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第一”的国产动漫 为何拍不出“功夫熊猫”?

 雪岩飞扬 2012-04-23

  2011年国产动画片产量再创新高,全年435部共261224分钟的数量让中国动画拿到一个“全球第一”。然而,在这个“第一”的光环下,中国动画正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动画巨作《功夫熊猫》横扫全球,在中国票房高达数千万美元,相关的衍生产值更是难以估算。“全球第一”的中国动漫产业,却为何制作不出《功夫熊猫》等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呢?这值得国内动漫人集体深思。

厦门动漫培训鈥斺敼鈥溔虻谝烩 <wbr>为何却拍不出鈥湽Ψ蛐苊ㄢ潱

  2004-2011中国电视动画片产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万分钟,%)

  近年来,国内动画制作企业大批量生产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产品,但国内观众并不买账,甚至连小孩都觉得国产动画片过于乏味。由于观众的不买账和电视台的国有垄断的性质,电视台根本无法从播出动画片的过程中获取充足的广告收入,导致电视台购买动画片的价格非常低,使得动画片的投资人无法取得投资回报,因而进入动画领域的资金就越来越少,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动画质量的下降。

  这个怪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很多人认为我国动画片在创作的时候没有事先考虑如何成为产业链,尤其是开发动漫的衍生产品,比如图书、音像、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等。在我国,动画片播放完之后,就没有后续的加工生产,难以形成环环相扣、良性循环的再生产格局。

  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非常合理,但笔者认为,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因为并非所有的动画片都有条件开发衍生品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动画片和动画形象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才是动画衍生市场开发的基础,换句话说,动画明星要同演艺明星一般,首先要红起来,其次大家要都喜欢,这样才有衍生产品开发的基础。

  中国动漫企业要想成功,不妨在参考国外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创动画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企业首先需要转变动漫定位。动漫制作商要果断放弃目前制作儿童教育动画片的思路,将动画片的观众群转向成年人。这里的成年人,泛指具有成年欣赏水平的人群,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三十岁。

  由于国内电视台市场国具有垄断的特性,投资商不可能指望从电视台获得足够的回报,而要将电视台和网络作为动画片的主要展播平台,以此来吸引观众。

  企业通过动画片的播放,积累足够数量的观众群体,并推出有影响力的动画明星。只有动画明星够红,才有衍生市场开发的价值。一个没有足够知名度的动画形象就如同一个跑龙套的演员一样,是不会有人请他做广告的。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以二维或FLASH的形式制作动画片,放弃需要制作大量剧集的高成本动画形式,以动画片的故事作为核心卖点,而非制作技术。

  必须指出,企业对动画衍生市场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使动画项目获得足够的利润,而利润又能为公司提供新的资金,开发更多更好的动画片,从而走出怪圈,形成良性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