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汉《夜》赏析

 无知的杨清霞 2012-04-21

英雄主义的个性宣言——牛汉《夜》赏析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林承雄


牛汉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1997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严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严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内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方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方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方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这一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黑暗的凶残。“千万只爪子”,从数量上突出黑暗势力之无比强大;“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从时间从强度上渲染黑暗势力的贪婪残暴。在如此强大、暴虐而嚣张的“黑暗”面前,“灯”的亮光显然太过脆弱,太不堪一击了。这两节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黑暗之于“我”的压迫,可谓触目惊心。读到这里,作为读者,我们的心,必然地要为之揪紧!

五、六两节,是故事高潮和结局,“我”在黑暗的逼迫、重压下,“我”毅然选择了新的战斗武器——诗歌——来对抗那来势汹汹的挑战。这两节使用了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灯在颤抖”,表明先前“我”用以抵抗黑暗的“物质”的武器——灯——已然无效了。怎么办?屈服还是抗争,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歌”这一句写得从容淡定,值得细细琢磨的是“不安”与“写诗”这两个语词,前者暗示了“灯”的懦弱与不可靠;后者则强调“我”镇定与果敢。原来抵御黑暗的武器,其实更有力的是“诗歌”;换言之,是生命主体为求自由为求独立为求尊严而催生的“精神的自我觉醒”“思想的自我启蒙”,它彻底摈弃了任何幻想与苟且的奢望,它可以抵御黑暗、拆解黑暗,它可以焕发人的追求光明向往自由争取解放的坚强信念。如果说“关死门窗”是被动的防御,“点起了灯”是被动的驱散,这都尚属于动物性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那么“写诗”才是真正的回归到了人之为人的理性自觉行动!

结尾一节,以一个感叹句独句成节,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与第六小结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如狼似虎的黑暗情势的囚禁中对于黑暗的不屈抗争,对于光明的热烈渴望,对斗争的必胜信念。

对窒息心灵的黑暗命运的抵抗,对生命的呼唤,对自由的渴望,是贯穿牛汉诗歌创作一个重要主题。本诗既是对这一主题的又一次形象的演绎,同时它更是在诗学层面上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诗是什么?诗之于人的生存的作用在哪里?其实,诗人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诗是唤醒主体独立意识的甘霖,是抗争黑暗安守光明的武器!这是素有硬汉诗人之称的牛汉对于诗的功能的一次英雄主义的个性宣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