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国内外案例教学的运作过程作了比较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益于“产业链”的启示,演绎出案例教学的“教学链”概念,“教学链”可描述为:案例教学的选题——教学团队的组建——对选题的深度调研——案例编写——教学研讨的总体设计——学员《学习手册》的编辑——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总结。 一、案例教学的“教学链” 案例研讨的选题。上海市委党校很重视干部培训中的案例教学环节,笔者承担了干部班和中青班的教学任务。可选什么题目呢?考虑到领导干部班和中青班学员的实际,所选案例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内容涵盖量,涉及面要广一点,思考余地要大一点,对工作的要求更高一点。由于上海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正在寻找什么样的产业是战略产业、新兴产业,而一个产业的培育发展涉及大部分的政府职能部门,正好吻合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的学员构成。所以报请领导批准,确定这次案例研讨的题目为“上海文化产业培育”。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文化产业的宣传和研讨在社会上逐步热了起来,所以这个案例教学的主题目变得非常适合时机。 教学团队的组建。“上海文化产业培育”这个案例需要的知识结构包括产业理论、企业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文化理论,它需要多学科的支撑,单个教师很难完成这样的案例教学。同时,具有案例研发能力的教师不一定能够进行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可能缺乏案例研发的能力,这就需要案例教学的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团队由四个教研部门的教授、副教授组成。 对选题的深度调研。在确定了主题之后,组织和设计案例研讨就成了重点难点。由于我们实际上真正从事过案例教学的教师非常少,而且文化产业这个领域教师们都没有接触过,产业是新的,案例是新的,因此组织这次案例教学也是一次比较艰难的探索。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们形成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基本理论、存在问题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文化产业培育”案例的总体设计。 案例的编写。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无论是公开发表的还是现实演绎的故事,都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整理、改写。公共管理的案例由于政治环境、文化背景、法治基础、行政管理体制差异太大,运用国外案例有很大的制约性,所以主要靠自己开发。在刚刚着手准备案例教学的初期阶段,我们感到很难寻到能符合教学目的的文化产业案例,所接触到的单个案例又很难涵盖教学内容,所以大家研究决定采用组合案例,也就是用五个小案例捆绑在一起,改写成案例剧本,作为教学的完整故事内容。后来上海迪斯尼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我们认为这个案例内容丰富含义广泛,符合教学要求,于是大家共同协作,编写了《上海文化产业培育——迪斯尼给上海带来了什么?》这个案例剧本。 案例研讨的总体设计。根据教学目的,我们选定要讨论文化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五大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设计;文化产业的培育步骤和方法;文化产业培育的管制和创新;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文化产业发展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教学时间设定为三个半天。 学员《学习手册》的编辑。编辑《学习手册》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习手册》,学员可以了解整个案例教学的安排、基本环节、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要让学员通过《学习手册》的学习,知道文化产业培育需要哪些知识,了解哪些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等。 案例研讨的组织。案例教学突出就在于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为慎重起见,我们组织了教师自我演练,还在其他班次进行演练,目的就是要解决整个案例教学流程的困难、问题和策略。在演练中我们考虑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学员配合的问题,所以设计了对学员参加案例讨论的心理动员。 心理动员的具体内容是:参与研讨的宗旨——理性思考,感性参与;参与研讨的口号——互动,让研讨更生动;参与研讨的自我要求——主动举手体现活力,积极发言体现能力,乐于提问体现动力,配合教师体现合力。 从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心理动员,学员的配合默契程度、主动参与度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又考虑到学员发言积极性高涨时讨论现场可能会超出控制,我们在研讨时下发了研讨建议,包括学员参与研讨时要积极发言,注意倾听,讨论应就事论事等要求。 教学总结。最后一个环节由教师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对讨论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深度点评。 二、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们感觉本次案例教学的方案与实施效果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是讨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所讨论问题的概念界定较模糊;学员讨论中的身份设定不足;让学员的讨论进入教师所设定的研讨范围,从对某一个问题的质疑者、反对者变成认同者、支持者做得不够;教师对调控研讨过程把握得还不够。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对教师学识方面的要求高。它要求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政策、实践和理论知识非常了解,要求教师有理论的深化、实践的深化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深化。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沟通能力要求高。案例教学的沟通是即时性的、一对一的、现场的。这种即时性的沟通,如果由于教师的表达而被学员误解或曲解,就可能会出现沟通中断,破坏交流的气氛,甚至无法实现交流。所以,怎样发动学员讨论、表达观点,怎样与学员交流观点、评价观点,怎样在保护学员讨论积极性的同时,又要表达教师本人的意见倾向,这些都是沟通的难点。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