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闲谈]自在飞花轻似梦——听秦观诉说男子的寸寸柔肠(随笔系列)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2-04-20

自在飞花轻似梦——听秦观诉说男子的寸寸柔肠(随笔系列)

 
楼主回复作者:晴子矜  发表日期:2012-2-12 21:55:52
  【一】 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沁园春】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笼金斗,时熨沉香。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文字之所以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引起读者心中的共鸣。同样的心境在书中偶然相逢,纵千般无助亦稍稍缓释了某些疼痛。因为有人和你同病相怜,和你并肩向前。

  读到秦观这句,竟然感觉他是穿越了大宋的层层雾霭,碎云朗月,专门为了送这样符合心事的句子御风而来。“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真是道尽了长久徘徊在心中却无法诉说的情感。正如现在,脑海中思绪万千,许多伤情旧事缠绕纠结,怎奈言辞不聚,无法表达。我想,很多情感都是共通的吧,古昔与今朝,同一片皇天后土养育的人习俗也自然相异不大。或者说从生到死,每个人经历的都差不多,所谓人生之路,磕磕绊绊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十年,这样的感情也是常有的吧。

  同样的一份心境,能够同时感触得到,但是有些人能够用文字细致的描摹出来,有些人却只能在读到之后伤怀不已。我想,我就属于不才的后者,但是能够体悟得出,也算与这慨叹之人有了些缘分。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生于北宋,以词闻名当朝,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乃是四人之首。他就属于前者,他的词凄清优美,恬淡婉静,不见慷慨激昂的言辞,不见奔放恣肆的意境,始终弥漫着一种故地江南水乡的忧伤凄婉,淡雅,工丽,纤细,缠绵气息,莫可名状。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雾气还氤氲在朝早的天空,明净之云笼在天边。春分已过,昼日渐长,阳光渐暖,开篇三组四字词语,勾勒出朝早的春日静寂晨景。“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追加动景,动静结合,尽显一派热闹繁华。“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此一句,尽显春日里勃勃生机,为下片打下伏笔。再下一句,“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写尽雨后灿烂春景,桃花杏花斗艳,雨湿落花无数。春景尽态极妍。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景色也深含着词人的瞬间心情。这春和景明的蓬勃早春,到了秦观笔下,却出落得清婉忧伤。少游心中定是有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寂寥。

  据资料记载,此词作于少游早年时期,那时的少游虽然失意,也终究涉世不深,抑郁还没有膨胀到痛极的地步,何况即使是痛极,反映在少游词中仍是不深不浅的凄清幽婉。他终究是一个婉约词人,小失意表达的婉约,大悲伤表达的更婉约。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风流,李商隐在《闺情》中说“春窗一觉风流梦,确实同衾不得知。”词中风流意为有才华而不拘礼法的态度,但在少游词里,却刚好与其相反。意为多情。默默伫立风中,心却忧虑沉闷,肠已百转千回。“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笼金斗,时熨沉香。”犹记得那台子上精致的梳妆匣,典雅的小铜镜里曼妙的容颜,整个小屋被时时跳动火焰的红烛晕开一篇桔色昏光,熏炉里飘出幽幽的香,他们落座桌前,轻声细语,女子拭去少游清泪,柔声安慰。伴着这烛晕,荡漾开多少凝结在心的忧伤。“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也就是在类似的春分之日,青青柳树下,他们一起游玩寻乐,只是此刻,那青楼也成了梦中的归乡,难以再会还。楼中那知我心意的女子,不知此刻过的如何。

  由于是早年所作,我便觉得这伤情不是仕途羁绊所致,我主观的想像他许是单纯的思念一位才色俱佳的青楼女子,不是贪恋她的美貌胴体,不是思念她的尽态极妍,只是念及她的纵横才情,她的细腻心思,竟能知我所忧,解我所难。真是一个知心之人,只是如今再难相见。

  秦观这一阕词,正是合了心意。尤其是最后两句,“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蛮笺,指蜀纸笺,唐时期成四川地区所造的彩色花笺称为蛮笺。回忆起旧事,纵使有纸笺万张,也难以写尽我心中隐约模糊的衷情,语言有时苍白无力。

  这两句,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生为敏感之人,心总是极易感伤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该是何等豪壮契阔!范文正公的心怀苍生,体恤草根百姓,非君主,但是却以天下为己任,位卑不敢忘国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胸是极其阔达的。然而如我,生于尘世,累于琐碎,冬去见雪残,忧;春来见淫雨,伤,如是,则不论如何也做不到这般豪迈的。明明是青春正盛的年纪,却被回忆满满的支起,提笔写下的均是伤情的文字。待回首,发现其实不过是少年强说愁,何时能真正长大,还得一番风雨经历,加上百般曲折,方能悟出人生真谛吧。

 

1#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2 21:57:00
  【二】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雨中花】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奇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很多渴求的东西不能在现实被满足,于是梦就慷慨的将我拥入怀中,给我一切。但是我很明白,梦中这些孱弱的欢愉是不能让伤口愈合结痂的,这些救助只是镇痛剂,不是解药。

  梦不能代替现实来存在,却可以代替现实给予最多的希望,然后植入现实,开一朵小花,于那漫山遍野的草色之中。

  此词写于去秦观乡试落第之后,心情自是烦躁无奈,我终究不是研究历史研究诗词的专家,不能具体说明白这是昨夜的实梦还是白日的幻想,我只能说我希望是实梦,因为若是梦的话精神就可以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神游一次。这词是秦观唯一一首游仙词。说到游仙,稍有诗词基础的人都会想到李白那首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瑰丽的仙境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离奇的幻想浪漫辉煌,在诗的最后还吟出最豪壮的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可以说是诗仙的自我解脱,也潜藏着不甘堕落的高尚心性。正值年轻的秦少游想必也是此般心思。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西方是极乐世界,传说中总说西池王母,唐僧也要去西天取经。秦观也是这种观念吧,而且还有虬龙作为交通工具。颇具代表色彩。“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此句一现少游心思,飘落凡间庸人庸事相扰,这是何苦?表面上是仙女问话,实则是少游自己心高气傲。“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这句和李白颇似,仙境神洞都是金碧辉煌,云缭无绕的。这上片交代了去仙境的过程。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奇香幽火,杳然难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仙境美色。“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阿环是上元夫人的侍女,被差遣去回复西王母。此句婉言期待长生不老。“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即便是整个仙境,也难遇一枝桃枝,能占尽整个春色。少游借此表达了乡试落第后不甘就此沉沦的心情。

  看到这最后一句,我没有很快理解,反复念了几遍,不禁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我不知为什么,竟然读到一丝羡慕嫉妒恨的味道。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豪放之言是大声并且直白的喊出来的,是尽情尽兴类似诘问的呼出来的。少游的心思却是通过比喻含蓄表达的,属于自我安慰吧。这样的比喻,再加上前一句的希冀长生不老,我就觉得掺杂了稍许的刻意做作。但是一想到秦观少年时饱读诗书,六岁入私塾,十岁便能通《孝经》《论语》《孟子》大义,《宋史》本传称其为“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热心仕途,不说是个天才,也是个天才胚子,这满腹的才华与之后落榜的层层打击完全不成比例,谁能接受得了呢?这样的稍稍隐晦的自我安慰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怕的并不是失败,而是失败之后没有再挑战的勇气。

  于是乎,又觉得这一句颇有道理,没有一枝桃枝能够独占整个春色,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撑起一片蓝天,失意是一时,继续努力才是最真。每个人期待的结果都是好的,但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竞争和压力,有时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必定有人会跌马坠桥,过去的毕竟是少数。重要的不是做那枝开得最美的桃花,开得最美不一定结出最大的果实,重要的事做那朵开的最久的桃花,开的最久才能得到更多的授粉,然后在秋天笑到最后。
2#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2 21:58:00
  【三】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虞美人】

  行行信马横塘畔。烟水秋平岸。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人在寂寞的时刻往往会想起曾经的温暖,在悲伤的时刻则会希望有个人来陪伴,哪怕仅仅是坐在身边一言不发,只要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也不至于落到极端伤悲的地步。

  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情感由愤恨变成悲伤。我不能猜测这样的时刻,他一个人走的该是何等的荒凉。

  史料记载,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初年,正是乡贡落榜,南游会稽,途经南京之时。此时少游大约29岁,年近而立。所谓“而立”,通俗来讲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而此刻,他却偏偏落榜。

  少游生于中落的官僚家庭,但是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称“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决心“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心怀报国之志。并且此前,与苏轼交好,苏轼称其“有屈、宋才”。而此刻,他却偏偏落榜。

  该是在思念谁吧。谁曾经给过温暖。这出于意外的落榜带来的孤独失意,满腔抱负终究落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偏偏,愁丝伴着极致的思念,一并涌来。

  上片,简单的记叙,简单的白描,简单的抒情。
  “行行信马横塘畔。”骑马无目的在横塘边走来走去,缰绳在手,却不指挥东西,跟着马儿无心游走。简单的一句交代,就直接叙述出作者的失意心情。

  “烟水秋平岸。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夏末秋初的季节,江南小镇,夕阳缱绻睡意,静静洒了一塘的橘色波光,寂落无人的横塘畔,烟似白纱又如蝉翼,丝丝缕缕,与水缠缠绵绵,至远处,虚白一片,烟水融为一体。墨绿的荷杆顶着硕大的荷叶,那叶因了夏与秋的交替而稍稍卷了边缘,留着些棕黄的痕迹。风过倒向一边,风起倾向一侧,摇摇晃晃,似是要摇出个名堂,荷花偶尔露出个娇羞脸庞,疏忽一下又闪至荷叶之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把少游的这几句叙述的这么美,我只是觉得定是这样唯美的景致,才足以衬托出他此刻何等失意的心境。

  下片,动静结合的描写,拟人的手法,安静的叙述,人与物的不同情态,让这般愁丝自远方萦绕而来。
  “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偶尔荷开歌声飘来,小船似是自这荷叶中凭空生出来一般,弄破了完整的荷塘阵脚,那美妙的声音仿佛发自高洁的荷心,又荡开在烟水浩淼的横塘。歌者乃一红妆女子,面容娇好,身姿婀娜,一双含情目偷偷扫过一眼,似是不经意,其中的深情却不小心被少游捕捉,道是无情还有情。只是心中有了一段无法磨灭的眷恋,就再也挣脱不了伊人的缠绵,即使面前女子的容颜比那伊人姣好数倍,依旧无法超越,眼前浮现的仍旧是伊人的素颜。何况还是心情低落之时,就更盼着故人的相见。故人的一个眼神,总能胜过陌生人千万句的劝言。

  “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对对水鸟水中嬉戏,或追逐,身后留下一条条细长的波纹,或亲昵,自湖中荡开一圈圈美丽的涟漪。叨念着,期盼着,你看那鸳鸯都成双成对,无忧无虑,他们的回头相顾是不是在奇怪我怎么独身一人,暗自走在迷离的世间,眼中怎么还有一番无法洗去的愁愫。我在为何而愁?

