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好教师标准各不同

 阡陌躬耕 2012-04-23
同是好教师标准各不同 
 ■吴昌顺 

  对教师的评价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基本功扎实,领导评价好,同行威信高

  我于1983年开始担任北京五中校长,那时候对教师的评价,尊重共性的东西多一些,学校自我个性化的探索少一些。在评价内容上,当时我校借鉴了一些地方的做法,提出“五个一”的要求: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侧重对教师基本功的考核。在评价方式上,那时候领导的看法非常重要,同行威信比较高,这样的教师才能评上优秀教师。

  20世纪90年代好教师标准:精气神,有个性,懂得美

  到了20世纪90年代,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甚至社区反映开始在教师评价指标中占有一定的权重。学生评价所占的比重开始加大。那时候,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参与评价教师,评价结果与评奖和期末、年末奖金都相关。在评价内容上,各学校虽有不同,但“三率”,即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当时我校评价教师不是仅看考试分数这一个维度,同时也注重将教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以激励教师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前面“五个一”基本功的基础上,在教师基本素质考核方面又补充了好几条。比如,对优秀教师的奖励不一定全是物质奖励,表扬、树典型、加强培训、为特级教师开教学思想研讨会、支持教师出国访问交流等,都是奖励教师的好形式。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对教师的评价更多元化了,更加注重教师的个性了。

  新世纪好教师:全面素养,人格力量强,以学生为本,懂得反思,终身学习

  进入21世纪,好教师的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我们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学生真正的课本是他们的老师。学生、教师、家长对优秀教师都有一定的角色期待。在师生关系方面,优秀教师是学生的朋友、知音和榜样。在专业水平方面,优秀教师是杂家,又是学者,在专业领域很有权威。在人格力量方面,优秀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所以,对教师的考核更加全面,好教师不仅仅是会写手好字,会说标准普通话,会写文章,而且教师不管教哪一科,都必须具备人文素养,同时还必须有强身之道,有科学素养。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实践知识,还要有非专业的、交叉的现代知识;不仅有职业能力,还要有自我监控能力、创造能力。要真心实意地爱,真才实学地教,以真知灼见感染学生。我认为,现在教师要有三大魅力才能占领课堂阵地、征服学生心灵,即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和教师人格的魅力。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你解放学生的眼、耳、口、鼻、脑了吗?你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着的真、善、美了吗?你发现孩子身上耀人的闪光点了吗?你欣赏孩子前进道路上每一点一滴的进步了吗?你激励孩子乘风破浪、永不言败、奋然前行了吗?

  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学习型教师。新世纪以来,更加注重教师的反思教学、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我当校长的时候,就全力支持教职员工的进修和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支持教师著书立说。

  如今,中国正处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全面转型,价值取向多元。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让学校涌现出更多的好教师,就必须尊重、信任、培养中小学教师,让他们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人学工作者”,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作者为原北京五中校长,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09-02-19第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