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专栏——教育孩子应该多给予正面力量
有位医生在医院的保健科看到两个来打防疫针的孩子:他们年龄大致相仿,却有着很大的个性差别,一个孩子明显自信开朗,另外一个孩子却透着羞涩和内向。
两个孩子打针前都表现出了害怕情绪,第一个孩子的妈妈,蹲下来鼓励孩子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很勇敢,妈妈相信你是小男子汉,所以有妈妈陪着你,你一定不会哭的,是吧?”第二个孩子的妈妈却斥责孩子说:“男孩子不能有这种没出息的样子,这是胆小鬼的行为,你待会儿一定不能哭,知道吗?”
最后,两个孩子打针时果然都没有哭。这时第一位妈妈对孩子鼓励说:“儿子你真棒!我就说你是个男子汉吧。”而第二位妈妈对孩子说:“我就说这是一点小事吧,不用害怕的,你现在知道了吧?”看到了两位妈妈不同的教育方式,医生仿佛能明白为什么两个孩子存在差异了。
案例中的两位妈妈,一个是通过鼓励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从而更自信;而另一个妈妈却在强调打针是小事情不值一提,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是胆小鬼的念头,或许会让孩子自卑。
心理学上把人类语言的暗示分为正面的力量和负面的力量。正面的言语包括肯定、鼓励、表扬,而负面的言语包括否定、训斥、告诫。虽然负面的言语有时候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甚至表面上还能提高孩子心理上的抗击打能力,但还是会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悲观等负面的情绪和个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孩子积极的、正面的力量。
(本内容由特约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独家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