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

 刘晟杰 2017-04-24



        不同于一般所熟知的气功,自发功不拘束于练习固定招式动作,只要身心放松、平静下来,当身体进入气功态以后,就会随着体内的气流气冲病灶,自动做出种种动作,这样的气功就是「自发功」。只要是活的人就有气,有气才会有活力。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磁」如果磁变质或消失,生命就将受到威胁。我们的气就带有气磁,人就是一个磁场结构。从气功的角度来说,人体的健康,除了要培养气的强度外,还要使人体的气场有一个非常均匀的分布,要改善磁的质和量在人体内的分布状况,就是要使身体中的气达到气漫周身的境界。


        地球的地气是重磁,它的速度缓慢,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体内的气磁也必须与外界环境的磁速产生同步状态,人体的磁场才会分布均匀,也才有均匀的推动能力,这样身体才能保持健康。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气磁由重磁变成低重磁,磁速就会更缓慢下来,有时产生液化,或是固化作用,进而产生退化状况,病态就会出现。一个人如果气磁的速度强而快,身体就会健康,否则只有通过气功的修炼才能加强磁速了。


        元气就是人体的气磁,也就是人体的静电磁,到达头部就变成生物电,通过思想产生生物电波,丹田的元气需要固本作用固化磁场;丹田本位也就是固化磁场的能量储藏库。电波经过丹田,配合思想运作而产生能量与磁,这也是我们以更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气功与人体的关系。了解人体磁场的特性后,对气功的导引与启动有很大的帮助。


自发功的特色:


◇是人的本能:自发功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拥有的本能。只要愿意尝试,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发挥这种生命原有的本能。进入气功态练自发功。


◇练功方式最自然、最简单:进入气功态之后,完全顺其自然,任由内气带动就行了。你只是让身体完全顺着气而动,气要带着怎么动,就随它去动。就这么简单!不必刻意学、不必记任何招式。在气的带动下,自然就会做出千百种招式与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内气带动而做出来的,其原理在于气冲病灶,身体哪里有淤堵,内气就会冲淤堵部位,每个人身体病灶不同,出现的动作反应也就不同。


练功三原则:松、静、自然


        练习气功前必须掌握松、静、自然,三个基本原则,才有可能出现气功现象或称气功态。闭上眼睛,身心保持松、静、自然,(多作练习)几分钟之内就可降低脑波频率,也可引发「气功态」出现,「气功态」是练气功时气机发动稳定后的状态称之「气功态」。


        「气功态」是一种内气系统(人体内的电磁振荡系统─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磁场),一种内气运行的特殊状态,此时内气的运行量激增,生理活性提高,因此可以强身、怯病、保健、养颜美容、减重。


        进入气功态后,内气在经脉中加强运行,产生一股内力,由内而外带动身体配合功法产生各种高深的气功动作。这就是气功动功与静坐气功的成因。


        松就是全身放松,静就是思想安静,自然是指意念、姿势与呼吸都要很自然;炼功前,先调息一下呼吸,以缓慢细长的呼吸方式,来促使身体四肢的放松,感觉周身如棉絮一样柔和。切记!千万不可将全身紧绷或眉头深锁,且胸部不可有紧迫感而造成胸闷现象。全身放松的定义在于:不(有意)耸肩、不(有意)挺胸、不(有意)收腹、不用任何勉强的姿势来维持外观。另外思想意识、精神状态的放松也是必备的。头正颈直,身体自然下垂,舌尖上卷轻抵下颚,让脑子安静平和下来,彻底放松;人体放松后,能量的消耗量自然减少,全身储备能量状态增强,有利于机体功能的调整与修复,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松静为主:「松」,是全身各个部分的放松;「静」,是大脑的安静,所以亦可以说松是达到静的一种手段。松在初练功时不易达到完善地步,练功稍久就可以掌握,重要的是松必须任其自然,切不可强性进求,否则就不利于练功。静是将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一点,练功时必须有这一点念头,如无念头就是睡熟了。但一有二个念头在矛盾,那就是紧张,所以除了练功这一念头,不应有任何杂念。


        意气结合:这是意识和呼吸的配合,练功时气要柔和自然,所谓「绵绵若存」,意要专一,却又不能用力而过于注意,应在有意无意之间。初练气功以为是练呼吸,一味着意于延长呼吸,这就违反了意气结合的原则,因为最重要的是气要意来领导,能以柔和的呼吸随着专一的意识悠悠地前进,呼吸自然会深长。