  在一个失意的时刻思念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人,我觉得少游很幸运。

  能够被人想念是一种幸福,能够有人可以想念也是一种幸福。怕只怕,停留下来时,想找一个人去填充空白的大脑,丰腴一下干瘪的记忆,竭尽全力全域搜索,却终究找不出一个值得想念的人来。是自己终究没有爱过还是爱过之后那些事那些情早已化为尘土,纵使清风来袭亦扬不起曾经的些些许许?这样的结局,不免有些尴尬。

  少游擅长寓情于景。本来,很多感情不能诉诸于直白的抒情,直白的抒情也不能完全表达他的凄婉惆怅,只有凄美的景致能够承接得了他连绵的忧伤,化开去,晕开来,湿漉漉的一片,被黑白化了的色彩。天地之间的景色似乎都为他噙满了泪水,却终究哭不出声,安静的滑落,然后华丽的收场。

  不知是他成就了婉约派,还是婉约派成就了他。
 
9#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3 23:13:00
  【四】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都说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仕途失意,这一首,却浓厚的传达了对朋友的十二分惦念,是谁,有如此殊荣?乃亦师亦友,又亲如兄弟者,苏轼也。

  少游写词,情致深婉,不如同时期的柳永直白轻快。他虽是词中深沉抒发政治幻灭悲哀的第一人,但是,他并不大胆,之所以凝重沉郁其中不乏有着对于当朝政治集团朋党之争各种迫害的些许刻意回避,况且这些感情由于太沉重又无法直接言明。如果说柳永词就是井水,直接饮用入口甘冽清凉,那么秦观词是一杯茶需要慢慢品,泡过三遍才能体味醇香。只是,我们说的是大多数,不能下绝对言论。

  许是我读词甚少,开始,我并没有读出这首词是惦念朋友苏轼的,参阅一些资料,才知晓他的初衷,同时,由于秦观本身就含蓄深婉,再加上“乌台诗案”后的政治形势,秦观不能直抒胸臆,这首词理解上就有了一点小难度。但是,其中的“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却让我一眼看上,长久不能自拔。双鱼、尺素是指信笺,古时交通不便,人在两地相联系只能飞雁传书,但是殷勤的写着信笺,却不能渡水传递,无尽的担心与想念只能白白泛滥成灾,无法得到回复。一如我,当时和朋友每周写信,一旦没有准时收到回信,便坐立不安,以为出了什么事。还有就是这句“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此处鸳鸯不是指夫妻,因为秦观需要稍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便用此物以作为幌子,让人以为是关于爱情,实则苏轼懂得,那是指他俩。不应同是悲秋,走过的路,积累的经验,总是想告诉好朋友,不要再在此处跌倒,这种类似的情感,我曾真实的感受过。

  词的上片写两人润州之事。秦观到越州,苏轼赴湖州,两人于行程中偶遇,便相偕行,路经过南北交通枢纽润州。居润州时,豋耸入云端的镇江古城,攀登蒜山,想必也于夜色正浓时斟满过几杯浊酒,掀起门帘当风而立,歆享的灯火烂漫的扬州夜色。喝过几壶花酒,为才情女子填过几首赞词。倚栏看水潇潇东逝,却有流不尽的离别之舟将会载着彼此分开。回忆往事,实则回忆做事之人,怀念朋友苏轼。深重的惦念却不能直言,该是何等无奈心酸!

  下片借宋玉《九辨》之句,抒发担心苏轼处境的伤感和无奈。秦筝曲凄绝哀恸,又感慨于宋玉《九辨》?查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这样和自己类似的遭遇。深愁无法化解。但是即使二人距离很近,书信却仍旧难以传递。愁得头上银丝渐稠。你我,年华尚未老去,不要先有衰老之愁。秦观比苏轼小十二岁,此词作于秦观31岁之时,苏轼已经43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算是中老年,何况苏轼53岁便与世长辞,秦观还在说年华尚未老去,这里面不仅仅有安慰,更多的我想是他对于苏轼的信心和尊敬。

  有这样的朋友,我想苏轼也应该很庆幸吧。至少,我觉得如果我有这样的朋友,我会很知足。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吧,不敢说都是知己,至少是可以无话不谈,艰难的时候可以依靠。有时想到他(她),就会不由自主的笑出来,然后讲一句坏话:“这个傻子!”其实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对于普通同学,你会客气地说谢谢和再见,路上遇见也只是一个招呼就可以解决的事;对于普通朋友,你们一见面就会寒暄寒暄问候问候,什么时候请我吃饭?他向你寻求意见,你会认真的帮助他分析好处和坏处,最后再添上一句,这件事只能你自己决定,你始终不肯给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莫逆之交,你们知道彼此最秘密的秘密,你说话从不客气,疯言疯语,他办了傻事,你从不顾及形象,什么难听说什么,甚至毫不犹豫的暴揍他一顿,然后拍拍他的肩膀,给出一个你明确的想法,一个偏向一面的回答,再搂着他心疼的流眼泪。

  这样的莫逆之交,不敢奢求,一个就好。
 
13#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3 23:19:00
  【五】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


  生活本自美好,我们抱怨活的心酸是因为我们重视的总是遗失的物什,而忽略了被给予的幸福。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拯救时刻不是来的不及时,而是我们等的不耐心。

  深陷在一种失望,不管是被物质绊住脚,还是被感情缠住身,我想都不应该过于心重。相视一笑,给予失望最简单的一抹不屑,挑起眉梢转身向前,自我救赎是效力最持久的良药。生命给我们尊严与希望,不是为了让我们卑微悲伤的活着。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我读到此句,竟然怀疑不是出自少游之口,这样的意境,相对于凄迷的秦观,算得上抵得过苏轼的豪放坦荡之气了,只是我还是高兴得太早,这一切,又是少游制造的假像。

  值得欣慰的是,这首怀古词风格苍凉激越,在秦词中是不多见的。少游写词不爱用典,但是却爱化用诗词名句,且化用无痕,不事雕琢。但是这首词中却是运用典故,而且还是不仅仅是一个人。

  上片,“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前三句化用自顾恺之言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写尽当时所在地会稽郡的美景。“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中间三句写当地人为景观,并且以“三休”自谦,“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最后借西施与范蠡同游五湖,计谋成功,昔日光景如今已物是人非表达宴饮欢愉之间无法挥散的闲愁和政治上对于国命运的关心。

  下片,“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怀古之意更加明显,“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先慨叹时光匆匆,世事变迁,“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再借汉代古人梅福撰文讽刺外戚政权以及兰亭修禊的神采风韵之事与自己处境作对比,最后最后论及四明狂客贺知章的隐逸从容自得以及知会李白,接下金龟买酒来痛饮,爱才惜才之典故比对自己的尴尬处境,抒发因落第而苦恼,不知前途的忧心忡忡之情。这里的“沧州”非实指某个地区,而是代表着隐逸之所。

  身处有故事之地,尤其是这故事里恰有类似自己的悲和喜,那该是何等的寂落?命运安排了诸多死角,偏偏一再撞上,是极容易满含伤情看世间欢乐的。我们都不是圣人,但是我们也都不是凡人,虽说每个人只有一次生死,但是世间有这么多种人,这么多种命运可以供我们参考,供我们对比,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强呢?

  这些道理难道秦观不懂吗?宦海沉浮,生活责难,不仅读万卷书,他还行了万里路,这些世俗羁绊,他本应看的通透的,可能性格所致,可能是其他我们所无法猜测的原因,致使这些流传到千年之后的我们手里的,尽是此等令人心疼的感伤,我只期盼,因了词的抒情本质,所以可以写尽悲伤,然而剩下的欢乐与坚强,以不同的文体形式,昂扬在他的生活。

  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话,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不小心,就丢失了最美的流年。有时微醉一点,迷离着双眼看生活,可能就会略去诸多不如意。但是我们终究要真实的行走在世间,很多羁旅行愁真实的发生,真实的上演,出了问题还是得去直接面对。所以,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多少的诟病和假象,内心上都是要干净和理智的。要知道,有些时候命运需要遴选一些人来经受苦难以证明生的伟大,而你幸运的入围。所以,我们生来就是强者,所以我们要活的有尊严。
 
16#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5 22:50:00
  【六】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看罢全词,想起一句遥远的歌词“情深深雨朦朦,天也无尽地无穷,高楼望断情有独钟,盼过春夏和秋冬,盼来盼去盼不尽,天涯何处是归鸿”,不知这歌词与秦词有无关系,那句“高楼望断”是借用还是偶然雷同,两者之中的离情别意却不谋而合,只是秦词意境与笔法都很大气,因为这离别中,不仅仅只有情人之间的难解难分,还有对这段时光的恋恋不舍。

  人生总是矛盾的纠结体,从不舍得把欢乐放到可以超过悲伤。长久追求的东西,长久不得,也许就淡忘了结果而享受了过程。而当我们习惯并且承认了这样的生活,也乐在其中的时候,那结果忽然不告而至,反倒添了无数的烦恼。想必我们都习惯适应,习惯了平平淡淡,习惯了闲看花开,漫观云舒,心也就不再那么狂野,从竞争到安逸简单,从安逸再到竞争恐怕就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了吧。

  秦观这段承袭他一贯的婉约凄迷之风,这首词在本来层面上又蒙上一层悲咽深沉。刚刚经意料之外邂逅的大喜,同时同刻,却要面临转身离去不晓归期的离别,读来心情为之一沉,我自己也沾染上离别的苦楚。

  因了首句,被苏轼一点,少游多了一个雅号“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抹”一“粘”,深秋日暮时分的哀景呼之欲出。“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离别时的互敬美酒,饮尽多少停留会稽期间与苏轼、会稽郡守等好友的欢愉往事。家书催归,这些只能闲来在脑子里缩成片段。

  上片最后一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堪称经典,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少游是擅长写景的,他笔下的景通常带着人的情感,仿佛有着人的眉眼,总是忧伤的含着泪水。这句借用隋炀帝诗断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我想起马致远的《秋思》,凝重的凄婉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上片是写给往昔愉悦时光的,那这下片,便是写给会稽太守款待期间巧遇的歌妓盛小丛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我读词不多,直觉没有告诉我这些到底是不是分别时互赠饰物的情景,但是直觉刚告诉我,秦观与这女子是互相倾心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一情一景,或者说是深情伤景,都抵不过上天的刻意安排,也许这段爱恋,真的只有让遥远的距离和缠绵的相思来填补,才能成为永恒。

