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六百年前的故宫首席营造师

 Kath2633 2022-05-1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故 宫 . 

图片

图片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这座金碧辉煌、气宇轩昂的庞大宫殿群,不仅仅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更蕴藏着古人的匠心与智慧,它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在故宫的熠熠光彩之中,一位伟大工匠的名字,浮现在人们眼前,他就是被明朝皇帝赞誉为“蒯鲁班”的木工蒯祥。在他技艺和匠心之下,木石之材不仅变成了华美的宫殿,更冲破了时间的枷锁,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故宫热」持续升温

 「故宫」一词引发的话题,频上热搜

例如「故宫雪」「故宫红」等等爆火

「打卡故宫」被大家列入愿望清单

故宫迷们,可曾想过

「故宫是谁设计营造的」

图片
实际上,故宫(旧时称“紫禁城”)和天安门(原来叫“承天门”)是明代永乐皇帝主持建造,由明代工部负责营建,动用了100万名工匠,集体完成的。

历史上能留下姓名的工匠寥寥无几,但也不乏幸运者,譬如工匠蒯祥就被历史记载下来了。

为什么他能留下姓名呢?因为蒯祥的手艺非凡,参与营建了天安门以及紫禁城大部分宫殿,譬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蒯祥凭借一颗匠心和一双巧手,受到皇帝的礼遇与器重,从一介平民被擢升工部侍郎。

「木工蒯祥何以从一介平民变成工部侍郎?」
「他拥有哪些高超的营建才能呢?」

1


不到20岁的蒯祥,走出香山,担任匠人之首

蒯祥从小生活在吴县香山。(香山,地处苏州吴县境内,毗邻太湖)

他的父亲蒯福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人称“巧木匠”,是“木工首”,有高超的木工技艺和营造技术,曾参加过南京应天府宫殿的具体营建,具有过硬的建筑技术本领,声望影响很大,特别善长主持大型建筑。

永乐中期的蒯福年纪大,有80多岁,适应能力差,也不能过于劳累。年老的蒯福决定告老还乡, 由蒯祥顶替他接下来的工作。

蒯祥代替父亲,是去干什么呢?此时,在南京的永乐大帝正准备迁都,计划在北京另建一个“首都”。朱棣在永乐四年(1406年)昭告天下迁都并开始兴建顺天府建设计划。经过11年的准备,永乐十五年(1417年),一场浩大的建都工程拉开了序幕。

要想营造紫禁城,永乐皇帝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移民;二是备料;三是招募工匠。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工匠。此时,永乐皇帝第一个能想到的,应该是营建应天府宫殿的“木工首”蒯福。

为什么呢?这不仅是因为蒯福技艺超群,还是由于蒯福手下有一支了不起的建筑工程队——“香山帮”,它是由江南工匠组成的社会团体,由于他们善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营建,人们习惯地称他们为“香山帮”。这个团体从寺庙道观到苏州园林,从江南民宅到皇家宫殿,无不精通。

然而,此时蒯福年事已高,无力承担永乐皇帝委派的重任。于是就“推荐”儿子蒯祥带领“香山帮”门徒前往顺天府。

不到20岁的小伙子蒯祥,就这样离开了香山,离开了他美丽的故乡。蒯祥因技术出众,被推举为“香山帮”匠人之首,带领工匠走出香山,去北京“打拼”。
图片

2


蒯祥营建宫殿的“三大绝招” 

蒯祥来到顺天府之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什么呢?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它就是设计营建紫禁城外的大门楼——承天门,即“天安门” 城楼。

皇家怎么就把如此重要的建筑项目交给了一个20岁不到的小伙子蒯祥呢?难道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他确实有“三大绝招”,即:精于计算、精于绘图、善用榫卯。也许,正是因为这“三大精绝”之处,蒯祥才得以重用。
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蒯祥是如何精于计算的?他在接受天安门建设任务之后又是如何展现他的计算天赋的呢? 

