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九、“内气外放”的方法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17

 天地虚怀一 2012-04-25

十九、内气外放的方法

内气(精元之气),有意识、有目的集中循经运行指掌(或穴位、部位表体),运用发功的方法发出来,即是外气。通过患者经穴位和病灶,达到治病目的,这就是气功外气治病

外气的功能作用:

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气功师,发放的外气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重性。经科学测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人体场、次声波、红外辐射、微粒流等。外气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气功信息和能量。

1.外气的功能

(1)外气的五种作用: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2)经医疗实践证明,外气具有以下功能:

补育真气;

舒筋活血;

排浊(病气)

祛风排寒;

散淤;

镇痛;

接骨。

这种外气效应,能调节、改善、治疗自身和他人机体肌肉、经络、脏腑器官、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机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免疫作用。使机体的兴奋与抑制协调有序化,有利于提高强身健体的效能。中医认为:气滞则血淤,血淤则气结,气不顺则痛,气不通则肿,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这就是外气的功能作用。

2.外气治病的机理

外气治病所以显效,具有以下机理:

1.人与人之间相应部位都有气血运行。同步共振是外气治疗的基础。

2.元气(先天之气)依赖于后天之气充养,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外气治病的物质条件。

3.归纳起来,外气治病是功力磁场的结果,即排除病气,使疾病转愈。

气功师排拿病气,就是凭借平时修炼具备的功力磁场。功力越高,磁场越大,引力就越大,排拿病气即治病效果就明显,也称之为高电位的生物疗法。

3.发放外气的方法

1.手法:剑指,鼎立指,劳宫穴。

2.其他:肘、脚(涌泉穴)、胸、背。

4.外气施治的原则

在定位(病灶部位)、定脏(哪一脏腑患病)、定性(患的是什么性质的病)的基础上,弄清疾病的原因、病位的表里、病症的寒热、病体的虚实等情况下,提出治疗法则和推测预后的吉凶。

病从气生,在治病时也要先调气。气血运行畅通,疾病即会好转,这就是外气治疗的机制。在治疗中,辨证施治、因症施治是外气治疗的关健。

1.虚实病症:

实证:病气较大;虚症:正气不足。在施治中应采取虚补实泻、有余则泻,不足则补的原则予以调理,促使体内阴阳平衡。

2.表里俱病:

若在病状上没有缓急之分,在治疗上可表里双解;在病状上有缓急的区别,在治疗上有先急后缓,不可倒置。

3.不适之症的处理:

外气施治中,极少数人对外气特别敏感,会突然发生心慌、眩晕,继而冷汗淋漓呈现虚脱现象,严重会发生休克。此时,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镇静。将患者处于半卧位,用中指在百会穴转三圈,可以双手沿病体两侧向下导引,或者患者处坐势,可顺督脉向下导引,稍缓后,嘱咐患者喝少许温开水,有条件者可配合点穴、针灸进行医疗急救处理。

5.外气施治八法

这份材料是适应学者要求而作。外气施治是指施者运气于掌指或特定部位,离病体遥治疗法。

外气施治,由于施治者、患者各异,病情多样,制约因素尚多,故不可能完全定论,只是感觉与经验之谈。所以,在施治中要根据病情、病位以及病体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方能奏效,切不可千篇一律,从简单、实用、有效出发,概括为:疏、烤、补、和、推、镇、拔、泻外气施治八法。

施治者运气于掌指,用双()手劳宫穴朝病体,手掌稍侧,指尖略向病者,从病者颈项部自上而下至足踝,然后,施术者的方向不变,手背朝前,自病人与自己身侧收回原处,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顺经全身性的布气疏导,一般用于施治前的舒经活血,为治疗者开路。

施治者用双()手劳宫穴对着病位或有关穴位发放外气烘烤。若病位于深处,可用剑指。在治疗中,可不时伸屈指头,以增强外气强度和发射力。

施治者用双()手劳宫穴或剑指发放外气,在病者的病们或穴位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旋转循经放气治疗。

是手补手泻:施治者用双()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穴位先顺时针方向施转发放外气,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但顺逆次数要相等,如果顺多逆少是补中有泻,逆多顺少是泻中有补。

推包括拉,也有三种手法三种作用。施治者运用双()手劳宫穴或剑指,在病区或循经上下、右左推拉,推与拉次数相等,即手补手泻,推多拉少或拉多推少是补中有泻或泻中有补,循往为补、逆往为泻。