  得红颜知己,是人生幸事,然而穿越回古代,男子要想有红颜,那女子大多是青楼之人。强烈的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对丈夫要三从四德,严重束缚了女子学识的发展,少数开明的官家女儿,才有机会认字读书,再有,就是青楼女子了,而这些女子,又有一部分是由于富家家道中落,被迫沦为风尘中人的,所以有些是极其有修养的,这类女子,一旦遇见落魄的文人,便惺惺相惜,都是有才之人,同是无奈羁绊,便极容易相识相知,最后成了知己。但是青楼毕竟是个是非之地,此类才色俱佳的女子,数量也终敌不过普通妓女,所以为外人所不齿。秦观,虽说风流,也终究是个世俗之人,有着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妆残。”他以文君来比喻妻子,说明他对妻子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这样的男子,也奔波在仕途,不能借有太多流言蜚语,不怕明辱,但怕流言。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不知为何读到此句我联想起太多太多。回首几多分离,人生仿佛就是在分分合合中奔忙。还记得高考前一晚,我班和兄弟班在老板的安排下驻扎进五层一个长久不用教室里,这间教室比普通教室大不了三分之一,却要承受双倍的学生数量。课间,我好不容易穿山越岭来到走廊,站在窗户旁看学校外公路上温柔的路灯和路灯下回家的人们。橘色类似黄昏,我呆呆的看着穿梭的人们,站了良久,直到一个人拍了我的肩膀,说“真的要再见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教室里玻璃窗户上,两个人抱得很紧很紧。

  至今,那夜橘黄灯光和那个人,就真的再没见过。
 
20#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6 23:41:00
  【七】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刚巧,听见一首温柔的歌,耳机里王菲的声音那样空灵,心不禁怅惘,莫名的失落胀满了安静的心,《红豆》。

  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把澄净都看透,也许你会陪着我,看细水长流。歌词很美,真实的心境却只能比它更忧伤,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怀恋的,是已经消逝并且不会再次上演的真情。经历过,所以珍惜。

  思念是一种病,偏偏我觉得,相思是一种幸福。相思是最浪漫的事,前提是双方都以同样的热情处在想念之中。一幕幕彼此守候相处时的蒙太奇画面循环往复,停止不了的回味一遍遍清晰又模糊,放大到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熟悉,算是到了极致吧。相思也未尝不好,至少可以加重珍惜。

  天涯海角有穷是,唯有相思无尽处。古时,聚少离多,一旦离去,就不知归期如何。尺素雁信,终究不能及时寄予思念,何况家书不能仅仅写给红颜,还要有对他人的嘱托,这般心思,只得苦了自己,独自吞咽。所以有时我觉得文字是一种救赎,诉诸于笔墨,还能拿给同僚看,也算是一种解脱。每次看到秦观的稍微伤感一些的爱情词,心中总是会不由得心疼,不仅仅心疼这个多情公子,还心疼着那个时代所有有苦难诉的爱恋之人。

  月寄相思,云捎想念,只愿在望月观云之时,另一边也是同样的晴天。读到这一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我停顿下来,反复念了几遍,这个场景一下子点燃了灵感,银色凉月光笼罩下的大地无比清幽,月如钩,风如眠,梦里同归,一朝欢愉。周公解相思。

  这个女子该是多么的令人心动,虽说秦观也属于风流一派,喜欢过诸多多情歌姬,但同是才情高涨之人,这种喜欢多半属于惺惺相惜。不知这一别,秦观是否到达目的地,可能与那分别之地已经千里路程,浓情却不消不减不能从容睡去。上片将离恨誉为凄凄芳草,太多太浓铲不完除不尽,正如李煜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接着回忆了与那红衣女子水边分别时的场景,泪洒青衫。

  下片借景抒情,将这种无奈又虚又实的放大到孤身所处的天地,一起哀愁。秦观应是信缘,否则不会说“无端天与娉婷”,要不怎么会无端遇见那样一个娉娉婷婷的女子。这一句,也让我相信这是真实的遇见,而不是借以表达其他情感的外衣。“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句可以有两种理解,或者香艳,或者想念。我宁愿相信是后一种,这样的美景,总想多一份单纯。“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这几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想那女子,必定是个知会之人,抚琴曼舞,轻纱后腼腆一笑,曼妙摇曳,才配得上秦观眼中飞花与残雨弄情的美景,以至于销魂,直待黄鹂吵醒出神之人,才结束了一段痴怨哀痛。

  这首词将相思写的细致动人,抒情委婉曲折,写景细腻工丽,历来为外人称道,是秦词中的名篇。暂且不论这首词的手法到底有多出色,单单是情,就足矣让人沉迷。或者说,赋予文字以真情实感,那些单纯的方块字奇妙的组合,就生出动人心魄的力量,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一定是会被重新牵回记忆中,再续一帘幽梦。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样的相思不免有些悲凉,那么现世的我们,如果彼此倾心,能不能不让类似的情况上演呢?相思固然会有,绵绵延延,朝朝暮暮,有时相思也是一件美事,若不是距离远了,加进了相思,怎么能真切的体会到彼此牵手的时间如此重要?

  相思不是为了要给以后的后悔留机会,相思也可以催化爱情。有时,单恋变成了相思,相思又变成了相离,可能就是因为没有那句简单的话,彼此缄默,但是沉默未必是金,可能一段姻缘就此烟花散尽。那么,如果有了未曾表达出来的相思,我们能不能大胆一点,大声的讲出来呢?也许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在错的时间遇上的错的人,当一切都是错误的时候,负负也就得正,变成了最经典的爱恋。
 
22#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7 22:51:00
  【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真切的记得,一次午休,在睡醒时分我反复吟咏的就是这句话:“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已经不晓得梦境是什么,只知道梦里的我和梦外的我、都在念着这句话,极其真切。醒后再读几遍,才明白这样的吟咏是有原因的。秦少游终究不是个旷达的人,然而能够于诸多工骊婉约的词作之中,出得此等激越之句,我感到十分喜悦。并不是说我不喜欢那些雅句,只是堂堂七尺男儿,须眉峥嵘,就应该胸襟开阔,放浪、形骸,至少,曾经豪放大气过。

  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喜欢去凭吊古迹。中国人骨子里有着割舍不掉的怀旧传统。不仅仅是那些距离现世较近的一战二战时的纪念馆,明清朝代古墓行宫,还有唐宋时候的封山石刻,再推向前,三国时的赤壁,秦汉时的墓葬,春秋时的杏林,甚至传说时代的会战地点,都有人去怀古慨今。历史已经封存,真切的发生过,真实地存在过,然而怀古的人感情却在实时更新,那些历史也就被不同的意识理解成不同的模样。

  说到怀古,自然少不了唐诗宋词。唐诗自不必讲,且说宋词,苏轼豪放词不多,却有开派之功,少游怀古词亦少,但是却借词咏古,抒发兴亡之叹,这在北宋词中极少见到,因此亦举足轻重。我不敢下定论,因为我知之甚少,但是从有限的资料中,我可以得出上面的结论。
  读秦观词,总是安享着醇美的意境。我有时想穿越回大宋,亲自看看他作词时是如何的表情神态,那些景,怎么就都含着人的情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我想这句却是道出了少游词的风格本真,所谓词心。这首怀古词,上片将自然与人文一并写尽。读完上片,扬州城的辽阔地域,众多人口和繁华景象一并出现在脑海。遇见此类经典,我总是恨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敢轻易去演绎。我只能说,有些文言,是只能用心体会的,那种意境,一旦译成白话,总是少了风韵,颇有庸俗之气。而心,一旦安静感受,是能够给予某些意外之喜。下片,叙述隋炀帝的奢华淫乱,将扬州破坏后一片萧条凄凉之景。最后可能哭过累过,伤过痛过,也感慨,也明晓,便生出一股豪放的言辞,何必去感慨,感慨了又有何用,不如举起酒杯,一醉释怀。这样的秦观不免有些颓丧,但是我宁愿他醉成泥,也不愿他掩面泣。顶天立地的男子,有泪不轻弹,不如一醉,倒来得舒坦,至少可以暂时忘却。

  有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笑到最后惹出了感伤。颂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神思回游的时候也不禁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时豪放只存在在表面,真正触碰内心的还是那股挥之不散的感伤,何况还是经历起起伏伏,看透世道的聪慧之人。少游正值乡试落第感伤前途渺茫之时,刚巧路过扬州这个承载了诸多繁华与萧索的历史名城,回忆起诗书里的繁华梦幻之境,看今朝衰败与颓唐,心中不感慨那才奇怪。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时间到底是不肯停留的,历史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吞并着瞬息而生瞬息而亡的现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由一个只会啼哭的婴孩儿成长为现在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个体。生命是一点点堆积的,分分秒秒的经历让我们计算了生命的长度,不能压缩,只能一点点拉长。如果在海边行走,你偶然回过头,发现只有最近的脚印才足以清晰,以前的早被海水重新吞并,而你真切的,走了那么远那么久。经历着并且在失去着,记忆是总是在筛选,扔掉一些,刻录一些,能够在以后再被清晰回忆,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不管这回忆是在你自己的脑海,还是在别人的梦里。

  成长多么不容易,活着也需要勇气。相对于那些已经作古的人,我们多么幸运,至少我们可以自主呼吸,抬头遇见明媚阳光,有那么多爱你的人在身边,或者在遥遥的惦念。有那么多事你回忆起来就有满满的幸福感。有时,我们需要优越感,即使没有也要刻意制造,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退一步,海阔天空,稍稍放过自己一点,放过他人,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面带微笑。

  就像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贴上那句话: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安静祈求。
 
  【九】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有一股冲动,想为这词谱一首曲,再邀一风姿绰约的女子,抚琴慢唱,在某一茶楼,或者中式风情韵味浓厚的咖啡馆,或者直接就去映画二楼,美美的在口留余香的物质歆享的同时,闭上眼睛,伴着优雅的古曲带着三十度微笑梦回多情大宋。

  也许真的就能遇上苏轼,眉宇间一股大气,一手拿着书卷,一手端过一杯清茶,慢慢的品了一口,待那茶水缓缓入胃,茶香逡巡在舌尖时,睁开明眸,对着堂下儒生,嗔道:“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那儒生哑口无言,欲解释,发现先生说的着实有理,又将话语吞咽,此后便不再啰嗦絮语,而是干净清婉。

