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室“孵化”快速成才 百余名师开门纳弟子温州晚报

 高歌1 2012-04-17

入室“孵化”快速成才 百余名师开门纳弟子


http://www./   2010年05月14日 16:49
 

  图文无关
  “吕俊杰校长工作室”在龙港二中开展活动

  □阚兴韵

  在百度里,工作室这个词条指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工作的集体。

  为了搭建一个让骨干教师充分施展才华、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工作平台,带出更多名师,从而带动整个温州教师队伍建设,去年,我市启动了“名师工作室”工作,市教育局去年3月3日首次发文,在《关于设立名师工作室的通知》中要求:“2009年6月前每位名校长均须申请设立工作室”。于是,64个首批名师工作室诞生了,紧接着是第二批的24个,而今,第三批名师工作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和审批中。短短一年,百余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规模和速度都十分醒目,让人隐约感受到其燎原之势。

  对这个新生事物,大家有些陌生而又满怀期待。

  名额紧俏催生“旁听生”

  在日前市教育局举办的一场办学思想研讨会上,有好几个校长在发言时介绍自己是“吕俊杰校长工作室”的学员。这让记者对“名师工作室”、对“吕俊杰”这个名字产生了兴趣。

  “成立名师工作室,这是必然,温州教育正达到了这个阶段。”市首届名校长、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温州二十三中校长吕俊杰这样说。

  他分析说,我市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个层次梯队,构成一个完整的层次体系。这样,每个教师都有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名师工作室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名师工作室是否虚有其表呢?吕俊杰笑了,他说,“下次活动你来旁听吧。我们有不少旁听生!”他解释说,因为每个名校长工作室,按规定只能招收3~5名校长,然而报名的人太多,一些没被录取的仍不甘心,就只能委屈自己做个“编外”弟子。这些“旁听生”不能注册,工作室不发活动通知,想参加活动的都得自己留意着。此外也没有活动经费。尽管如此,旁听生仍然数量不少。

  “旁听生”,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们对工作室这种团队学习模式的青睐和迫切期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学习态度的体现。吕俊杰说,他鼓励学校的老师们当“旁听生”,温州二十三中还特别做了一个人性化的变通,如果旁听得到工作室的认可,学校会给报销路费、资料费等活动经费。

  “我敢预言,名师工作室今后的发展,将会远远超过原来的设想。这个工程,绝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人,它将带动一批人。它将对教育的各个层面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吕俊杰肯定地说。

  团队受邀集体“出诊”

  吕俊杰和他的团队,如今常常接到一些邀请函。热情的“东道主”学校,争相递出橄榄枝,期待这个工作室的活动能在自己的学校落地。这些热情的邀约,后面藏着的是一个目的——“借脑”。

  吕俊杰工作室最常用的活动形式,他戏称为“学校管理诊断”。活动周期往往一天左右:早上先“观”校园里的师生活动、校容校貌,“查”学校文档材料,然后“听”学校领导、老师们介绍学校情况,有时工作室成员们还会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这些过程结束后,工作室就对这个学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了。下午是“现场办公会”。工作室成员团队学习,集体会诊,分析学校管理上的不足,作适当的点拨。“看自己的学校,有时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工作室

  的‘外脑’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有时候大家一碰撞,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吕俊杰喜欢他的工作室,最主要的就是智慧的碰撞。他说,物质的交流有损耗,而精神的交流,是越交流越多,越交流越精彩。他还认为,名校长工作室团队应该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又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者。

  谈话间,吕俊杰接到一个电话。他乐呵呵地说,那正是他的一个得意弟子,接到导师所在学校的邀请,请其去讲座。“他问我要不要去,当然要去了,徒弟也可以反哺师傅!”吕俊杰兴奋地说,“很优秀,工作才7年就评上市骨干教师。我相信我工作室的学员们都能迈上一个台阶。”

  教师也建“成长档案”

  温州市郑平化学名师工作室也是温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主持人,温州市第十九中校长、特级教师郑平拿出一叠材料:《学员成长记录册》。郑平介绍说,这本册子,工作室的9个学员人手一本,就像“成长档案”一样。

