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溃疡
概述角膜因无血管,新陈代谢迟缓,故容易在外伤、角膜上皮障碍、戴接触镜、乾燥、暴露和上皮剥脱等所致上皮抵抗力减弱的基础上,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角膜溃疡。其中绿脓?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最为严重,可在24?72小时内摧毁整个角膜。 临床表现1.起病急,尤其是绿脓?菌感染。 诊断依据1.常有角膜上皮损伤史或角膜异物剔除史。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用药原则轻症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辅以散瞳剂及支持对症治疗,重症尤其是绿脓?菌角膜溃疡应在局部用药及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的基础上,静滴复达欣并同时应用乙山半胱酸等胶原酶抑制剂。 辅助检查1.轻症以“A”项检查即可。 疗效评价1.治愈:溃疡愈合,炎症消退。 专家提示细菌性角膜炎一般是在外伤的基础上发生的感染。所以应积极预防角膜外伤,若有角膜上皮损伤,如角膜异物、角膜擦伤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用抗菌素滴眼液,逐日随访,直至角膜上皮愈合为止。千万不要自行用竹签或针等挑除,防止造成严重感染或穿孔。常用的荧光素、地卡因等滴眼液易被绿脓?菌污染,应定期消毒或更换,以免引起严重的绿脓?菌性角膜溃疡。慢性泪囊炎是造成细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原因,发病后应尽早手术根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