        「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精神内守」实际上就是内功锻炼的特点。一般人在练功中经常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精神内守的状态,于是内部抵抗力就会逐渐增强,久病逐渐减轻。经过相当时期后,健康就可以恢复,局部病灶也可以痊愈。因此,气功疗法可以说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整体疗法。它是通过全身健康情况的改善,达到另类治疗的目的。



放松、入静和意守丹田


        人体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前为阴后为阳。练习松静的目的,在于调整上下阴阳,平衡左右阴阳和媾通前后阴阳。媾通前后阴阳,即是打通任督二脉;平衡左右阴阳,则是要使人体气血运行平衡;调整上下阴阳,目的在于(投火入水)。通过练习松静,把易于升浮至头部的虚阳虚火降伏下来。


        练习松静还要讲究手掌心的劳宫穴。练习到一定时候,当手臂和手腕、手掌放松后,劳宫穴就会有暖热感,而当下肢放松到足底,涌泉穴会有麻热感。劳宫穴能治心火上炎,清心安神;涌泉穴可退骨蒸热,引火下潜,如此,身体的阴阳水火就能互相交济而收到平衡的效果。


如何体会放松、入静和意守丹田?


(一)放松


        放松是一种积极的锻练,决不是消极疲塌。「松」是指不紧张的状态,是一种练功中某些紧张状态能得到解除,身体趋于平衡的体会。就人体而言,身体长期受七情六欲的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时,都足以呈现紧张状态,使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致病。就功夫而言,只有松才能避免使气则竭,并气则伤的弊病。再就放松与内气运行的关系而言,只有放松才能避免武火烹炼过甚,造成走火偏差。


「松」可以分成下列三层来体会。


1、松弛:感到手足摆得很安稳,头部也感觉轻松,全身没有一处感觉到不舒适。


2、松开:进一步放松到那一部位,便感觉到那一部位的肌肉好像在松开,骨头好像也变软了,全身血流循环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在静静地流着。


3、松静:再进一步,全身好像溶化了一般,完全没有什么拘束,悠悠自在,杂念全无,感到一种轻安的舒适(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


(二)入静


        入静指思维活动单一化,杂念减少,对内外刺激因素反应减弱在主观感受上常呈现(恬淡虚无)的境况。能使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得到加强,神经调解作用进一步改善,从而使整个机体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状态。入静的程序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可分初,中,高三级来描述不同程度的大致轮廓。


1、初级: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杂念较少,或者起了念头能很快排除可能有一、二次短时间内感到杂念不起,安静舒适,这就是初级入静。


2、中级:在初级的基础上,对外界的声音干扰闻如不闻,身体轻松,用意自如,呼吸绵绵,轻、重、暖、痒等舒适感觉常常出现。


3、高级:在中级基础上,外界的干扰已不起反应,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用意自如,若存若亡,轻松飘浮,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三)意守


        意守乃一念代替万念之法,通过意守的锻炼可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达到入静。内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一部分,即意守丹田。



初学者入静最难


        初学者入静最难。练气功时不能用念,要用意!「意守丹田」即保持身体平衡与心态入静,掌握并体悟抱元守一以及虚其心、实其腹的真正含义。


        练功时,要能静心,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把意放在丹田的位置,不必拘泥于气如何运行,只要「意守丹田」,就能够将中枢的气分布在人体,使阴阳平衡。道家有谓:阴阳平衡,百病不生,就是健康之道。


        一有杂念产生,守不住丹田,气就乱,而我们的丹田要练成有固本作用,产生丹球----即丹田呈球形。练成后就能很均匀的把气和光分布到全身,使身体健康。当气强时,自然就会分布全身,保持身体平衡,是不必用念来带动,正所谓「抱元守一」,守一就是讲求一个整体,专注一致地守住我们的丹田中枢线。抱元的「元」就是元气所在。


练气功初期就是要守丹田。


        练功时,要意守丹田,一定要「虚其心,实其腹」,心一定要放松,心的磁属于气磁,即气化磁场,而丹田是固化磁场,能量就像一颗水晶球,有人的生命体在裹面,生命体的总结构就在丹田内,所以通过练功的固本能量发射到全身内外。也就是说气功会把个人的身体组织全部改善,而且全部的输送管道没有阻碍,能量才能正常输送。


        「虚其心,实其腹」就是心部肌肉要放松,但腹部要贴实,腹部即丹田部,所以初学者当腹部被气压下,感觉痛是正常的现象。心放松,丹田要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练法,也就是呼吸时要感觉到腹部的变化,才能使变动的能量储存下来,人体磁场能量才能被储存在这个宝库里,成为气功能量的储存场所。


收功动作


练功完成时,一定要做收功的动作,将气与能量储存在丹田里,也可使气的能量位阶趋于平衡,避免有所谓出偏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