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摘抄:“无汗”的机理和辨别——《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修和 2012-04-19
:“无汗”的机理和辨别——《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概念:无汗,指当汗出而汗不出者。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无汗而寒”的记载。

          大凡正常人春夏阳气疏泄,气血趋向于表,故有汗出;秋冬阳气匿藏,气血趋向于里,故少汗或无汗,此乃自然之势。倘或外邪入侵肌表,腠理开阖失司,则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是为病态。

          鉴别:

  1. 风寒表实无汗:全身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分析:由于风寒侵袭,束于肌表,寒为阴邪,其性凝闭,最易伤阳,卫阳被郁,故全身无汗。《伤寒明理论》:“寒邪中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则无汗。”治宜辛温解表发汗,方选麻黄汤。
  2. 表寒里热无汗:全身无汗,发热恶寒,肢体疼烦,鼻塞声重,烦躁口渴咽痛,咳嗽痰黄,溲赤便秘,苔白或薄黄,脉象浮数。分析:由于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而形成外寒里热证。也有伤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之势者。治宜疏散风寒,兼清里热,方选葱豉桔梗汤,若风寒偏重的可选大青龙汤。
  3. 寒湿束表无汗:全身无汗,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骨节烦疼,畏寒微热,尤以日甫为甚,舌苔白腻,脉浮紧或迟。分析:由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阴冷之地,或伤于雾露之气,寒湿郁于肌表。寒主收引,湿性粘滞,阳气被郁,腠理闭塞,故汗不得出。方选麻杏薏人甘汤,羌活胜湿汤。[对于这一种情况,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治疗时不应用发汗峻剂,因为风是作为湿邪的载体,将湿邪注于体内,所以,一味的发汗,只将风邪驱散,而湿邪留于体内,以后更加难愈。在《金贵要略》中,仲景提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的治法:“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起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具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