  这儒生,便是秦观。看罢全词,我却想反驳东坡一句,你仅仅看出啰嗦絮语,就没有看见其中的凄美情致,深情款款?也许正是因为大文豪的直脾气,也许正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真友谊,才会只讲缺点不言夸赞。但是看罢全词,剥去其中缠绵惜别的景致情致,不为这一句啰嗦之言讪笑,也不被词中少游与营妓娄东玉的惜别离愁触动,我看到的,是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名利之祸。

  那么多人,都在撰写离别的伤痛,很少有人写到离别的原因,并且直接的表达出来,这离别,通常是因为那无可奈何的名利之祸。虽说为了仕途豋上离别车站的大有人在,但是这样对着交往甚深的女子讲,我这离去就是名利所迫无可奈何,也需要勇气。毕竟,这一去,就很难明确归期了。对于女子而言,长相厮守是最大的愿。只是,很多女子,在这一简单的愿望之前守候到人老珠黄,色衰渐卒,也未能与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的男子再深情的对视一眼。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我相信,这是少游的托辞,待到下一轮皓月挂在娄东玉居所的枝头时,可能二人都没有时间想念,忙着个各自的生活。娄东玉是营妓,她身不由己。少游虽说用情很深,但也算风流之人,并且还有娇妻,明媒正娶,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从一首词《满庭芳·茶词》:“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妆残”中,以相如文君自比,也说明他们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所以,少游虽然与多才青楼女子惺惺相惜,也终究不敢过于露骨,毕竟,仕途之中,流言如同暗箭。

  真想有一支笔,能够将词中的景致描画下来,那景,应该如《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魔法照片一样,自己就会蕴含着某些人的情致,或颦或笑,配合着少游的心情流动着浅愁深恨。这景色,仿佛就是为他而生。少游写景,多为有我之境,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孙兢在《竹坡老人词序》中说“苏东坡辞胜乎辞,柳耆卿情胜乎情,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东坡词或者大气豪放,或者细致曼妙,乃是词中一绝,自不必说,柳耆卿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写词直白朴素,善用白描和叙述,直接表达真情,闻名当朝。少游能赢得“辞情兼胜”这样的盛赞,应该说是极高的荣誉了。

  这首词上片交代了分别场景,动景结合,虚实相生,寥落几笔就勾勒了此刻心情,连飞花坠如风的都是鸳井,似有晴又微雨,到底情被痛盖,写尽依依惜别之情。下片交代了分别原因,被范春仁推荐,被招至京师,儿女情长终究抵不过世俗名利,不忍离去但是不得不走。只能寄予天边皓月,勤勤替探看。这样的言辞,意境在,情思在,但是毫无力气。少游温婉的笔,将这种无奈抒发的如此凄凉,只能说,他是动了真情的,这娄东玉,也应是懂得之人,否则不会用情太深。

  名缰利锁,从古至今,一直被世人追逐,前仆后继在这条路上的人,有俗人,也有雅士,那么,到底有没有那样出奇的一个,放弃了名利,代替了那轮皓月?
 
25#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19 20:06:00
  【十】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满园花】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呵呵。

  记忆中一个重要回眸,冲我莞尔一笑。病态模样,若柳扶风,娇花含羞,呢喃着葬花吟缓步而来。娇嗔宝玉,善意的羡慕嫉妒,时时使着小性子,让这厮如入迷途,不知错在何处,却乐意去道歉,殷勤的前去抚平林妹妹那紧蹙的眉头。

  有时,娇嗔是善意而为,就是想让你哄哄我。怎能不爱你,只是我不说,而是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让你体味。

  “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不要说和我在一起,就是在梦里也不可以!看到这句,我不禁噗嗤一声笑出声来,我深切的感到,女子的小脾气,有些时候是有些过分的,甚至真的是无理取闹,但爱她的男子就是无论如何也生不起气来,女子身上就是有那么一股不可参透的魅力,让男子无可奈何,爱之恨之,到头来恨却也化成了爱。

  全词语辞浅俗,生动活泼,甚至超过了柳永的直白简单,在以“工丽凄迷”著称的秦观词中独树一帜,好似众多宏大的交响中一曲清新的小情歌,突出却不突兀,美美的歆享同时能够甩掉某些负担,独自沉溺在简单与欢乐中。我不能断定秦观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还是亲身参与其中,我就固执的想象着这是一首写给妻子的词,可能刚刚和妻子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妻子拈着小绢,絮絮叨叨的哭着讲着平日心酸琐碎。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一直心绪不宁,如今终于泪水决堤,湿了衣衫。“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我当初就不应该苦苦的迁就你。即使你一直都很任性调皮,我心中早已有了你。不该一直痴痴的守候着你。“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怎么就我被你摸透了脾气,你却成了我的心病,反倒被你折磨。上片,使用白描手法,似是将口语一一引用,真切的描摹出一个女子泪眼婆娑,拈着小绢一副受委屈的样子,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娇嗔细语。这样的女子如何让人不爱怜?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下片一气呵成,由表述往昔所受委屈渐渐变成了气愤。依旧白描手法,却生出了无端的霸气。女子说,近日来,我们总是吵吵闹闹,连心肠慈软的佛祖见了也难以忍受,那我们就隔断关系,从此不相关联,以后不要说在一起了,就算梦见我也不允许。这该是何等绝情的女子,殊不知,女子所言都是气话,都是反话,其实她真心都是和这极端相反的结局。已经给你信号了,少游你快来哄一下。

  我见到此词,脑海中就臆想着这样一个情景,秦观看着妻子背对着自己哭泣生闷气,自己看了心中不仅不怒反而大笑,他摊开一叠宣纸,自己缓缓研墨,然后稍稍回忆一下妻子的絮语,一挥而就,写好呈给妻子看,妻子虽不懂词,但是这样的俚语就算是不识字的老妪也能读明白,于是终于忍不住笑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眼角的泪滴泛起了灿烂的笑意,伸出小手轻轻拍打在秦观胸前,却被秦观一把揽入怀里。这矛盾,不用解释一句,自行烟消云散。

  男子必须阳刚但是也必须内透着温柔,有着一股大气势,能够包容天地。女子必须独立但是也必须有点小无赖,小鸟依人,然后使使小性子,无端强词夺理,适度撒娇发嗲,希望被包容。有时需要无理取闹,因为我们是彼此眼中唯一的宝。

  生活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戏剧,当初你拉着我一起亮相,那么不管其中我们要产生多少矛盾,会有多少次分分合合,你要知道,我内心多么希望,最后,你能牵着我一起谢幕。

  有些时候,简单的词却透漏着真性情,生活处处有风景,不是吗?

  呵呵......
26#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21 22:38:00
  【十一】 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满江红】
  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
  斗云起,偏激烈。随风去,还幽咽。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旅客经年别。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秋与愁是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秋定惹愁绪,愁绪却不一定只因秋。

  秋似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咒语,咒到万木,木因而落叶,咒到百鸟,鸟因而南归,咒到闺妇,妇因而幽怨,咒到离人,离人因而思归,咒到明月,月圆而黄,低矮垂于梢末,失了皎洁,增了暖色。

  又是一副碎人心肠,赚人空寂的愁归之图。

  秦少游此时定是握着一只精致小楷,铺开柔白宣纸,欲将心事一一叙写,执笔到茶凉,刚研的墨由于摩擦已经稍稍暖了那黑的凝重的稠汁,却经不起不被饱蘸的等待,亦渐渐凉了去,空落的白纸本想等待黑字的安家,不曾想却得了几滴还稍存人的体温的眼泪,迅速收了,细密纸质中含着盐渍的泪悄悄晕开。

  “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年年此刻待秋至,年年秋至待初寒,起笔,就蒙了一层凄冷的朦胧情思。“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听觉视觉一起写到,画面瞬间变得立体可感,秋意似是骤然而至。“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捣衣声自深院高楼清晰地传出,闺中人在这日复一日的捣衣劳作中思念着远方的征人游子,清砧声有节奏的传出,一声声清脆却又孤独,月圆愈涨,团圆哪随?这月圆的又不是时候,不如如钩如残,反倒有一股期盼。“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满满的,耳边口中,萦绕的都是戍边征人的思乡之情,真切的撼着人的心,听之泪落。

  “斗云起,偏激烈。随风去,还幽咽。”风骤起,吹得墨云好似海浪般翻腾不止,然而那杨柳曲,那思归情,却是无论如何也吹不散,风过处幽咽更甚声。“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归鸿与栖鸦,总是不约而同的出现在愁人眼中,天边的秋雁已避寒而南归,翅膀上浮着北方的凄凄寒意,天幕里似乎总有一种归属的含义,断垣残壁,孤鸦独栖,橘色天幕始终吞没不了那一个不规则的黑影,静止的画面却无端缭绕了一层动态的化不去的愁。“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旅客经年别。”既对偶又对比,闺人思归客,离人殇离别,从两个角度将两份思念牵成红线。多角度描写,更添思归之重意。“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全词至此,点染升华,前面景与情的铺垫渲染,至此终结,却又化开去,浸染天下归心。

  不苍凉,如何不苍凉?不伤悲,怎能不伤悲?

