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归零”思考(2)

 大星空5555 2012-04-17
教育的“归零”思考(2)
2008年09月03日

  二、教育的原点在哪里?
  钱理群老先生在《我的精神自传》中质疑一以贯之的为利益服务的教育观和“为市场服务,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的新教育观。“这将是怎样的一种人才呢?他们有一种很强的能力,能够正确无误、准确无偏差地理解‘他者’(在学校里是老师、校长,在考试中是考官,以后在社会上就是上级、长官、老板)的意图、要求;自觉地压抑自己的不同于‘他者’要求的一切想法,然后正确、准确、周密地,甚至是机械、死板地贯彻执行,所谓一切‘照章(规定,社会规范)办事’,做到恰当而有效率,并且能够以明确、准确、逻辑性很强而又简洁的语言文字,作出总结,并及时向‘他者’汇报。这样的人才,正是循规蹈矩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官员、技术人员与职员。他们能够提供现代国家与公司所要求的效率,其优越性是明显的,但其人格局限也同样明显:一无思想,二无个人创造力、情感力和想象力,不过是能干的和有用的工具。”【3】

  要求教育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而“社会”不是抽象的,“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集合才有社会。所以,“社会需求”本身,也是“人的需求”集合而成的,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只能通过实施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来实现。教育的原点就是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与完善。

  对人的教育具有层次性,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层次来: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关于知识、技能、技术、阶级意识等的教育,是浅层次的教育,是训练劳动技能和培养人才的教育。第二个层次的教育是深层次的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教育,是关于精神的教育,关于人生的教育,关于灵魂的教育,关于生命的教育,在于培养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透彻领悟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从而能够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联系起来,自觉地去奋斗。

  第一个层次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第二个层次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本体价值。两个层次的教育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仅仅停留于第一层次的教育,是教书匠,教育只是他们的职业而不是事业,教育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只有包含了第二层次的教育,那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而现今中国的教育,只学“术”而不学“道”,制造出来的孩子,全是同一体制下的同一种产品,离“创新型国家”,差得不是十万八千里。

  国外是把教育纳入生命问题之中,教育是为了使生命获得更高的发展,而中国是把教育纳入生存问题之中,教育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样的起点,永远赶不上人家,而且会越落越远。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目前我们的教育,已完全忽略了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领域。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可能有人道和创造精神可言。我们现在教的,完全是一些事实和资料。学习过的知识终究要被忘记或者过时,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简单地累加起来。我们永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蔡元培先生根据康德哲学关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划分,把教育也分两个层面:现象世界的教育与实体世界的教育。在他的设计里,所谓“军国民主义”,相当于今天说的“体育”;“实利主义”,相当于今天说的“智育”;“道德主义”,相当于今天说的“德育”:这三大教育都属于“现象世界的教育”,是立足于“现象世界”,即我们通常说的“此岸世界”,是服从于现实的国家的需要,是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裕、民主、平等,追求现世的幸福这样的一个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样的“现象世界的教育”,是隶属于政治的,国家本位的,形而下的,经验的,相对的,偏于“术”的。但蔡先生又强调,同时还需要,或者说更加需要有“超轶(现实)政治之教育”,即“实体世界”(我们通常所说的“彼岸世界”)的教育。他因此提倡“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两大教育,其着眼点,是人的个体生命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信仰、人格、情操、思想的独立,精神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完全不同于智育、德育、体育等现象世界的教育,它是超越政治的,人的个体精神本位的,形而上的,超验的,偏于“道”的。在蔡先生的教育思想中,这样的“世界观教育”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概括地说,在蔡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系里,此岸现象世界的德、智、体教育和彼岸实体世界的世界观、美育教育,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代教育就实现在这二者的张力中,因而两个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而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又是更带根本性的。【3】

  正是从这样的教育理念出发,蔡先生给“什么是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