人们一直以为,"绣春囊"是司棋和潘又安之间的玩物,凤姐带着王善保、周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不是搜出赃物和一封信件吗,人证物证俱在,无法抵赖!
其实,这是一桩冤假错案,你看凤姐的奸笑,再看批书人给凤姐连批两个"恶毒之至",又批一个"刻毒之至!"就知道其中有诈。
诈在哪里?本文说明之。
凤姐带着王善保、周瑞抄检大观园,来到迎春、司棋处,搜出了所谓赃物和一封信。关键是这封信的内容。
先看鞋袜:
原文: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道:"且住,这是什么?"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庚夹:险极!】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
(这鞋袜仅是男人所有,并无其他特征。不是"绣春囊",定不了案。)
再看这封信的内容。信是潘又安写给司棋的。
原文: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庚夹:纸就好。余为司棋心动。】上面写道:
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庚夹:名字便妙。】
分析1:这封信中,提到"香袋二个"是司棋送给潘又安的,在潘又安手里,而潘又安想进园,却没有进来,"香袋二个"不可能出现在园内山石上,不可能被傻大姐拾到。这是其一。
分析2:潘又安送给司棋"香珠一串,略表我心",此物不是香袋,没有意义。因此,单凭这两件东西,不能确定傻大姐拾到的"绣春囊"是司棋给潘又安的。也没有潘又安给司棋"绣春囊"的证据。更没有人看见司棋佩戴过傻大姐拾到的那个绣春囊。
所谓赃物和一封信,均不能构成本案的证据,因而无效。
看看凤姐的态度:
凤姐看罢,不怒而反乐。【庚夹:恶毒之至。】别人并不识字。王家的素日并不知道他姑表姊弟有这一节风流故事,见了这鞋袜,心内已是有些毛病,又见有一红帖,凤姐又看着笑,他便说道:"必是他们胡写的帐目,不成个字,所以奶奶见笑。"凤姐笑道:"正是这个帐竟算不过来。你是司棋的老娘,他的表弟也该姓王,怎么又姓潘呢?"王善保家的见问的奇怪,只得勉强告道:"司棋的姑妈给了潘家,所以他姑表兄弟姓潘。上次逃走了的潘又安就是他表弟。"凤姐笑道:"这就是了。"因道:"我念给你听听。"说着从头念了一遍,大家都唬了一跳。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周瑞家的四人又都问着他:"你老可听见了?明明白白,再没的话说了。如今据你老人家,该怎么样?"这王家的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庚夹:恶毒之至。】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庚夹:刻毒之至!按凤姐虽系刻毒,然亦不应在下人前为寻不是,次等人前不得如是也。】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骂道:"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众人见这般,俱笑个不住,又半劝半调的。凤姐见司棋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料此时夜深,且不必盘问,只怕他夜间自愧去寻拙志,遂唤两个婆子监守起他来。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遂将司棋等事暂未理。
分析:凤姐没有任何有效证据,就给定案了,制造一起冤家错案。
再看批书人态度:
批书人给凤姐连批两个"恶毒之至",又批一个"刻毒之至!"说明凤姐是嫁祸于人。
【庚夹:纸就好。余为司棋心动。】表示批书人对司棋的赞扬,二人属于正当交换礼物,没有过错。
因此说,凤姐定案完全错误。
-------------
这封信的内容,各版本有很大差异,有些版本对这封信做了彻底篡改,把潘又安和司棋互送礼物的名称交换了。
请看《程高本》信件原文:
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了。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好说话。千万千万!再所
赐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个,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具。(74回)
《脂本》是:司棋送给潘又安"香袋二个"。----"香袋二个"是在潘又安手中,没有进入大观园。
《脂本》是:潘又安送给司棋"香珠一串,略表我心"
《程高》是:潘又安送给司棋"香袋一个,略表我心。"----这样"香袋一个"就到了司棋手中,进入大观园。恰好成为赃物。
《程高》是:司棋送给潘又安"香珠二串"。
《程高》和《脂本》的差别,正好是把香袋、香珠交换了位置。经过《程高》这么一改,司棋便赃物在手,洗不清冤案了。
看来,程高二位明白,不改一下,是无法给司棋定案的。
程高二位比我们那些糊涂虫读者,要高明许多。
---------
版本查阅
为了弄清是谁开始篡改的,不得不查一查各版本的情况。结果如下:
《梦觉本》、《程甲本》信的内容一样,是篡改的。
《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蒙府本原文》《梦稿本原文》信的内容一样,是没有篡改的。
有趣的是,《蒙府本原文》《梦稿本原文》均被涂抹,涂改后与《程甲本》一样,不知是哪位糊涂虫所为。本人以为,《蒙府本原文》应以未涂改前为标准。而涂改是后人所为。
《庚辰本》等代表作者原稿,司棋案是一个假案,明眼人可以推翻,可以达到去假存真。
《程甲本》等是篡改的,司棋案弄假成真,变成铁案。
程高二位自以为聪明,却违反了作者原意。
《梦觉本》不知何人所改,无法追究了。
张登儒
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