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修建故宫的蒯鲁班

 苏迷 2012-04-25

苏州的“香山帮”建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香山帮并非单一的建筑工种技艺,而是一个规模可观的集体工种概念。香山帮以木工(主要是大木作)领衔,集木工、泥水工(泥水匠)、漆工(漆匠)、堆灰工(堆塑匠)、雕塑工(木雕匠、砖雕匠、石雕匠)、叠山工(假山匠)等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艺综合体。在苏州香山帮建筑史上,历代能工巧匠迭出,大师名流争艳。而身怀绝技的木匠,更赢得了“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明代的蒯祥,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一个来自苏州香山农村的普通木匠,凭借一手木工绝活,由民而吏,由吏而官,官居二品享受一品俸禄。在其一生的营造史上,先后受到明成祖、英宗、代宗和宪宗四位皇帝的重用,这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被誉为“蒯鲁班”、“建筑泰斗”的蒯祥,其名字已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由“匠”步“吏”巧木匠

  蒯祥(1398-1481年),明代吴县(今吴中区)胥口香山人。他出生于一个木匠世家。他的祖父蒯思明、父亲蒯福都是技艺精湛、名闻遐迩的木匠师傅。尤其是蒯福,明代初年曾主持金陵(南京)皇宫的木作工程,在建筑界颇有声望。蒯祥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耳濡目染,对建筑业很有兴趣。读了几年书后,他就辍学继承祖业,随父亲蒯福学艺。由于父亲教育严格,蒯祥勤奋好学,技艺进步很快。十六岁那年,他便能“主大营缮”,享有“巧匠”美誉。
  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北京建造规模恢弘的紫禁城(故宫)。蒯祥随父应征,参加皇宫的建筑工程。他由于勤劳肯干、技艺超群,很快就由“营缮匠”提升为“营缮所丞”(相当于现在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从此,蒯祥由“匠”步入“吏”的行列,代替其父,成为统率各匠的首领。《皇明通纪》 记载:“祥,吴县人,木工也。父福,能(主)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以老告退。祥代之,营建北京宫殿。”

  建筑泰斗留传奇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二十年(1422年),紫禁城前后两次大火,把皇宫内的奉天(今名太和)、华盖(今名中和)、谨身(今名保和)三大殿和乾清宫烧得片木不剩。当时因为财力有限,没有及时修复。英宗朱祁镇登基后才颁发诏书下令修复。蒯祥领衔设计和施工,同时增建坤宁宫。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三大殿和二宫全部竣工。为了表彰蒯祥的功绩,在紫禁城的建筑图上,画上了蒯祥的肖像。在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藏有一张珍贵的明代北京故宫立体建筑群图———《明宫城图》。图上画有以天安门为前导的故宫建筑群。图的右下方,画着一位身穿明代官服的官员,他就是蒯祥。
  此后,蒯祥又取得了一连串重大的建筑成就。其仕途也不断晋升。明宣德十年(1435年),蒯祥设计营造景陵的地面建筑。正统七年(1442年),蒯祥设计营造五府六部和文武诸司衙署。正统十二年(1447年),蒯祥被提升为工部主事。景泰三年(1452年),蒯祥奉旨营造南宫。景泰七年(1456年),蒯祥由太仆寺少卿提升为工部右侍郎。天顺二年(1458年),蒯祥的祖父蒯思明、祖母顾氏夫人被赐予“奉天诰命碑”的荣誉。天顺四年(1460年),蒯祥设计营造西苑,即今北海、中海、南海等殿宇。天顺八年(1464年),蒯祥设计营造裕陵。成化元年(1465年),蒯祥奉旨重建承天门,即今天安门。成化二年(1466年)七月十七日,蒯祥提升为工部左侍郎,其地位到达事业的巅峰。
  蒯祥尽管在北方营造各类建筑,但他博采众长,把具有苏南特色的苏式彩绘和陆墓御窑烧制的金砖,运用于皇宫建筑。如今,故宫修缮所需的金砖,仍采自苏州陆墓御窑。其炉火纯青的建筑技艺,有口皆碑,有史为记。史志记载:“永乐间,召见大内,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蒯)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他精于尺度计算,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制。”“每宫中有修缮……详略用尺准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指挥群工,有违其教者,辄不称旨。”因此,“自正统以来,凡百营造,详无不予。”蒯祥还有不少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绝活。《吴县志·列传艺术》记载:“能以双手握笔画龙,合之如一。”而“金刚活络腿”的绝技,更让人叹为观止。相传建造故宫三大殿时,缅甸进贡了一根名贵的巨木。皇帝下令把它作为大殿的门槛。木匠不小心锯短了一尺多,吓得连忙去找蒯祥。蒯祥看后对木匠说:再锯短一尺多。正当大家惊愕时,蒯祥在门槛的两端,各雕一只龙头,再在两边各镶嵌一颗大珠,用活榫装卸。从此,金刚活络腿名扬天下。活鲁班再现,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
  蒯祥一生从事过许多重大建筑的建造,为我国留下了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可惜记述其人其事的史料却不多。《吴县志》中的记载也很简单。相反,在明清笔记小说中却不乏记录。比如,讲述蒯祥学艺的《香山匠人一斧头》;设计故宫的《蒯祥醉画金銮殿》;创造金刚腿的《巧用短木造皇宫》;尽显才艺风貌的《蒯祥献艺御花园》等传说故事,娓娓动听。《拔高午朝门,减免三年粮》,表现了蒯祥巧用智慧,为民请命减轻吴地赋税的高尚情怀。明清笔记《野获编》中还记载:当时臣子私闯宫殿,要问死罪。有一次,蒯祥酒后骑马误闯宫殿,被御林军抓住问罪。皇帝听说是蒯祥,网开一面特予赦免。蒯祥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蒯祥故居“务本堂”

