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阡陌躬耕 2012-04-23

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作者:李纯路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319 

 

    课堂教学不应模式化,但是教学应该策略化。在笔者看来,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突出4个维度。

    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教学的常态,我们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教师引导在先的做法。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应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教师利用学生的预习结果上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步。用解疑、强化、概括、总结8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效课堂的4个维度。

    解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的预习是帮助教师找惑,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强化。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许会理解知识,但他们不了解知识的重点,即使知道了重点也未必会掌握,课堂上进行强化势在必行。

    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针对性、重点性,要体现变式思维。强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练习、合作讨论、重点讲解,等等。

    概括。概括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概括的形式很多,如主题词、一句话、一幅图,等等。没有概括的课堂很难说是高效课堂。

    总结。与概括不同,总结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因此,总结多用于一个知识单元,概括多用于每一节课。一节课可以没有总结,但必须有概括。一个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事实上,解疑与强化是教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教师的高级劳动。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另外,只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建立起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作者单位为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03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