  翻开扉页是18个字“明师道,养师德,顺师经,学师智,习师能,生师慧”。这就是工作室成员两年要完成的全部内容。他一边翻一边解释说,“很多老师不清楚‘师道’与‘师德’的关系,‘道’是规律,哪些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做的;‘德’是人对‘道’的认识、守望与积累,这种认识越深刻,越久,师德就越高。所以“道”是需要先‘明’的,‘德’是慢慢‘养’的。”再往下翻,是工作室的理念、室风和目标。郑平说,工作室的目标就是让学员们出成果,出名师,提质量。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顺师经”,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活动。他把名师成长分为6个层次,准教师、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专家教师、学者教师。

  成长档案的内页,首先是被郑平比喻为“缺什么补什么”的个人“CT”——学员自我分析。接着分为“发展目标”、“研修内容”、“研修安排”、“要求建议”4个板块。郑平说,工作室对学员的培养是个性化的,每个学员的情况都有差异,他们的自我发展计划都不一样。每个成员的个人档案都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专业发展计划、读书摘记、案例分析、课例和讲稿等专业成长记载材料,提供反思和借鉴作用。

  在活动安排表上,记者看到从2010年1月至8月,工作室共安排了9次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展示、听课评课、研课、专题研讨、论文撰写培训等形式。

  郑平说,首批全市共有6个化学名师工作室,48个学员。他们6个工作室成立了个“联盟”,还推出了一个“盟主”,每年都召集几次大范围的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就是各工作室的小范围活动,以及个别化指导。

  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我这个工作室最初打算叫‘无水’工作室,但教育局要求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郑平告诉记者。这个做法十分“高调”,工作室的“掌门人”,名字就得是一块“金字招牌”。正因此,对工作室主持人的评选条件相当严格,必须是特级教师、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名师名校长。每个工作室聘请若干导师,都是特级教师、教授、硕导等颇具声望的教育专家,阵容十分强大。

  工作室的准入也很严格。申报参加名校长工作室者必须是县(市、区)名校长或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学校)校长,或有培养潜力并经考核予以确认的。申报参加学科名师工作室者必须是县(市、区)名师,市县两级“三坛”,市县两级学科骨干教师,在本学科领域特别优秀的可破格申报。

  “名师工作室”设在主持人所在学校,名校长组建的工作室承担3~5名校长培养任务;学科名师工作室承担5~8名骨干教师培养任务。考虑工作室的均衡、辐射面和层次性,本校教师不超过三分之一,还必须有农村学校教师。培养周期一般为两学年。

  学员遵循自愿申报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由主持人在全市骨干教师中选招,接受主持人的指导和考核。主持人与每位研修人员签订培养责任书,制定成员专业化发展目标、途径,根据成员特点提出发展性的定位建议,并予以指导。有“名师工作室”学员形容,这比较像过去的私塾,由名师带着一帮“徒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开展针对性极强的培养工作。经批准设立的名师工作室,将以两学年为一个目标规划期,对名师工作室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命名和挂牌。

  “高徒”都是后备梯队

  跟以往的培训班相比,在工作室里,学员有更多自主性体现的机会,如上课、说课与评课等,而与个别带教相比,更能体现智者相聚的优势——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彼此能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同伴的优秀表现也会在无形中对同伴形成一定的压力,由此激发着每个学员积极上进,培养效率倍增。

  学员们感慨说,经历了很多“第一次”:写论文、主持课题、主持研讨;经历了很多“动真格的”:看书、写读书体会并交流,进行课题研究。这些“第一次”和“动真格的”经历,累积了进步,这些一个接一个的“任务”,推动了成长。

  “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有相当造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导师们充分运用各种资源为学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在教育理念、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永中一小的范玲玲说。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育局对名师工作室的投入力度很大,将之作为精英教师梯队培育的新模式。目前,市教育局已经为93个工作室提供启动资金1万元,每学年活动经费1.5万元,2年培养期每个工作室4万元,合计达372万元。这种投入力度是浙江省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期望工作室的“高徒”成为我市名教师、名专家的后备梯队,入室“孵化”2年,快速成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