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作者:李纯路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9日
课堂教学不应模式化,但是教学应该策略化。在笔者看来,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突出4个维度。 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教学的常态,我们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教师引导在先的做法。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应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教师利用学生的预习结果上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步。用“解疑、强化、概括、总结”这8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效课堂的4个维度。 解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的预习是帮助教师“找惑”,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强化。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许会理解知识,但他们不了解知识的重点,即使知道了重点也未必会掌握,课堂上进行强化势在必行。 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针对性、重点性,要体现变式思维。强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练习、合作讨论、重点讲解,等等。 概括。概括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概括的形式很多,如主题词、一句话、一幅图,等等。没有概括的课堂很难说是高效课堂。 总结。与概括不同,总结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因此,总结多用于一个知识单元,概括多用于每一节课。一节课可以没有总结,但必须有概括。一个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事实上,解疑与强化是教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教师的高级劳动。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另外,只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建立起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作者单位为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