  如今,在胥口渔帆村,还保留着蒯祥的一处故居,名“务本堂”。故居主人蒯歧生,是蒯祥的二十三世孙。据宅主介绍:老宅的布局原来是三开间四进。第一进建于明洪武年间,1958年“大跃进”时被毁。第二进是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宅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存两进建筑大约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属于全木结构建筑,共400多平方米,前后分成两大院落。前面一进为大厅,两边花厅已不存,仅残留院墙。大厅内木柱撑地,花窗古朴。由蒯祥发明的“金刚活络腿”门槛横亘于门前,再现昔日风姿。后面一进为两层木构堂楼,称为“务本堂”。过去,该楼称女厅,底层的客堂为接待来往的女眷所用。楼上为小姐闺房。楼下厢房两边藏有暗道,连通楼上和后花园。
  楼上的暗道口,覆盖木构盖板。压上重物,下面的人很难上来。这也是旧时的一道“安全门”。在二楼的东厢房内,摆放着几件明式家具。其中一件,是蒯家祖传的“飘金”床。木床质地古朴,形似小屋,上有盖顶,四周设床栏。床前踏板用金箔装饰,描龙画凤,刻以各种吉祥图案。它是蒯家的镇宅之宝。窗台前,墙面和屋檐夹角处暗藏一个长方形秘密空间,称为“雀宿檐暗道”。掀开遮盖的木板,空间内可以放下几只箱子,俨然成为一个偌大的“保险箱”。主人说:这样的设计费时费力,非大户人家不能办。老宅内还有两座精美的雕花门楼。一座门楼题额“得业重昌”,由沈北堂书写。另一座门楼题额“积善余庆”,由顾元书写。
  老宅内还有两口古井。一口在后花园,为明代古井。另一口在门外,为宋代古井。井壁砖砌,井栏材质为武康石。保留如此完整的宋代古井,在吴地实属罕见。花园内还建有仿古饭厅一座。厅堂两侧设置落地长窗。窗外有一条特别设计的夹弄,便于通风。最令人称奇的是:建于一条直线上的院落,其实是逐级而上,每一座厅堂都比前一座高一些。如此,既讨“步步高升”口彩,又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放。对此,苏州园林局前总工程师黄玮认为:“对这样的古建筑作原地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2003年,由于开发环太湖旅游项目,蒯祥故居面临拆迁的危险。经过故居主人蒯歧生四处奔波呼吁,在许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努力下,故居才得以保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始建于明代的蒯祥故居,至今仍然未能列入“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名录。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蒯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宪宗帝闻讯后,派人前来致哀。同时,赠赐蒯祥祖父、父亲为侍郎,荫封二子。并且将蒯祥当年的居住处、营造业工匠聚集的那条巷,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纪念蒯祥建墓园

  蒯祥去世后,归葬于胥口香山渔帆村南的祖茔。他的墓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吴县政府募资重修其墓,增建纪念堂,恢复牌坊。近年,蒯祥墓又扩建为蒯祥纪念园。
  如今的蒯祥纪念园,占地十亩,面对美丽的太湖。入门处是一座石牌坊,牌坊正中刻着“蒯侍郎墓”。两边的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闾阙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穿过牌坊之后,就来到飨堂。飨堂里面陈列着蒯祥的塑像,以及一些与蒯祥有关的资料,包括蒯祥祖父和父亲的画像,蒯祥的生平文字资料,还有当年他们修建紫禁城的建筑图及模型。在飨堂大厅里也有一副楹联:“技艺精湛二品致工部,蜚声遐迩千秋继鲁班”。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蒯祥一生的成就。新建的展示馆,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馆内展出了香山帮匠人使用的刨、锯、墨斗等十多种古代木工工具。此外,还新建了蒯祥故事走廊。
  蒯祥墓园占地约七亩,具有苏州古典园林风格。园内错落有致,布置廊、亭、台、榭、桥、石舫、假山等园林建筑实样。墓前神道两旁排列石羊、石马等,雕刻精美。墓冢坐北朝南,用花岗岩块石叠砌成圆形罗城。周长13米,高1.5米。隆起的封土上,植有葱郁的草坪。墓前竖立一块长方形墓碑。墓碑上刻着“明工部侍郎蒯祥之墓”九个字。在墓区背后还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碑,碑亭中竖着一块珍贵的碑刻。此碑为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英宗朱祁镇赐给其祖父蒯思明、祖母蒯顾氏的奉天诰命碑。碑高1.31米,宽0.73米。如今,近悦远来,蒯祥纪念园已成为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一个著名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