此法只用于热、实、湿、邪气过多。施治者立于患者足后,用鼎立指(拇、食、中指)在患者涌泉穴捏住病气撂下入地,如此反复几次,注意不能过多(10),防止过极。

补的反方向,即逆时针,逆往为泻。

也是震荡。施治者掌心成瓦状朝向患者病位,离体约一尺,向下猛打似用气镇,离体五厘米处停止,手掌猛然撑手压气,然后手握拳上提原处,如此往复多次。

这八法归纳起来为补、平、泻三法。为补法。患者般有温、热、涨和舒适感觉,有温经散寒、补充患者元气、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和、推、疏、镇为平法。旋转、提、拉、推、压、顺逆次数相等即平补平泻。患者一般为酸、麻、痒、虫爬感串通,有活血、散淤、祛风、消积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

泻、拔为泻法。逆往方向推拉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泻,患者有凉或沉痛的感觉。有泻火退热、镇静、祛除体内经络及脏腑内的实热等作用。概括地说一分为二:补法适应虚症、寒症、阳症。在治疗中要服从需要,有的病用一种治法即可,有的则需要几种治法方能奏效,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疏法只能开始治疗时使用,镇法只能在补、烤合法的基础上运用。在一次治疗中泻法只能用一次,以防止过极。在治疗前根据病体、病情,周密制定医案,认真施治,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几点注意事项:

在施治前要诊断正确,同时要问患者是否穿有丝绸物,因外气不能穿透丝绸物。要观察患者面色,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结束前从头至足在背后拉三下气,即收功。

对患者进行卧位治疗,施术者要站后为宜,从上而下发气,施治者与患者要形成一个水位差。

施治温度,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较为理想,不宜开空调和电扇及吃冷饮。

疗程一般为七天,每天一次,七天中要休息一至二天再进行。一般三天后即有明显感觉。

注意修德:具有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外气治病是能量物质的转移,需要补充营养、休息,收费要合理。

初练气功者不得放气治病。

自身体力虚弱者不得放气治病。

上了年纪者不得放气治病。

6.外气调频七法

调频七法是临床实践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1)手控法

术者一只手施放外气给患者治病,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胯后,掌心朝后),有节奏的一捏(),一放(),如捏橡皮圈似的,如此反复进行。

(2)足压法

在施治中,术者一只脚站立,足趾抓地,另一只脚足趾点地,后跟抬起来,有节奏的一踏(),一抬()如此反复进行。

(3)肩摇法

术者一只手发放外气治病,另一只手像火车轴连杆似的向前、向下、向后做摩肩动作,反复进行。

(4)添温法

施治中,术者一边施治一边喝热水,以及营养冲剂、红参、蜂蜜等,热量高的为宜。

(5)腹鼓法

术者在施治中,将自己小腹有节奏地一吸一鼓,以调动带脉之气。如此反复进行。

(6)采气法

施治中,术者背朝太阳或背朝月亮,用一只手施治,另一只手置于自己身后,用手心和后背采太阳之气。

(7)眼视法

在用一只手施治时,术者用眼睛从自己治病的这只手的肩上开始,从臂上缓缓向下扫描至外劳宫穴,以意领气的收视,重复进行。

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我的成功之谈,但不是定律。气功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人,不能把自己标榜是神、救世主,故此仅供参考。本功的每节动作,就是康复体疗自治的方法。健康长寿何处求,一指禅功君愁!”

7.外气施治的临床经验

给患者治病,首先要让病人放松,根据病情采取病灶局部治疗,循经导引或按经穴治疗,采取相应的手段。

(1)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病,要学点心理学,要当灭火队,不要火上加油,使患者有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治病。待患者心静下来后,取坐势,双手搭在膝盖上,脚超过膝盖放松,气功师站在患者旁边或身后,用劳宫穴在患者百会穴贯气,用下压之势。对于严重者要用鼎立手法,从脚心涌泉穴向外拉气。收功时,食指在百会穴转三圈,然后用手掌从头顶背后缓缓拉至长强穴。

(2)气管炎

用指功对天突穴发功,放气前,先用拇指在天突穴顺时针按摩50下。

(3)聋哑

鸣天鼓以震动,时间可长一点。

烘法,两边耳朵内放一小钢球用劳宫穴放气,两耳同时烘烤。

在哑门穴放气。

在百会穴放气。

骨导:用中指插入患者耳孔,在手臂上打击进行测试(辅助动作)

