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发布,新国标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不过污染物控制项目与国际标准“低轨”相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发布会上表示,按照新国标,全国将有2/3的城市不达标。而2016年是新国标实施的关门日期。 ■新国标·难 新国标实施后,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 2/3城市达不到新国标要求 据了解,按照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有1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而据环保部测算,在新国标实施后,全国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2/3的城市不能达标,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加严、提高了。”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新国标在增加了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的同时,还收紧了PM10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将有效数据要求由原来的50%—75%提高至75%—90%。 新国标是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因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环境管理能力不尽相同。对于新国标实施问题,环保部同时印发了《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新国标自发布之日起,就已启动分步实施工作。 56城市具PM2.5臭氧监测条件 按照新国标的要求,为科学监测,环保部还将调整和优化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合理布局全国环境空气的监测网络。吴晓青表示,经过初步测算,在“十二五”期间,要新建监测点1500多个,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多亿元,每年新增的费用将超过1个亿。 吴晓青介绍,早在2006年,环保部首先在珠三角城市开展了PM2.5和臭氧试点监测,以后陆续在26个城市开展了试点监测。到去年底,全国已经具备对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城市达56个,有监测设备169台/套,同时具备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有50个城市。到2012年年底前,北京现有27个监测子站将陆续启动PM2.5监测,并将新增监测点,届时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将达30 多个,遍布16个区县。 “透露一个情况。”吴晓青说,现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已经完成,“但我们又启动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这将是继空气标准修订后我国又一个大的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 ■新国标·变 与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比,新国标强调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标准体现了8个字:调整、增设、收严、更新。 变化一 一般项目增加PM2.5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和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较突出,有关方面要求在标准中增加PM2.5项目的呼声很高。为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需求,在一般项目中增加PM2.5,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 PM2.5浓度限值按PM2.5与PM10的浓度限值之间的比例为50%确定,二级标准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接轨。 变化二 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值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肺功能改变,引起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 国际上保护人体健康的臭氧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研究最早是从1小时浓度值开始的。但与1小时暴露相比,较低浓度水平8小时暴露引起的健康效应更直接相关。 本次修订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值,臭氧二级标准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60微克/立方米,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接轨。 变化三 6种颜色标识空气质量 随着新国标发布,配套的“空气质量指数”也一同发布,以替代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分六级,增加“严重污染级别”,并用从绿色至褐红色标识,同时环保部门提供给公众健康提示信息。空气质量指数的实施,对消除空气质量与公众感观不一致的情况有重要意义。环境空气功能区也由三类变为两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特定工业区等。 ■新国标·问 疑问新国标中颗粒物浓度限值低回应国情决定标准接世界“低轨” 新国标仍保留150微克/立方米为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并按照PM2.5占PM10的50%的比例设立了PM2.5日均浓度值为75微克/立方米。可见,“新标准”并未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的日均浓度限值提出更严的要求。 吴晓青表示,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PM10、PM2.5等污染物的限值目前仅能与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普遍采用的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标准仅仅与世界“低轨”相接,要正确实现与WHO提出的指导值接轨,我国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疑问数据与外国大使馆不一致 回应新国标监测结果具代表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外国驻华使馆对外发布其对PM2.5的监测数据,且该数据很多时候与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不一致。 吴晓青表示,从技术上看,空气质量的监测应符合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涉及到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人员资质、分析方法的选择及监测设备选型等多种因素,并采取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一个城市每天的空气质量应该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由多个监测点位日均值、多项监测指标来对照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才具有代表性。我国现在制定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新的评价技术规范,与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一致的。因此,简单以PM2.5的日均值标准来评价小时的空气质量的做法,不符合国际通行的相关技术规范,不仅不能反映该地区真实的空气质量状况,更不能反映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此外,按照新国标,北京市将实时发布每个监测点位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6项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的分值数,监测结果会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还要说明的是,目前北京市布设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已经覆盖了外国驻华使馆区域,应该能够满足包括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公众了解北京空气质量的需求。 疑问现用监测方法测数值偏低 回应出指导意见力求数据准确 目前,环保上对于颗粒物的监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震荡天平法,一种是β射线法。我国目前PM10和PM2.5的监测多采用测出数值较低的震荡天平法。 环保部一官员表示,震荡天平法的问题是因为本身要加温,加温以后会挥发掉一些污染物,因此测量结果偏低,需要加一个补偿装置,将其收回来。但我们国家由于污染重,浓度高,加装设备后维护频率高,运行起来非常不方便。而β射线法同样存在问题,在湿度大时测量结果偏高,需要加一个恒湿的装置。 他表示,现在环保部门正在把国内外的各种仪器进行比对,结束后会给出一个指导性意见,指导大家在选用某一种方法时,必须满足哪一种条件,但不会指定具体的型号和厂家。 ■新国标·行 冀4月底前展开PM2.5监测 河北省将在4月底前展开PM2.5监测,在全省11个设区市各建一座灰霾监测站,监测PM2.5、一氧化碳、臭氧3项污染因子,及时掌握省内各市PM2.5浓度,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依据。随后,按照环保部部署,组织11个设区市进行整体建设。最后,根据国家整体要求制订建设方案,开展县级站PM2.5监测工作。 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河北将着重从严格煤炭管制、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减排工程建设、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现景观美化和大气净化双提升,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沿海地区的城镇绿色发展。(本报记者王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