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狼性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本性

 杂货店伙计 2012-04-17

 

 

 

 

狼性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本性

 

 

 

 

 

虽然历代封建帝王都口口声声地喊“礼贤下士”,但真正“礼贤下士”的,则是极少极少。

 

史书中常常见到的却是:“'利’贤'吓’士”。贤人倘若能够为帝王的利益服务的,那就是“贤人”;不能为帝王的利益服务的,就不是“贤人”,而是“嫌人”,是让帝王“嫌(讨人嫌、让人厌烦的意思)的人”。“士”也不是帝王用来尊重的,而是帝王用来“威胁”“恐吓”“吓”的。

 

虽然历代封建帝王都口口声声地说对待大臣应该“以诚相待”,但真正“以诚相待”的,则是极少极少。

 

史书中常常见到的却是:“以'惩’相待”。帝王以“惩罚”的手段对待大臣的,极其常见,而且其手段常常是极其残酷!

 

虽然历代封建帝王都口口声声地宣称“善待功臣”,但真正“善待功臣”的,则是极少极少。

 

史书中常常见到的却是:“善'宰’功臣”。帝王对功臣的“宰杀”或屠戮之残酷,令人发指!

 

帝王的口就是法律,帝王的心意就是法律,帝王的情绪变化无常,哪一个大臣又能够揣摩透呢?

 

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对待臣子时,能够礼贤下士,能够以诚相待,并能够有始有终的,实在是很少很少的。即使有,也只是“宰杀”的臣子相对较少而已!

 

多数的封建帝王,在对待臣子时,都是以“狼性”来对待臣子的。“狼”性之狡诈凶残、忘恩负义等,是很多封建帝王的本性。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五年》记载: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丁公虽然背叛了项羽,对项羽不忠,但对刘邦是有恩的,而且是大恩。在人世间,倘若亲情也算恩情的话,那么除去了亲情,人世间的恩情,还有比救命之恩更大的恩情吗?

 

丁公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刘邦不但没有回报丁公的救命之恩,却杀了丁公。不忠于项王且归顺刘邦的,是有很多的,有的比丁公更不忠于项王,刘邦不仅没有杀掉而且还重用了其中的不少人!连屡屡背叛刘邦的人,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归顺刘邦时,刘邦也没有杀掉哪一个。

 

刘邦不但杀了丁公,还说丁公是使“项王失天下”的人,就更错了,简直是对丁公的“污蔑”。说丁公使“项王失天下”,丁公恐怕还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的;倘若丁公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刘邦还真不一定就舍得杀掉呢!

 

杀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还能够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污蔑性的、连自己都不可能相信的借口,刘邦不但是小人,简直就是一只披着人皮的“狼”!

 

刘邦杀丁公,不但露出其卑鄙狭隘之胸襟,而且还露出其恩将仇报之肮脏内心。其狼性之本质暴露无遗,恐怕是连刘邦自己也没有料到的!

 

因为天下刚刚安定,人心还不稳定,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归顺刘邦,所以刘邦杀丁公而警告那些已经归顺自己且对自己并不完全忠心的其他人。刘邦杀丁公,是“别有用心”,是“杀鸡骇猴”!

 

刘邦不是以“诚”对待自己的臣子,而是以“诈术”对待自己的臣子。其出发点就是: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利益而言,这句话当然是永远正确的。

 

任何一个大臣在帝王的眼里,都像一头猪或一棵白菜,其衡量的标准就是有用或无用而已!从利益的角度而言,大臣永远是帝王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能够为帝王利益暂时效力的臣子,是暂时可以不杀的;不能够为帝王利益效力的,是必须杀掉的。

 

一个只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人,是没有人性的,是狼性!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帝王就是一只狼。有狼性,没有人性。

 

狼性永远是帝王最本质的本性。不独刘邦是这样,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都是这样,奴隶社会的君王也是这样!

 

帝王任用臣子,是因为臣子有被利用的价值。当臣子没有价值的时候,帝王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不管臣子以前有多么大的功劳,只要现在没有价值了,臣子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

 

当赵国有危难时,赵王想到了廉颇。赵王想用廉颇为自己解除威胁,当听说廉颇“一饭三遗矢”的时候,当知道廉颇不能为赵国出力的时候,赵王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廉颇。

 

虽然廉颇很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很希望能够回到赵国,很希望能够再为赵国效力。但赵王根本就没有想过,让廉颇回到自己的国家,让廉颇终老家乡,虽然廉颇曾经为赵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因为廉颇对赵国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卸磨杀驴”是历代封建王朝帝王对待臣子的最常用的、也是最普通的办法!

 

很多大臣,根本就不懂得帝王之本心,不明白帝王之本性,总是希望建功立业。臣子总以为建立了盖世功勋,帝王就会善待自己,就会不吝封赏,这是大错特错呀!

 

无论大臣的功劳多大,只要不合皇帝的心意,或者皇帝觉得无用了,被宰杀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对于建立盖世功勋的大臣,杀头就是最好的封赏。“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建立赫赫功勋的人,是善终的,是活的愉快的,是不被帝王猜忌的呢?对于建立盖世功勋的臣子,身死而家安者,是极其幸运的;身死而族灭的,是相当正常的。

 

夫差杀伍子胥,勾践杀文种,秦始皇杀白起、吕不韦,赵王杀李牧,刘邦杀韩信、彭越,汉文帝囚周勃,汉景帝杀晁错、周亚夫,汉宣帝杀霍光,曹操杀荀彧、崔琰,朱元璋杀徐达、刘基,明成祖杀方孝孺。

 

帝王屠戮功臣,有的说是因为与功臣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有的说是因为功臣违反了国家的法令。倘若因为帝王屠戮功臣,而说帝王没有人性而有狼性的话,证据似乎还有些不十分明显。但帝王对自己的亲人的屠戮,尤其是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亲人的屠戮,帝王的狼性就暴露的极其明显了。

 

汉文帝逼迫自己的舅舅薄昭自杀,就鲜明地体现了帝王的狼性是何等地残忍!

 

虽说薄昭犯了法,但是汉文帝没有防微杜渐在先,也是汉文帝的错误呀!汉文帝倘若将薄昭贬为庶人或永远废置不用,也是处理的办法之一呀!况且,汉文帝的母亲还活在世上,薄昭又是汉文帝的母亲唯一的亲人。另外,薄昭的罪,也不是到了罪大恶极、非杀不可的程度。但是,汉文帝却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逼着自己唯一的舅舅自杀,置自己的母亲于何地呀?汉文帝的狼性何其明显呀!

 

唐太宗李世民的弑兄杀弟,隋炀帝杨广的弑父夺位,是帝王狼性的又一体现。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中,像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多太多了。

 

对刘邦杀丁公的做法,司马光给予的评价是: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司马光对刘邦的做法,持赞成的观点。但笔者并不赞成:刘邦不杀丁公,大汉依然可能会有“四百余年”的天下,不会有任何影响的;刘邦杀了丁公,对汉朝初期的稳定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好处。

 

司马光赞成刘邦做法的出发点虽然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其本意也不是希望帝王学习“狼性”,但是对后世帝王的潜在本性——“狼性”的启发还是有一点点的。

 

纵观历代封建帝王对待臣子的事实,可以证明:狼性——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本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