语言口型训练。

(4)面部神经麻痹

嘴歪,用劳宫穴烤患者两颊车穴、地仓穴,5分钟后用一手推一手拉,如此反复进行。要拉得过一些,即矫枉过正。

(5)偏头痛

疏导法:一只手托住患者后脑,用另一指手从患者前发髻往后梳,或用双手劳宫穴发功往后梳。

振烫法:用一只手盖住患者百会穴在百会穴用手背击外劳宫三下。

(6)脑溢血

即半身麻木(指头痛),用劳宫穴在患者头部麻木的另一侧烘烤,然后按揉抬肩穴、举臂穴并用剑指发气。

(7)手麻

手麻一般是颈椎引起的,先治颈椎。

(8)漏肩风

指肩髃穴、肩井穴,先按揉后烘烤。

(9)心闷

用劳宫穴在胸前后对称地从上至下来回缓缓拉(往下平行)

(10)

用劳宫穴发气,前后烘烤胃部以及前后平拉。肚子痛烤神阙穴。

(11)胃下垂

用手往上托。

(12)腰腿痛

腰腿痛,委中求,下腿痛,在腿肚上承山穴贯气。

(13)坐骨神经痛

患者手朝后,在环跳穴、风市穴治疗。

(14)脚踝痛

指昆仑穴,配合按摩推拿。

(15)瘫痪

先在头部烘烤,左侧偏瘫在右边头部烘烤,右边偏瘫在左边头部烘烤,然后点穴拔经,抬肩、举臂,曲池穴、合谷穴用剑指贯气,并配合推拿手法。下肢点穴痹关、迈步。

金属球导入法

适应症:较严重的下肢瘫痪症等。

治疗时,置于患者下肢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穴位。施治者手掌上放置若干个金属球,手心成正状,托住金属球,手指自然伸屈对着患肢部位,手掌上的金属球越多,效果就越好。

铜线导入法

适应症:骨不连(骨折后不能愈合)

治疗时,在患者骨断外用铜丝缠七八圈,施治者用食指、拇指分别捏住铜丝两头,放气导入。但施治前要查看片子诊断清楚,不能盲目治疗。

注意:内气外放气功师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和保健。古人云:放气等于放血,是能量的转移,黄金有价气无价。气是人的生命之源,不能过量,适时进补。要学会采气法:向大自然索取能量;采太阳气、月亮气、树木花草气等。睡眠休息要好,注意养身之道,收入和支出要平衡。

8、何谓

练养结合是本功法练功基本原则组成部分,练养不可分割,而是相辅相成的。光练不养,不能巩固练的成果,光养不练,而无有可养。练是为养提供物质条件,养又为练提供保证。所以,养必练,练也要养,两者不可偏废。

怎样养?养的着眼点是精气神,气功称之为三宝、三奇,是人体生长的能源,生命的根本。所以,一是养精,包括血、津、液三个方面,这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是营养身体、使之成长的物质。通过练功以滋生补充,保证体内精的相对稳定,在养中益精保精保精练液。同时,要慎房事,节性欲,以防精泻。二是养气,这指的是元气和宗气,合二为真气。真气运行升降,出入于肺腑、经络中,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之间,气聚则形成。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我们要在练功中练气,在养生中保气,最根本的要防气散,气散则形亡。在练功中要改变性格,进行禅修,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涵养道德。三是养神,神是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生理活动,人体居首要位置。一为心神,藏于心。二为脑神,藏于脑。脑神是元首,统帅五脏之神(即心神、肝魂、肺魂、脾意、肾志)。养神历来被气功家列为首要问题,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所以要控制和调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防七情过急或失禁,保持神清意志,淡泊宁静

练功中重视禅修

禅修:练功中进行思维训练,做到静虑,心的清静功德,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所以不只是功法名称,同时是修炼方法和修炼内容。通过禅的修炼,使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保持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平衡,强身,以逐步实现禅定,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心为。结论:外离诸相,则外不忧,一心安稳为定,无我忘念解决好做人的根本问题。

怎样进入禅修,松、静、呼吸、意念四个方面。

禅修就是使人做一个正大光明磊落的人。

凡是不好说的话就坚决不说。

凡是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恩怨不计就是禅,

静下心来体安然。

名利地位似浮云,

淡泊宁静保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