  我想越是深沉的情感越是无法诉说,语言在大情感面前总是苍白无力,每个人的心中都总有些难以触及难以描摹的情感,只能放在心底最寂落的角落,在最安静最孤独的时刻拿出来体味一番,也许会轻一点,也许会深一点,也许会在某一刻再也寻觅不到,最伤悲的情感也许会在以后付之一笑,那些当时化不开的愁丝,也许就会像蛛丝一样在被淀上厚厚的灰尘后轻轻拂去。原来只是时间的酝酿,正如酒一般,越陈越香,越酿越少,沉淀的都是美味。

  满目苍茫凄凉之景,归鸿队队,栖鸦片片,独自一人,倚栏望远,奈何这眼光不能转弯,也无法透视,纵使朝着家乡方向,也没有感到任何温暖,愁绪却汹涌而至,撞击心灵,成了结怨。这倚栏孤独的身影,忽的幻化做李白,手把酒盏对江邀饮,饮进清酒化作愁丝萦绕心间;忽的又化作杜甫,满目苍凉,满眼浊泪,国难家愁化泪终究化不消;忽的又幻化成纳兰,手持佩芙留下的绢扇,独念西风,一缕香魂寄托的相思,愁丝结怨,爱人所付,消失不得,也不忍让其消失;忽的又幻化成其他人,愁丝种种,有人无奈,有人却独爱。

  独自莫凭栏,昔日旧景,别时容易见时难。早知此忠告,却偏偏寂寞倚栏杆。有些情感,不是仅仅凭理智就能束缚得了的,一草,一木,一纸,甚至一字,若是对了心思,偏就引燃了那情感的导火索,带来一场或柔软或热烈或彻底的爆发。比如爱情,比如思归,比如寂寞。

  如果,那爆发的情感能带走一段压抑已久的负担,请不要约束他,痛痛快快的经历一次,哪怕这痛快来的短暂。
 
31#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24 22:50:00
  【十二】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几日天气晴朗,暖暖的日光将来自地球之外的温暖持续而悠缓的送至室内,看天空风和日丽,看大风咆哮汹涌。室外仍是寒冬未退的阴冷,裹着羽绒服出门,长发快被吹散,影子却颇为妖娆。硬是被朋友拖到了海边。她说想念冬海的温柔。冬季的海安静乖巧,像摇篮里熟睡的婴孩儿,惹人怜爱。静静地站在海边,被倾洒的阳光严严实实的包裹,脚踩未融化的干冰雪,身上却温暖的如同沐浴仲春阳光。若有微风,会听见空灵的海音,清雅缠绵,好似胸中泛滥的小情绪一波波拍着心岸。

  虽说海边有被海水和海风侵蚀了一半的冰雪,却俨然没有了寒意,波光粼粼的海面窄窄的,跳跃着炽白的光,工程船仿佛是标记海平线的志愿者,三七分的画面,空旷了远方。我想,若是这些伤感之人经常来看看海,也许会被这种磅礴消磨掉一些失意。至今没有亲眼见过长江黄河,也许江河的意境太小,只能放得下诸多的小失意,海的内涵太宽,终究是平静,无所谓欢乐悲伤。如果将“便做春江都是泪”中的“江”换做“海”,那这“泪与憾”,也非“流不尽”,而是太渺茫。

  不知道秦观有没有见过海,江南鱼米养大的人可能终究都是江南俊士的儒雅情节,胸襟不抵北方壮汉壮阔。也不知道这些词里映出的伤是不是很快能够痊愈,一片云雨可能下了整整一个春季,阴霾了数周晴天。若想了解词的写作手法只能去请教老师或者专家,我所理解的并且关注的层次也只能是他词里的情感,那寸寸柔肠,究竟是怎样的百转千回,才迸发出凄迷忧郁的意境,惹得千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亦为之感伤,也许,大宋的春天就是那样的忧郁,春和景明之下,飞花柳絮都藏了泪花点点。

  这一时期,少游结束了人生中最得意的三年京城时光,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离别久恋的首都汴京,离别投缘的朋友兄弟,纵使杨柳再长再韧,也终究系不住离别的客船。“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碧野朱桥,代指游玩之地。人一旦离别,就容易回忆往昔旧事,何况这离别还是如此的迫不得已。少游的上片采用拟人手法,将留恋与无奈写的温柔缠绵,动人心思。

  下片亦是将情寓于景中,也是那景,因了人的情而满含着留恋不舍。韶华不为少年留。韶华怎为少年留?这一代不老去,下一代只能一直处于混沌。愈是期待这样的不可能之事,读来愈感伤,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我们决定不了身外之事,惟有忍耐承受。“恨悠悠。几时休。”白居易有词云“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是解答吗?不如没有回答,因为何时归仍旧是个未知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登高抒怀,借酒浇愁,此处都不是解愁妙招。毕竟,这次被贬仍旧是人为,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何况,朋党倾轧祸乱无穷。“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读到此句,便想到两句熟悉的词,一句是前朝李煜的“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后期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三句放在一起,就真的是愁扣愁,无端消了。

  愁能如何?流不尽又能如何?终究还是要面对,头上青丝化作霜雪白,也终究逃不脱命运的大浪。相对于长长久久的历史,我们的小个体算不得什么,命运不会安排一帆风顺,那些愁苦情绪必然有,也不可能抑制,只是需要调节,需要控制,需要自己安慰自己。别人的劝解几乎没有用,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够真正雨过天晴。

  我习惯在海边想那些解不开的结。有时内心纠结的找不到任何开脱的借口,而一旦到了海边,波浪拍碎在岩石上泛起白色泡沫,巨大的声响却看不到任何破碎的痕迹,因为海水始终是一个整体,分分合合,最后还是一个。海风撩起头发,在属于海的特有吹抚中总是能感到自己太渺小,联想到白雪皑皑的山峰,沧海桑田,日月交替,如此巨大的物象都可以轮番转换,不得永恒,那我呢,走进海里一米多深,就直接被淹没,最后还成不了珊瑚或者海石,能够在海底垫上小小一隅。不知哪里来的力量,总是能够让我缓释,不能说全部想清楚明白,只能说我觉得我可以清醒一点。

  找一个地方,不能安慰,但是足够藐视你,告诉自己,你有多么渺小。
32#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26 16:41:00
  【十三】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一直觉得,秦观词似大提琴缓缓低诉,又如同淡墨点燃宣纸,一点点化开浸染,黛青色的山峦便连绵起伏,凝重的一片。然而这一篇又不比寻常,读了上片以及下片,心里一直都是富贵的红,假如不按内容只按意境,那么我可以说是仿佛是在细细的描画梅花,红润色泽开在棕黑枝头,美如诗。读到最后两句,却戛然转折,似是那画纸上一阵袭来一阵狂风暴雨,残花遍地,落红无数。

  有时会很奇怪,怎么有些普通的动词用到他的词里就那么有新意。想起高中语文老师在给我们分析诗词做题技巧时总结的那几个练字的好处,一贯套路,把不同诗词里的字换一下就行,其实并不一定理解。然而现在,摆脱那层束缚,反倒用心体会,反复念,然后豁然开朗,欲写出感受,却发现话在嘴边,说得支离破碎,原来,某些情感,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这句,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一疏一淡一下,将景色写的旷远飘渺,幌在天际,倏忽却至眼前,如果这就是咫尺天涯,那宁愿这寂寞还是在天涯的为好。

  我有时是信命的,有时又觉得这太迷信,不过是自己找不到借口去坚强的借口而已。所以我心疼秦观,他终究不是个富贵命,可是生活还是没有放过他,我解释不了其他,我只能安慰自己安慰秦观说这是命。假设他一直仕途不顺,假设他一直没有得到赏识,那他也许就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公子,虽说家道中落,但也拥有薄田百亩,敝庐数间,能够过安稳平淡的生活。可是命运偏偏捉弄人,安排了与苏轼的相识相知,也安排了因他而起的党政祸事,以至于以后起起落落都是家常便饭,最后也死在升迁途中的光化亭。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党得势时,秦观凭借一身才华曾任国史院编修,受宣德郎,参与修《神宗实录》。在京城与晁补之,黄庭坚,张?“苏门四学士”情意相投,生活安乐,富贵安逸。此词上片描写了昔日的繁华生活,“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连天气都随人愿,这该是何等的满足?“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秦观京城的住地应该比较奢华,亭台楼阁,香院花团等物质条件不说,精神层次的丰腴也是品味十足的。秦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蒙恬改制而成。曹植有云“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伴着东风听秦筝,时高时低,缠绵不绝,何等享受!下片前两句承接上片写当时的奢华生活。“珠钿翠盖”代指衣饰华丽的贵族妇女,“玉辔红缨”代指骑马男子。贵族男女一起游玩赏乐,吟诗作对,杯酒相邀,乐舞巧姿,高层人们的生活何等繁华奢靡。词风由此悄然转换,下一句“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写往昔意境逐渐在眼前消失,酒空花困,瀛洲仙境的超凡脱俗生活出现,仿佛盈上一层轻纱,将往昔打包回到落魄的今朝。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十年已过,少年心渐行渐老。须臾韶华,已化作土掩半身。最是凭栏苦,最怕叹夕阳,何况还是一人独坐。词的最后还是少游一贯风格,景含人情,化不开的凄迷幽婉,打着标签,晕荡在世间和人心。有些话,你读着明明心里感触颇多,如果是至情至性之人,甚至会掉下几滴泪来,但就是无法诉说,心里集结成郁,也不得不自行堆积,感叹起雷同事件,也欣慰,还有个千百千年的人和你共伤心。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纳兰的这几句词,是最有力的劝解。待到今朝不称英雄不慕战功的年代,道理也还是那么的铮铮有力。英雄为霸业,孺子为功名。追求不同但是形式类似,辜负了韶华寒窗苦读,最后若是落得范进中举那样的结局,说不定连个废丘也求不得。我们追求的结局,有时由于过远或者过高反而成了幻像。人生走的是过程,结果只是一个终点。我们欣赏长江,虎跳峡,九曲回肠,钱塘大潮,然而入了海,便化作了蓝色的水,岑寂安然,谁也不会去辨析哪滴来自哪条河。那么,何苦追求的那么执着,何苦落得寂寞下芜城,何苦为了结局而郁郁生悲?安然一点,轻松一点,遇峡化作溪流,至平原摊开河床,让那些疏烟淡日下的寂寞夕阳,独自羞红了脸吧。
 
  【十四】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华灯初上,天很快黑了下来。柔和橘色笼罩下的校园,莫名有了一股不曾感受过的温暖,眼中看到的温暖竟然开始遥不可及,真的处在这样的时节里,还穿着属于冬天笨重的外衣,风从背后吹过,穿透了棉丝,一股透心的冷。

  现在已经来到了二月底,书上说的仲春三月马上就要蹁跹而至,可是小城春色依旧来的这么迟,这么迟。我还记得去年在朋友相册里看到的深州万亩桃园,那些花儿开得那么娇艳,那样热烈,今年的桃色满园注定是要推迟了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下课人群中,我独自逆流而上,看着一对对一群群的男男女女,在被包裹的嘈杂中突然觉得没了自己的位置,心绪一下子空旷了。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笑容,陌生的语言,之于独一无二的我,竟然如此轻薄和无助。回头看看身后,连影子都没有跟随。双手不禁伸出来互相紧紧握住,低下头,瞬间的孤独感侵袭了整个神经。无人可说,说了又如何,只不过惹得寂寞分几家,倒不如自己吞咽的好。只低着头,看着脚下的水泥地一步步后退,然后数着脚步,一二三四......

