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漫;读初语46班张建华老师的《背影》教学设计

 清风空间 2012-04-23

这份设计,看得出下了很大功夫。教师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父亲爬月台买橘”的背影描写和父亲四句话的语言描写上,力图使学生对文章刻画的父亲形象有充分的感知和感动,应该说是不错的。正如《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重在“感受形象”。从教学策略来看,“出示多媒体,填空朗读”的方法可取,引导学生对父亲的衣着、动作描写进行重点品味;但是对父亲攀爬月台的姿势,“教师随即示范(原文写成“师范”)模拟”,似可不必,因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更多地要靠想象。

解读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四次写背影,每一次都有独特的感受和意味,如果仅从梳理情节的角度“梳理背影”,归纳出四次写到背影,恐难以充分挖掘这四次的不同含义。教学内容过于集中在“爬月台”这一次背影描写上,可能无助于学生理解本文表达父子感情的独特之处。阅读散文,一定要抓住每篇散文、每位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事实上,古今中外,写父爱母爱的作品很多,朱自清的《背影》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从文章整体的情绪氛围,乃至适当介绍一点朱自清父子关系的背景,捕捉文章感情的微妙独特之处,比如:这是时隔多年后对往事的回忆,当时的感情和写文章时的感情是不太一样的;全文笼罩在伤感哀愁的情绪中,既有当年家事惨淡的原因,也有今日父亲来信说“大去之日不远”的死亡的悲怆;还有朱自清与父亲交恶又想和解的沉重心情……当然,对初中学生不必挖掘过深,但把本文抒发的感情,与歌曲《父亲》、孟郊的《游子吟》等雷同看待,简单归结为“亲情伟大”,恐怕难以抓住散文独特的“自我”。结课时的“齐读人生誓言: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辜负老师的教导,用奋斗换取理想,凭拼搏铸就辉煌!”这就是有些游离于本文情思的口号了。当然,本设计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从文内阅读联系文外的生活体验,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珍惜,无疑是宝贵的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