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眼

 骆行 2012-04-17
沙眼

概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边远贫困地区、卫生条件差地区多发。其特点为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线状或网状疤痕及角膜血管翳。病变严重者常有合并症及后遗症,造成视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患眼异物感、流泪;
2.睑结膜及穹窿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疤痕形成呈灰白色线状或网状;
3.角膜血管翳。


诊断依据

1.上睑和上穹窿部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2.上睑和(或)上穹窿部结膜出现疤痕;
3.角膜血管翳;
4.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或沙眼衣原体检查阳性。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之一项者可诊断为沙眼。


治疗原则

1.局部应用抑制沙眼衣原体的滴眼液及眼膏。
2.病变广泛、症状重者,加用磺胺类药。
3.乳头多者行沙眼摩擦术,滤泡多者行沙眼挤压术。


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A”中1-2种眼药交替滴眼,交替使用;
2.症状重时加服磺胺类药其中一种,一疗程后停药一周可进行第二疗程。连续2?3疗程;
3.行沙眼摩擦术或沙眼挤压术的目的是促进药物的疗效。


辅助检查

1.对体征典型者以“A”为主;
2.对体征不典型、可疑沙眼者可行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无活动性病变,形成疤痕。
2.好转:症状消失,活动性病变大部分被疤痕代替。
3.未愈:症状、结膜活动性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专家提示

目前沙眼在城市中的发病率很低,特别是严重沙眼及其并发症已不常见,但在卫生条件差的农村仍然存在。本病为接触传染性眼病,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沙眼患者应一人一巾,公共服务行业,公用盥洗用具应严格消毒,以防传播,减少本病的发生并防止重复感染。本病重复感染者病程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需较长时间的用药,常需坚持连续用药3-6个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