  如若有栏杆,肯定去靠一靠。站在高处,俯视脚下的世界。俯视熙熙攘攘的人群,再俯视柔和的假暖灯光。又觉得现代人很享受,在夜晚的时候还有不同颜色的光来点染生活,而回到千年之前,一盏油灯,忽忽闪闪,明明灭灭,莫名被放大的影子,在纸糊的窗子之上晃来晃去,灯下,要么红袖添香,要么绣针穿梭,要么,四目相对,满含柔情。而更多地留给后人的,是孤零零的寂寞,一灯如豆。一纸浸透相思泪。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功名利禄的困扰,纷繁纠结直至今朝,依旧喋喋不休。女子十五岁便要做好出嫁的准备,而男子十五岁便应当学各种学问和技艺,束发,表示庄重和中正,寄托着正式人格和志向确定的愿望。寒窗十载,二十岁行弱冠礼,真正成年,应走出家门,独立担当起男人的责任,而求取功名,也成了文人的一条成才捷径。然而,此刻的男子,多半是家有娇妻,独自漂泊在外,羁旅行愁,多半不能遂人愿。于是,千年的心绪忧伤便如落叶般飘到了今朝。

  我有一种比较传统的思想,觉得男子就应该阳刚,像辛弃疾一样高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像苏轼一般高歌“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对一些柔靡的词风煞是抵触。然而当我触及词的本质,浏览了较多的词,才逐次分清柔靡与婉约的不同。花间词属于柔靡的风格,男欢女爱,绮丽香艳,妖娆软媚,而婉约词则是优美含蓄,因为蕴含着各种深婉情致而清雅如水,醇香似茶。豪放词风空隙下的多情,均被婉约词一一拾起,浅吟低唱在水边巷陌。拨弄的心弦一阵温柔。

  王摩诘的诗中藏着山水世界,秦观的山水世界中藏着词。我总是认为,少游是一个博爱并且多愁善感的人。他性格中虽有着无法摆脱的懦弱,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想把这种性格理解为隐忍,因为他只是一个文人,在程朱理学以及封建纲常的束缚下,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劫难。他在《望海潮》中曾经稍显豪放的说了一句“最好金龟换酒,相遇醉沧州。”而这里的“沧州”与此词中的“沧州”刚好同一含义,所谓“行客栖息之地。”我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无辜被贬的时期,满世界的春色绿都化作霜雪白,枯枝黄,心内悲痛,外界又之于我何干?罗隐说:“春色恼人遮不得”,我却想说,心内凄凉,纵是伏夏,亦满目苍雪。因为追求的理想破灭,就没了方向,心似野舟独自横。最后四句,于眼前铺展开一副山水险恶的画面,山水不笑,烟锁眉眼。少游向来这样,话在口却不说,留下一副场景惹你独自品味。

  杜牧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扬州,一个繁华烂漫的古都,代表了往昔的富贵生活,而青门也代指北宋京都。在京都,不仅有锦衣玉食,还有知己红颜,更有同僚挚友,离开怎能舍得,可况又是无端被贬?其中说不尽的党政祸事,无奈纠纷,将我牵制进漩涡,脱不得身。何等伤心决绝,又不能有个可推心置腹之人,无人倾听。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此句化用的真好,白居易说“天长地久有穷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天地也有完结的时候,但是我的遗憾啊,却是无限延续的。我是一直欣赏少游的化用才华的,他化用虽说达不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步,但是绝不会损失掉原诗的精华,反而将长句浓缩,精炼,情致伸展的更加绵长。别有一番味道。此词结尾,将无奈的愁情,被贬谪的苦楚凄美的呈现,没有化成景致,直叙,反而让我们回味深刻。

  功名利禄,名利缰锁。奴役驱使了世世代代的人。殊不知,“我们双手空着来到人间,当我们滑进坟墓的时辰,金钱和功名像一缕轻烟散得无踪无影,唯有曾创建的,不经意中酿成的美不死在人间,”徐志摩曾经这样说。

  愿世事安好,就算名利纷扰,也能够被我们驾驭。而不是,我们变成了它们的奴隶。
 
37#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29 22:45:00
  【十五】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故地重游,孤身独立。抬眼,满目熟悉旧景;低头,一袭黑瘦薄影;忆中,华灯碍初月;今朝,浊泪碎河山。心究竟该停靠在哪个码头,才能躲得个风平浪静?怀古情愫历来如此,或者昔盛今衰,慨叹今非昔比,暮年悲叹韶华,或者今朝胜昔,横扫残破之气,高歌英雄出少年。我的这种体味不多,因为阅历尚浅,若换做是一位饱经风霜或者仅仅是爸爸妈妈年纪的人,读此词一定感触颇多,因为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宋词不及唐诗端庄,却始终散发一股可以反复咀嚼的韵味,而且越咀嚼越发现者字字句句仿佛都是往昔的某种再现,虽时过千年,往昔的是是非非已然化作尘土,参与轮回,但却总在别人的词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故地生情愫,回忆总是掺杂了对比。这首词上片写眼前春景与忆中旧事。虚实结合,动静叠加。乐景衬哀情。其实春日还是那个春日,可能花开早些,或者雪融晚些,自然地鬼斧神工,每一年都带来一个不同的春天。然而无论现在的景色多美多媚,记忆中的那个总是带着熟悉的感觉替代了眼前,元祐三年,苏轼,苏辙,秦观等雅士贤人金谷园在开封宴集,铜驼街人声鼎沸,细沙路初草早萌。还追随错人家女眷的香车,无限情思泛滥在心湖。生机勃勃的春景,契合了秦观壮年的慷慨之志,留的这春色,分三分至自己家,其余散至天下。
  情景交融,上述景,下抒情。下片集中笔墨今昔对比,终究逃不过物是人非与昔盛今衰,不必太多露骨的言辞就已经将阐明心事。山衔落日,鸦融夕晖。一片橘景,惹的回忆都那么陈旧。往昔,众人相拥相持,高声呼喊,一杯杯浊酒饮进,一首首好词吟出。高声阔论,谈及诗词之宗,书画之魂,琴瑟之音,经史之义,如今空楼独立,周遭安静之声恍如奔袭的寂落,不禁浊泪涌出,满眼是破碎的河山。原来,人已老去。酒旗斜在烟雾里,懒散的不成形状。偶见归巢之鸦,啼一声,竟震得心头一颤,从回忆里惊醒,将这一抔无法言语的愁心寄托给潺潺的流水,愿他渐行渐远,飘散至天涯。
  仕途羁绊,愁煞秦观。如果说历史在唐朝那些诗人的手中是黑色的,是厚重的,是暴雨雷电的铿锵交响,那么到了少游这里便是昏暗的无声雨,墨色天际包裹的是喑哑压抑,他的心是静的,他的情也是静的,静的悄无声,纵使胸中太多的悲愤积郁,聚到指端,流出笔尖的也是凄美的诉说,不见狂放,不见豪迈,终是一温润如玉的男子。他只会借凄迷的意境含蓄抒怀。他的词,凄清优美,恬淡婉静,不见慷慨激昂的言辞,不见奔放恣肆的意境,始终弥漫着一种故地江南水乡的凄婉,淡雅,工丽,纤细,缠绵气息,是王国维口中的“有我之境”。冯煦在《篙庵谕词》里评价秦观为“真古之伤心人,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在政。”我想,这种风格不仅仅和少游自身的菲薄命途有关,更是和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北宋文人柔气太重,狂飙奔放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且壮士只懂蛮力,不攻文辞,二者无法兼容。他只是一个不惯直言直语,总是辗转缱绻的将情思融进凄婉忧伤诗篇仕途不得意的文人,右迁时少,贬谪时多,甚至在贬官期间还未到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他的这些幽婉感伤的词,是个人遭遇和内在心灵的反应,说穿了,也是他所依附的整个政治及官场失败的必然产物,他甚至是北宋后期国势衰微时弥漫于全社会的感伤情绪的折射。
  这最后一句“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倒是惹得我也走进了思考。年龄尚小,没经历诸多分分离离,有些感叹,也终究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不能够深入进骨髓与他同一个心跳,但是这种类似的无奈却经历了不少。很多无奈,也算是自找麻烦,我总是不给自己太大的希望,因为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失望,虽说生活要波澜起伏才有意思,要处处面对挑战,但是看过的书,听到的事,都告诉我,平平淡淡才是真。高潮与低谷交叠,大起大落,大风大浪,英雄与庸才相对出现,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与期待,无所谓高低贵贱。我不否定两种不同的追求,我只是想起了纳兰的那一句词“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放到古代如此,带到现在亦然。过于热衷仕途事业,从而耽误了温馨的人之常情,到底孰重孰轻?
38#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2-29 22:50:00
  【十五】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故地重游,孤身独立。抬眼,满目熟悉旧景;低头,一袭黑瘦薄影;忆中,华灯碍初月;今朝,浊泪碎河山。心究竟该停靠在哪个码头,才能躲得个风平浪静?怀古情愫历来如此,或者昔盛今衰,慨叹今非昔比,暮年悲叹韶华,或者今朝胜昔,横扫残破之气,高歌英雄出少年。我的这种体味不多,因为阅历尚浅,若换做是一位饱经风霜或者仅仅是爸爸妈妈年纪的人,读此词一定感触颇多,因为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宋词不及唐诗端庄,却始终散发一股可以反复咀嚼的韵味,而且越咀嚼越发现者字字句句仿佛都是往昔的某种再现,虽时过千年,往昔的是是非非已然化作尘土,参与轮回,但却总在别人的词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故地生情愫,回忆总是掺杂了对比。这首词上片写眼前春景与忆中旧事。虚实结合,动静叠加。乐景衬哀情。其实春日还是那个春日,可能花开早些,或者雪融晚些,自然地鬼斧神工,每一年都带来一个不同的春天。然而无论现在的景色多美多媚,记忆中的那个总是带着熟悉的感觉替代了眼前,元祐三年,苏轼,苏辙,秦观等雅士贤人金谷园在开封宴集,铜驼街人声鼎沸,细沙路初草早萌。还追随错人家女眷的香车,无限情思泛滥在心湖。生机勃勃的春景,契合了秦观壮年的慷慨之志,留的这春色,分三分至自己家,其余散至天下。
  情景交融,上述景,下抒情。下片集中笔墨今昔对比,终究逃不过物是人非与昔盛今衰,不必太多露骨的言辞就已经将阐明心事。山衔落日,鸦融夕晖。一片橘景,惹的回忆都那么陈旧。往昔,众人相拥相持,高声呼喊,一杯杯浊酒饮进,一首首好词吟出。高声阔论,谈及诗词之宗,书画之魂,琴瑟之音,经史之义,如今空楼独立,周遭安静之声恍如奔袭的寂落,不禁浊泪涌出,满眼是破碎的河山。原来,人已老去。酒旗斜在烟雾里,懒散的不成形状。偶见归巢之鸦,啼一声,竟震得心头一颤,从回忆里惊醒,将这一抔无法言语的愁心寄托给潺潺的流水,愿他渐行渐远,飘散至天涯。
  仕途羁绊,愁煞秦观。如果说历史在唐朝那些诗人的手中是黑色的,是厚重的,是暴雨雷电的铿锵交响,那么到了少游这里便是昏暗的无声雨,墨色天际包裹的是喑哑压抑,他的心是静的,他的情也是静的,静的悄无声,纵使胸中太多的悲愤积郁,聚到指端,流出笔尖的也是凄美的诉说,不见狂放,不见豪迈,终是一温润如玉的男子。他只会借凄迷的意境含蓄抒怀。他的词,凄清优美,恬淡婉静,不见慷慨激昂的言辞,不见奔放恣肆的意境,始终弥漫着一种故地江南水乡的凄婉,淡雅,工丽,纤细,缠绵气息,是王国维口中的“有我之境”。冯煦在《篙庵谕词》里评价秦观为“真古之伤心人,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在政。”我想,这种风格不仅仅和少游自身的菲薄命途有关,更是和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北宋文人柔气太重,狂飙奔放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且壮士只懂蛮力,不攻文辞,二者无法兼容。他只是一个不惯直言直语,总是辗转缱绻的将情思融进凄婉忧伤诗篇仕途不得意的文人,右迁时少,贬谪时多,甚至在贬官期间还未到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他的这些幽婉感伤的词,是个人遭遇和内在心灵的反应,说穿了,也是他所依附的整个政治及官场失败的必然产物,他甚至是北宋后期国势衰微时弥漫于全社会的感伤情绪的折射。
  这最后一句“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倒是惹得我也走进了思考。年龄尚小,没经历诸多分分离离,有些感叹,也终究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不能够深入进骨髓与他同一个心跳,但是这种类似的无奈却经历了不少。很多无奈,也算是自找麻烦,我总是不给自己太大的希望,因为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失望,虽说生活要波澜起伏才有意思,要处处面对挑战,但是看过的书,听到的事,都告诉我,平平淡淡才是真。高潮与低谷交叠,大起大落,大风大浪,英雄与庸才相对出现,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与期待,无所谓高低贵贱。我不否定两种不同的追求,我只是想起了纳兰的那一句词“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放到古代如此,带到现在亦然。过于热衷仕途事业,从而耽误了温馨的人之常情,到底孰重孰轻?
 
