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之箴言

 昵称7614349 2012-04-19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

少饮却愁,少思却梦,

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

节用补贫,为善补过,

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人生本空   诸法空相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是却病方

 

西医是科学  中医是哲学

未劈曹颅千古恨  曾医关臂一军惊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为灭也。”

 《扁鹊心书》:“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知艾者福 常艾者寿
善艾者健 勤艾者美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
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
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
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
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

《伤寒》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古人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