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开始练自发功?

 风吹贝叶 2012-04-17

 

何谓「自发功」?
当身心放松、平静下来,进入气功态以后,如果完全顺其自然,不用意念加以干预,任由内气带动身体做出种种动作,这样的练功方式就是“自发功”。


「自发功」功法简介
---------------------------  
  

功本自發,源氣與靈;
心靜體松,氣強靈明。
身隨氣動,依氣而行;
脈通穴開,病愈毒清。
隨順自然,入靜入定;
心息靈動,開慧見性。

作者:林孝宗

人的生命可分为身、心、灵三个层次,三者密切相关。

灵是生命的源头,从最根本、最深处影响身心的运作,是身心活动的最高指挥控制中心。

内气带有生命运作所需的能量和信息,是身、心、灵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居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在气功态下练功,可强化脉,使气的运作量增大,增加能量供应和信息交流,因而能治疗疾病、改善体质、净化心灵、增强生命力。

*宗旨: 修行不该是一种压力,不该成为生活的对立面。只有修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才会长久。 


 放松心情,开始练功~
  
   只要眼睛闭着,身心尽量放轻松,几分钟内即可进入「气功态」而引发自发动作。
  
  一、站好放轻松
  
  开始练功时,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很轻松、很舒服、很随便的站着;手自然下垂;眼睛闭着;身心放松下来、安静下来,就好像要睡觉一样。当身体要动时,就顺其自然的动。腰和脚尽量放松、放柔软,不要用力挺住。
  
  两脚不可用力站稳,脚掌不要抓地。事实上脚站得越不稳越好。腰部和两脚越放松、越能自由活动,就可越快产生自发动作。
  
  全身尽量放松、放柔软,不必管身体的姿势和呼吸,也不必在乎脑中有杂念,完全顺其自然就好。
  
  身心保持松、静、自然,慢慢调整到半睡半醒的状态,脑波频率就会降低下来,并引发气功态。
  
  大多数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感觉到体内产生了变化:手掌发热、发胀、发麻,体内有一股力量要带着身体动。如果不刻意加以抑制,完全顺其自然,身体就会被这股内力推动,不由自主的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例如:前倾、后仰、前后摇晃、左右摆动、扭腰转圈等等。
  
  当内力推动身体向前倾或往后仰的时候,若是怕跌倒,心里开始紧张,或是脚掌用力抓地,故意抵制身体倾斜的趋势以维持平衡,那么动作就出不来,甚至打断了气功态。等到慢慢又放松了,才会再度动起来。
  
  如果脚或腰太用力,肌肉紧绷,不久腿和腰就会酸痛。感觉酸痛的部位,就是需要大幅度放松之处。
  
  当身体前倾或后仰太厉害时,两脚自然就会向前走一、两步,或向后倒退,以免跌倒。此时顺其自然的走动就好,不要剎住,更不要特意把脚拉回原地。
  
  练功中最要紧的是:身心始终保持松、静、自然,不要运用意识去干扰和抵制内在的驱动力;身体完全放任自然,任由内力带动而做动作。
  
  通常从开始练功到动作自然结束(自然收功或自动收功),整个过程大约持续半小时至两小时。
  
   若练功中出现绕圈跑这一类的大动作,在练功结束之前,一定要好好的、彻底的做收功动作(揉腹转圈、摩头摩脸、拍打头部等)。多做几次,把集中在头部和胸部的内气分散到全身。
  
   如果收功后当人还是觉得头晕、恶心、睡不着的话,就继续再多做几次收功的动作。初期练自发功其收功的时间长度最好有整个练功时间的1/4长,以练功40分钟来说,就必须用10分钟来收功,这可减少因气未归位而导致的种种不适。
  
  若时间充裕能练到自然收功最好。
  
   备注:不太适合练自发功的人
  
  练自发功可发挥生命本能,自动调整身、心、灵。所以绝大多数的正常人都可以练自发功。只有体质特殊或身体、心灵有严重偏差的人,需要特别注意。例如:
  
  ■不能摔伤者
  
  练自发功初期会做出倒退跑、绕圈跑、快速旋转等大动作。若身心不够放松,而场地又不够安全,可能会跌倒或冲撞而受伤。因此不能摔伤者(如骨质疏松或容易出血不止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最好有人全程护持。
  
  ■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曾患精神病者、或有精神病遗传因子的潜在患者,在练功中进行调整脑部、治疗脑部时,病症可能会发作。病情较轻而肯持续练功者可能会改善。
  
  ■体弱多病情况严重者
  
  有些体弱多病的人,身上累积太多的病气和阴气,练功初期需要花很长时间做治病和排病气的动作,往往持续七、八个小时(甚至更久)才会自动收功。如果做得不够,当天随时都可能会白动发功继续治病和排气。因此若是吃不了苦,没有毅力每天花时间持续练功治病,学自发功之后反而会被大动不已所困扰。
  
  ■体质阴虚、被外灵附身者 体质阴虚容易被外灵附身而导致身心严重受损者,一旦进入气功态后会有激烈的排除动作,而且需持续不断的排阴气,过程很长、很痛苦。
  
  后记:大致而论自发功是老少咸宜男女可练的安全功法,自古即有,惟练功者的心态要正确,也就是动机要单纯,切勿追求神迹感应或神通谋利而为之,修行者也要避免沉迷于“动” 的美妙感觉而阻碍了进入“静”的禅修次第,总之要“无为”以对,以平常心面对自发功的种种境界才算合乎正道,也才能从中真正得益不迷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