40#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3-4 12:53:00
  【十六】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有人说,七天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好坏。
  于是,我便形成了定性思维,每次翻看《秦观词》无论之前多么愉快,放佛总有一个开关,瞬间就被拨向“忧伤”的那头,凄婉忧伤,是秦观在我面前的标签。或许有人可以参透少游的忧伤,拂去婉约凄迷的意境中的轻纱,独到人生沉淀的精华,发几多深层次的感悟。这之于我,却是一件难事,因为少游至于我,第一眼便是化不开的离恨忧伤,而我偏偏是个看中第一眼的人,这第一眼,来得太早,又刻的太深,以至于之后都难以磨灭,无法轮转。
  眼前实景,忆中虚念,且不去探讨上下篇中哪句为实,便是吟诵下来,脑海里便生成一个固定景象。一副黑白灰相间的淡淡水墨画,苍凉的背影,遗世独立,又是嵌入危楼独倚栏杆泪笛音,有时立于水边肩御西风叹斜阳,有时融入黑夜手鞠月光寄寒星。总之,少游之于我,成了一个固定化了的形象,之于愁,成了一个代言者的形象。
  少游的词,情与景虚虚实实,静与动来来回回。如果字字句句都可以自己游走,那么之于眼前,一定又是一幅色彩轻快的风景画,然后再最后一个句号归位时瞬间褪去所有色彩,黑白相呈,再飘来一首哀婉的愁愫之曲填充色泽。
  上片写眼前景,寥寥数语,意境突出。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宋人填词,注意片刻情境。就是这三句,引出了下边57字的感叹。秦观被贬监处州酒税,此刻的城郭,纵使春色已退,亦寒冷至极。“花影”句,化用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虽是化用,却仅用6字便营造了比原诗更妙的意境。一“乱”写尽春去时风拂百花,枝影颤动之美,莺语婉转,风吹阵阵,将声音传递的时近时远,一碎更是生动传神。“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互文对偶,长期的漂泊,不断的离别,使得身心憔悴,很难再对酒当歌,惟余渐渐瘦削的身体与影子垂怜。“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寓情于景,独自一人又看依照暮色四合,行年46岁,人生的暮年,恐怕也要追赶上了,这孤独,又放大到远山天边。
  下片写回忆,感叹字字掷地有声,忆中虚好怎不衬今之实愁?极抒贬谪之愁。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元祐年间,少游与诸同僚游金明池,众人热闹非凡,只是当年同游之人,如今还有谁留在京都? 此三句,写尽同游之人贬谪飘零之愁,自己亦是其中最失落之一。“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日边,指京城。如今年华已去,回京城的梦更是飘渺无期,说一句颓废的话,终究连回音都没有,更怎敢奢求有安慰的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前面的层层铺垫,至此,感情全面爆发。自然之春与人生之春都已远去,风里飞尽落红万点,岂不是我老尽的残梦,凋零片片?春归纵有飞红相送,而我此刻年华已去,暮年将至,到底何时是归期,难道只有入海深仇一直追随?
  心若敏感,事事皆有情,又皆无情。自然中是按着他自己的规律轮转,不曾奈何谁。这万点飞红,喜了则以为是红花相赠,极尽喜庆之意,悲了则以为是落花凋残,极尽愁苦之情。最终,敏感的心还是伤了自己,再进一步,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少有的心终究不是旷达的,准确地说,少游展现给世人的终究是他非旷达的一面。我们只能从仅仅流传下来的资料中独到些许毫无表情的生冷文字,或者自某家言论中窥见几缕关于少游的寥寥描述,终究不曾见过这个人,不了解他的全部,我接触到的秦少游,少之又少,仅仅是词,诗词和策论都不曾读过,这分析这感悟更不全面。就像有人高兴时喜欢听音乐,难过时喜欢发呆一样,也许少游难过时喜欢写词,高兴时喜欢饮酒,这难过,这诉不尽化不开的忧伤,变千秋万载的流传下来,那高兴也就入了豪肠,化作酒气,散开在了大宋的苍穹,千百年后的我们,捕捉不到。所以,我终究不敢给稍有下定论,其中,三分敬畏,七分心疼。
  没有谁可以给谁下定论,不管此人是已经作古,还是仍然存活,因为,每一个人,始终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善恶共存,变化发展。
41#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3-29 21:45:00
  【十七】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虞美人】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事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千疮百孔的。其中最凄美的,也是最动人的,莫过于离愁别绪。

  忽然沉浸在词中夕阳村外小湾头的橙色美景中,遥想着因年代差异而渐渐景色迥异的村晓夕晚,有青色衣衫的游子站在渡口木然的挥着衣袖,柳絮翻飞,散落在波光粼粼的江面,送的再远,也有送到尽头的时候,不如站在渡口,远远地看。

  古人之所以伤别离,是因为交通不便,也许这一走,真的就变成了阴阳两间,一别几十年的凄苦,是处在现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我们所无法体味的,那么,其中的深情浓意,我们又能说明白几分呢?不过是一场看似凄苦的悲剧,动情处我们在台下摸了几把辛酸泪,散场后依旧笑颜如初,可是那出戏的真实原型,一遍遍的经历刻录,该是何等的悲凉。

  古人喜欢登高望远,连离别的宴席也要设在高楼之上。黄鹤楼上,李白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一直看到海天相接处的那条线重新回归平直,不再被任何白帆惊扰了曲折。芙蓉楼上王昌龄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夜送别,更多凄凉。我猜,也许是那高楼最接近干净澄澈的天,最接近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故地送别,本已泣涕连连,然而更甚者,乃是客中送客。客中,举目无亲,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把酒言欢的人,还要就此离别,剩下一个人孤数寒星,听的寂寥砧杵声,心碎多半,无法粘合。就像,孤身在外,只有一样最爱的物什可以聊解思家之情,然而偏偏,这件物什又不知所踪。这样的心境,是可以和客中送客相堪比的吧。忽然又安慰起自己来,想到了李清照的那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人守着他和夫君共同的财产也是共同的思念:早年收集到的金玉石器,字画珍宝,一次次逃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思念的更甚。只是,无论收信人在人间还是在天上,这些纸笺写满的血泪又能寄往何处?到底能不能收到依旧是个问题。一场别离千万年,风雨腐蚀了岁月,奔波老却了容颜,再回首,不相识。

  此词作于秦观被贬处州之时。经历了诸多事变的人,总是可以将世事洞穿。我不知道他所送的朋友姓甚名谁,或者说其实送走谁都无所谓,自己这样的处境,即使让人留在此处亦是无法想提携的凄凉。他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一次次含冤被贬,被搪塞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他应该是已经习惯,所谓世态炎凉。只是这一次,他并不知道,是人生最后一次一落千丈,并且没有再走出谷底的希望。程朱理学的桎梏,存天理,灭人欲。也许已经将他俘虏。词的上片写送别的情景。尘如雾,还是高城望断。离人的车马许是跑得有多快才能撵起满世界的尘土?那离人也是依依不舍,怎肯策马奔驰?实则,一粒沙便污了世界,乃是秦观眼里的尘,蒙了双眼吧。灰暗色的前路,灰暗色的生活。若是有天梯,他一定会一级一级攀爬,攀的越高,越能将视线抓得住“联骖”即车马一点,越能给自己一份慰藉,让想念绵延的更久一点。津口送别,寒水添寒意。若化身柳絮多好,还能追逐那船,一起离去。可惜,想得越美现实越惨。短短数字,秦观两送亲朋。而自己,天涯不归路。

  李煜在《破阵子》中说:“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罗。”一代词宗,偏偏做了一国君王,两者都是天之福赐,只是互相矛盾,最后无一完整。玉树琼枝,被秦观引用过来代指美好景致。美景常见,然而少了那个同看风景的人。一人独望,如何敌得过故人同观,哪怕同赏枯枝干叶,也比独望傲梅斗雪来的兴味盎然。在乎的是人,而不是景。在乎的是人情冷暖,那一份炙热的真诚。那么此情不待,别情也许可以代替。人在失望之时,总是想寻求他径来慰藉此时囧途。然而,欢愉也不得而求。青楼的烟花奢靡,脂粉香软,也终究只是一个臆造出来的自我安慰。年华已去,几十载恍然而过,自己已不是当年的风流公子,世事烟消云散吧。

  叹一句,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那么,服老了吗?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书生大多埋首故纸堆,被那些顽固的死道理封住了思维,自己的逻辑也变得如同钢轨上的轮子,只认得钢轨的方向,一路不停的走下去。应该说,服老了。否则不会借东逝水说话。我觉得最伤悲的莫过于这句了。慨叹着流泪着伤心着,最后结论还是无可奈何接受现实。我宁愿秦观还是年轻时的梦想“强大盛气,好大而见奇”,拥有“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的男儿之志。

