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三字经

 猎人一个 2012-04-19
中医三字经
2010-12-16 来源:中国中医 编辑:晶晶 评论( 0) 阅读( 535) 字号:
热点关注:
[导语]《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有一些爱好中医的文人雅士,仿照《三字经》写了一篇中医三字经,颇为有趣。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堪称经典。有一些爱好中医的文人雅士,仿照《三字经》写了一篇医药三字经,颇为有趣,全文如下:

中医三字经
中医三字经

中药学概述论药性,分四般,温和热,凉与寒。寒则热,热则寒,疗疾病,不可反。药五味,甘苦酸,辛与咸,甘附淡。辛发散,甘补缓,酸敛阴,咸软坚。苦泻火,通大便,淡渗利,涩同酸。诸味药,有专能,入某脏,曰归经。讲配伍,首七情;十八反,莫合用;十九畏,不顺情;妊娠时,有忌用。升与降,浮与沉,药作用,趋向明。生药材、需加工,曰炮制,宜遵从。煎服法,要求严,用药量,不可偏。

中医源流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出一源。有内经,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难经书,号经典,为后学,立规范。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王叔和,著脉经,甘四脉,始贯统。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孙思邈,医理精,倡医德,千金名。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陈自明,妇科详,编精要,著良方。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主大派,刘河间;重脾胃,李东垣;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阅正宗。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叶桂书,温热论,阐病机,研究深。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江笔花,医镜撰,脏腑纲,药类编。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活血家,王清任,逐瘀汤,验于今。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志革新。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明清代,著作繁,医之宗,数金鉴。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弃其精;中西学,长并存,相结合,为立新。

这篇中医三字经模仿《三字经》的方式,主要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将中医药史、知识进行了串联,读来琅琅上口,韵律和谐,堪称中医药界的经典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