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㈠他山之石,可以供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包括语言材料)之于作文,犹如渠之源头。平时的积累不仅是对写作材料的积累,还是对语言词汇的积累,对写作技法的积累。因此,学生们要做好平时积累。坚信他山之石,可以供玉,模仿是创新的前提,积累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和源泉。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改变以前的写作模式,从零起点。①同学们每天都去观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周围的变化,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一些感悟,积累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 ②通过广泛的阅读,摘抄积累、生活积累、作文写作积累、借鉴他人之作积累来体验语言材料、写作技法。③开展“图书漂流”“课前3分钟美文交流”“才子佳人作文秀”活动,并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④要求学生每周5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不要求天天记,而是觉得新鲜、有趣、有感地记,并规定每周不少于500字的写作日记。⑤语言词汇、写作技法的积累,每周500字左右的好词、好句,美文的摘抄积累语言材料。诗词名句摘抄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诗句,诗中雨、风,与友情有关的句子、思乡的句子,关于勤奋的名言、珍惜时间的名言、人生的格言。 ㈡作文开头训练 作文的开头,要使之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需用心写作。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1、开门见山法,落笔即入题,或交代对象,或点明主旨,要求扣题、简洁流畅。《三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伤仲永》 2、设置悬念法(中心事件导入法),悬念是指在文章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往下读的兴趣,直到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的一种构思技巧。在叙事类文章中往往表现为先叙结果,后叙原因,或埋下伏线,加以照应。如《羚羊木雕》“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3、形象描绘法。⑴多种描写方法运用。开篇用少许笔墨描写环境,渲染人物气氛,为下文作铺垫。例如: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交杈于明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 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开头。(比喻、排比、引用、对比、顶针、设问、引人入胜)。《观舞记》P134 ⑶用激烈的抒情开头 ⑷用富寓哲理的“题记”开头。题记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名人之言。 总之,作文的开头要做到三点:①接触主题②开启下文③引人入胜,做到“雏凤点头,一鸣惊人”。 ㈢作文结尾训练 结尾,给读者(阅卷者)最后的一道风景,是文章的圆满结束,(如同电视剧的结尾,或欢喜、或引人回味无穷),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样百媚生”的惊喜。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效果。 1、总结点题法。画龙点晴,结尾呼应开头,是作文最基本的结构。它不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是揭示主旨或深化主旨,升华情感。 2、抒情议论法,即在叙事基础上,利用抒情、议论突出中心,让人明白你的写作意图,给人清晰的认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结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下,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巧用修辞法。如比喻、排比、引用(仿用)、对比、反问……运用,引人入胜,使文章简洁、又富有文采,深化中心。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如《羚羊木雕》中的:这能全怪我吗?《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如“我的地盘,我做主!那我说:我的未来,我选择。 4、描写景物式结尾,引人深思,烘托主题作用。 5、个性化的语言结尾 总之,文章结尾的基本要求有三点①照应主题,深化主旨②简练生动③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
|
来自: good19752012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