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特点分析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2-04-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特点分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0-15 10:37:2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74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标准不论是对课程性质的定位,还是对语文教育理念的倡导,其作用和意义将会被未来语文教育的历史所证明。下面谈谈七年级上册教材特点。 
  一、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观、语文素养观和语文教学观。 
  1、语文课程观 
  ① 语文课程的性质。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此前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总在“文”与“道”,或者“工具性”与“思想性”之间左右摇摆,课程性质的不明确,造成语文教学的莫衷一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定位既简明又科学,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思想(学习与认识事物)需要语言(语言是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际需要语言,所以,工具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语文又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死的工具,而是一个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活”,就在于它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历史内涵,凝聚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丰富情感。因此,学习语文,它又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是为每一个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精神生活打底的奠基工程。此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往往比较关注知识的自成体系,“工具性”的痕迹太重,“人文性”显得不足。其实,作为母语学习来讲,“习得性”是母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个人语言规则或者说语言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习得”而来的,如果仅仅只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去考虑文章的选入,教材的编排,语文教材就会干瘪乏味,干瘪乏味的语文教材必然会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因此,选文一定要“文质兼美”,只有文质兼美的选文,才能激发学生“习得”的欲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生命生命》,学生读着这样的文章,能不产生“习得”的欲望吗? 
  ② 语文课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都是课程。语文课程,则是围绕一定的语文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语文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仅仅把语文课程限定在教科书,老师也只是用语文教材作为“例子”来教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师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老师的语文教学也只是限定在课堂教学一隅,语文教学完全与学生的生活隔绝。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的内涵应是丰富多彩的,其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教材较好地演绎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筑了一个开放而又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态”环境。我们不妨将新教材的非课文部分列表如下: 
  七年级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 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 
  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有关语文学习的讨论·有关语文学习的作文 
  第三单元 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 
  第四单元 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第五单元 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叙述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电话交谈和写信) 
  第六单元 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2、语文素养观 
  与语文课程性质观相关联的是语文素质观。过去,我们谈论语文素质,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认识。因为强调“听说读写”,语文教学中便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此,语文教材的编排大多是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如果说,语文素养具有维度的话,那么过去的语文教材便只体现了两个维度,即知识的维度和能力的维度,而这两个维度中又是向知识的维度倾斜的。我们不能否认,知识与“听说读写”的确是语文素养,但是,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来说,如果割断情感的因素而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但我们觉得,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情感素养这样三个维度。而这三个维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在不同的年段应有不同的侧重。新教材都较好的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维度,并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我们举例来说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字与词(每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朗读知识,文章的表达技巧、 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与写作)、探究性学习和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上例告诉我们,新教材确实是围绕三个维度来编写教材的,因为是初中一年级,教材比较淡化“知识”这一维度,而侧重于“能力”与“情感”的维度,这是符合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语文教学观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之所以如此,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一是教材内容与编写体例的“难、繁、偏、旧”。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它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简而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套实验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它们没有像以往的教材那样,在“预习(自读)提示”中就端出结论,或者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编排大量的连教师也难以弄懂的习题或者思考题,框住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新教材在课文前面也方框提示,但是这种提示与过去教材的提示是迥然不同的。 
  二、在内容的安排及编排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1、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教材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第一单元 人生         第二单元 人生  
  第三单元 四季         第四单元 科学  
  第五单元 亲情         第六单元 想像  
  2、编排。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以上的分析也许显得十分肤浅。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新课标教材,只有这样,一个百花齐放而又富有时代感的新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