  只是,世界并没有按照我的逻辑向前发展,我所愿的终究还只存在于我的思维,没有跨出一步。

  那么,就此别过,安稳回归梦乡,那里,有人金戈铁马,气拔山河。

  终究还是懦弱了。


 
48#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4-7 19:49:00
  【十八】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好像被谁设定了情节一般,遇上这首词的时候,春和景明的天气忽然变得十分阴冷。大风呼啸而至,强力摇晃着刚刚萌芽的春枝,没有阳光的笼罩,朝早竟似黄昏。

  不得不感叹,有时人从属于环境,有时环境从属于人。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是互相成为彼此的奴隶。在外界所有的困扰混杂交织于人的主体时,常常身不由己,感叹孤独自身,没个人陪伴,又常常用自己的态度将外界覆盖上灰蒙蒙的色彩,留下只言片语,便又让有缘读到的人臆想并且还原当时的情景,终究掌控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片段,于此,我们真的是互相为奴。

  男子中,最容易俘获忧伤的是秦观,女子中,最容易惹人愁丝的是易安。

  且不说二者的写词手法,运笔习惯到底有什么联系,就是词中那一种淡雅清婉却又绵延深邃的情愫,便可以同流远去,绝不产生任何抵触。一样的清丽淡雅,干净含蓄,于景中裹藏心里的真实的情怀。只不过,李易安前期的词更小女子一点,表达的更直接一点,她可以说“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但是秦观却只能说:“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历史沉淀下来,多半是悲伤的灰土。所以历史厚重,布满沟壑荆棘。然而明知这些痛感,还是不小心去触碰。

  文人的情怀大约一致。感伤的不过是仕途和自身。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多半被儒家统治,出世入仕也就成了书生毕生的追求。然而宦海沉浮,有升迁则必有贬谪,留得几人隐居山林,也不过凤毛麟角,何况其中不乏极其失意之人的无奈之举。秦词在这里不得不说是一个代表,他羁旅一生,半世漂泊,并且自身又是一个敏感细腻之人,这样的诉说便成了一种精神的镇痛剂。只是,痛了自己也惹了后人。

  这一阙词作于秦观被贬郴州之时,名篇之一。

  自1094年46岁的秦观坐党籍改革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之后,后半生就此滑进谷底,再也没有爬出深渊见日明的那一天。许是命运捉弄,这一时期,秦观的好词如同雨后春笋,屡出不止。只是,这些都是泣血而歌,每一篇都融进了血泪。因而情动内心,才得以如此传神,以备后世观摩。

  除夕夜,人团圆,秦观偏偏独居郴州。刚刚安顿下脚步,还不及消去一身的疲惫,除夕便悄然而至。湘南的风雨洗尽冬日的积寒,奈何只是季节的冷暖,无关乎内心。异地异人异风俗,这些都可以忍受。不团圆也罢,孤老人也罢,行老一岁也罢,只是偏偏独倚高楼清夜听见《小单于》,深沉的庭院寂落的连风声都没有,真真切切的曲子直击心房,再也不能从容睡去,听罢天已明。神经在曲终的一霎,忽然回转,飘远的思乡之情猛然断裂,还没有来得及延伸到目的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浊酒几壶,依旧寻不得痛快的大醉,不是太清醒,而是太糊涂,糊涂到无法再糊涂的地步,眼前景也就变成了忆中念,连梦里都有现实的纠缠,到底还是无法逃脱。梦里孤单,醒来依旧独身。岁月峥嵘,现实不平静,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读到这一句,顿觉伤悲。积郁到了这样绝望的地步,心智该是怎样的苍老。

  雁传书,出自《苏武牧羊》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胁迫其投降爱那个,然而苏武誓死不从,被徙北海,要等公羊产子才能被释放。也就意味着被宣判了死刑。然而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匈奴却诈言苏武已死,不肯交予人质。使者假托收到雁足帛书,得知苏武在某泽未亡,才终于使苏武回到长安。

  郴阳和雁无。郴阳,难道比匈奴之地还要遥远吗?难道秦观这点希望都没有了吗?他真的知道自己回京无望了吗?还是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其实是盼皇上看他可怜,早下圣旨以便被迎回京师呢?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如果视线可以无限度的穿山越岭,让我登高多少米我都愿意。看着那京都,看着那亲人,看着他们安好如初,无所谓多累多高,即使天际九霄,也毫不犹豫的去攀爬。

  不得不说,由于宋朝的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灭人欲的桎梏已经发展到了只要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就是与天理相对立,甚至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的深度压抑。

  我私认为,活在宋朝的文人都很艰难。他们的心都在大宋的社稷江山,为了国家可以抛弃一切,以至于发展到愚忠的地步,没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岳飞就是其中最可惜的牺牲。

  秦观亦是如此,社稷江山时刻在心,可以为国献出一切,只是在那样一个朋李党政的时代,他即使胸怀各种谋略也不能逃脱被排挤的危险,他似乎是一个小小的木船,没有动力没有风帆,只能顺着流水,漂来漂去,毫无办法。

  这一切,真的被他言中,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盼来盼去,雁传书来临,回程途中,溘然长逝,希望,他的忠魂可以随风归到他热切眷恋的京都。
 
50#回复作者:晴子矜  回复日期:2012-4-20 17:24:00
  【二十】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满庭芳】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风疏忽流过,纸卷上满是馨香。以为是春风送暖,不料竟是秋韵暗藏。被初逢骗了情感,却不禁朱唇微启,粉颊含笑。

  文风一旦形成就很难去改变,词句典章仿佛自己就会按队形排列,怎么改变,依旧摆脱不了旧时的固有风格。所以,文章是烙印着作者标签的。有时在书店随意翻看一本书,可能没有注意到作者名字,但是阅读几页,若是熟悉作者,便会感到似曾相识,语句文字都在和自己点头打招呼一般,待到翻回封皮,便感到原来如此,叹一句:“哦,果然就是你。”

  就像这阙,好一首清雅的述怀小词。好一次难得的揽月拥风而眠。好一种失落的现实清醒。仿佛太熟悉秦观,他背后潜藏的小悲伤,也被我看得通透。

  初逢时以为是田园风格,再读又以为是隐逸之作,最后一番苦笑,这厮,用了所有气力麻痹自己,蒙骗后人,想借着月夜独自沉醉一番学师者苏轼旷达,带着一个笑脸的面具,于自我放肆之后,卸下伪装,却还是露出一张本真的脸,写满了忧郁,不管脸上如何伪装,心已经成了形,难以再捏拿成他状。

  48年的漫长人生,此刻落魄至极,只是,这仅仅是秦少游自己认为的落魄至极,他被贬郴州之后再徙处州雷州,这恐怕是他此刻难以想象的悲哀。然而,郴州并不是一个荒凉之地,这里虽然远离京都,但是环境还是不错,暂居此地,也可以颐养天年。只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少游此刻被贬,仅仅是一个小官吏。他在京师出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仕途一片光明,还经常受到皇帝的赏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一帆风顺,然而好景不长,就拖着一家老小,由京师抵达杭州,再由杭州抵达处州,最后行至郴州。落脚处生活至多两年,至少数月,连续三年的迁徙,就算是候鸟也该有了厌倦,何况还是一个饱读诗书决心“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的中年老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豁达与洒脱也许天生就是为了曹操这样的枭雄预备的,而秦观感情与心思有时犹如女子般细腻,性格中郁结着的忧伤是无法被慢慢销蚀的,所以,他像极了红楼中那个积郁太深的黛玉,只不过,秦观积了一身的怨,黛玉积了一身的病。

  然而天气并不总是阴雨连绵,旦夕祸福有时只决定于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

  同是被贬郴州时期,《踏莎行》(雾失楼台)记下了无法诉说的贬谪之苦,而这首《满庭芳》却以清雅的意境给人以恬静飘逸的情怀。只是,这般清逸却在细细咀嚼之后蒙上一层无法释怀的情感,不禁心疼。

  少游是写景高手,词中流动着潺潺的景,冰洁着款款的情。秦观于孤篷小艇中独坐舟头,任舟随波逐流,缓缓飘荡于江渚之上。水边的草丛丛叠叠,红蓼花繁,黄芦叶乱,绿草衰败,一时间秋意浓了一层又一层。寂寥的傍晚一点点融进夜的晚宴。风过抖落深夜的雨露,一不小心,又要挨过一个深婉安逸的夜色。烟雾一层层飘来,缱绻在江面加重夜的魅惑。秦观到底还不是隐逸之人,谁人月夜垂钓?谁人选用金钩,丝纶线?若换做陶潜,他定会披蓑衣铁钩穿线,农民渔夫般沉心于简单的生活,为了垂钓饵垂钓。而秦观,只是为了消解心中的烦躁,静夜中沉下碎掉的心吧。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这一句用的真好。牵动一潭星,牵起夜的幕布,用动的水衬静的夜。

  短笛声起,这不禁让我想起秦淮河的船舫,琵琶管弦云锣大鼓的糜乐华章。只是,那些都是京都繁华之地的代表,郴州这个安静的居所夜晚的横笛声只让人越发安逸,越发清凉。仿佛天际若有若无的禅语,可以物我两忘,带着灵魂一起出逃。也许人的内心都有一片荒凉的栖息地,在过分空寂的时候会悄然拜访。就像秦观所说,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生命就像浮萍一样,无法找准方向,纵使人皆笑之,那又如何?酒不是愁的解药,却是镇痛剂,可以随时麻痹,随时止痛。安静的睡去,一些牢骚即使自己愿意絮絮叨叨,又有谁愿意在侧倾听?倾听了依旧不能解脱,还是不如不说,免得使他人徒增悲伤。也许一睡而起,物我两忘,散的干干净净。

  到底是秦观,到底风流但是不坦荡。一夜酣眠,枕着江波,怀揣清风,睁眼一片日光普照,一夜两相忘,酒醒愁心回。

  不管我如何让自己去倾向于他这一阙词的洒脱,还是止不住的产生别扭的感觉。

  什么事,越想忘越忘不掉,何况是牵扯到一生命运的劫难。有时词中写的景致越美丽,感情越伤悲。很多时候表现的越欢乐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悲伤。反比例延伸。如果有人可以懂就好了。如果没人懂,那就交上浊酒朋友,酣畅淋漓的豪饮大饮,麻痹也不是错。暂时的洒脱,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好一点。这就足够了吧。

  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不如浊酒一杯,咽下所有的悲愁,自己一个人过,也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