天安门工程的总负责人是工部尚书宋礼,而工部把这次天安门工程设计与营造的任务交给了工部侍郎蔡信。蔡信是一名著名的建筑家,擅长装饰艺术,善于建设皇家园林。但据说他年岁已高,不能亲力亲为。因此,他把具体设计与营建工程的事宜交给了“木工首”蒯祥。蔡信对蒯祥如此委以重任,可见对他高超技艺的充分信任与肯定。

蒯祥接受任务后,他首先做了什么呢?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只吃一顿饭。他在工作室门上贴上一个标签:任何人不得入内。甚至,他连蔡信都不接见。

“香山帮”的工匠们都在观望,也都为他担心,连蔡信也着实担心了一把。有人开始怀疑起来,蒯祥是不是不如他父亲有本领,估计难担重任。如果延误工程,那是要杀头的。 

于是,蔡信就向负责工程的总负责人宋礼汇报。这位河南人宋礼带着一干人等,径直找上门,质问蒯祥:“蒯祥,你小子怎么搞的,为何还没有开工?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工作室的蒯祥闻声连忙起身,向宋礼赔不是,并引领他们进入自己的工作室。
图片
当宋礼等人进入蒯祥的工作室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图纸、建筑模具以及计算工具。

看图纸。经过全面调查,蒯祥对紫禁城建筑的总体状况、形制和布局了熟于心。他了解到紫禁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这是紫禁城的总体设计方案。

做模具。“模具”,即“烫样”,也就是微型建筑。蒯祥根据紫禁城的总体建筑形制,设计制作了很多建筑模具,组成一个微型紫禁城,还特别设计出“天安门”城楼,摆在他的工作台上。紫禁城的实物模具很像今天我们买房子时要到房地产公司看的沙盘。

细计算。他精确计算直轴式建筑布局,从北向南看,各宫殿的建筑位置都在一条中轴线上。蒯祥计算出天安门城楼的高度,以及和其他殿的距离等。他的计算精细到每一块石头多重、多大,数量是多少等等。

宋礼看到这个场景,如同走进未来的紫禁城,这才把悬置的心放了下来。原来,蒯祥在搞清紫禁城建筑的总体要求、建筑形制和整体布局之后,才以此为据,进行承天门的整体设计。


蒯祥不但精于计算,还精于绘图。宫殿建筑多为雕梁画栋,需要大批画师。绘图是蒯祥的强项,他是一位绘图高手。

相传,蒯祥不仅善于单手绘图,还能双手同时绘图,左右开弓,而且神速。单手神速绘龙,是很牛的,譬如“画龙点睛”的张僧繇,而左手绘龙就更厉害了;双手绘龙,那就是牛上加牛了。蒯祥能双手握笔画龙,画毕合之如一。画龙,是蒯祥的“必修课”,也是蒯祥最为拿手的手艺。因为在紫禁城营建中,到处都有“龙的身影”。在金龙殿上,有龙床、龙座、龙椅、龙台、龙柱、龙画、龙毯、龙袍等等。

那么,蒯祥的这些本领是从哪里学的呢?大致可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家承、苦学和动手。

家承。他自小就随祖父学习、历练,平时又勤思力行,悟性极高,因此他不仅技艺高超,还精通计算,对泥匠、雕匠、石匠、漆匠、竹匠样样精通。

苦学。蒯祥不仅随父学习建筑技术,还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学习“四书五经”之外,还热衷于研究北宋刊行的建筑家李诫的《营造法式》(宋代官方规范建筑施工用书),十分精通营建的工程图纸设计。这位北宋土木工程专家李诫设计了10余项开封府的建筑工程,是蒯祥的崇拜对象。蒯祥特别痴迷《营造法式》 中的建筑图样。

据史料记载,蒯祥精通营建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做“图纸化”精确计算。房屋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常常与设计图纸分毫不差。


蒯祥除了精于计算和绘图之外,还善用榫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为木制结构,善于用榫卯结构。

榫卯是什么呢?所谓“榫”,即凸出部分,“卯”为凹进部分。榫卯结构,即两个部件采用凹凸连接的一种结构方式。蒯祥制作的榫头卯眼的大小、长短与卯的宽窄、深浅,丝毫不差,天衣无缝。他制作的榫卯规格之精确,让所有的木工惊叹不已。
图片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蒯祥的小故事:一次,蒯祥为皇帝营造宫殿,妒恨他的工部右侍郎在雷雨交加的漆黑之夜,偷偷钻进工地,把尚未完工的金门槛截短了一段。所谓“金门槛”,即雕刻好的门槛。门槛,是古代建筑中最有讲究的部分,它象征着聚财,防止家里的金银财宝溜出去,也阻挡外面的邪气进入家门,所以称为“金门槛”。如果金门槛 一长一短出了问题,负责的工匠可能有被砍头的风险,因为这个门槛不是一般的门槛,是一个非常讲究的皇宫的门槛。

那么,对此突发事件,蒯祥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由于这块木料是东南亚进口的,根本找不到其他木料代替,聪明的蒯祥想出了“将材就材”的办法。他命令木工再锯下一尺。

在众人的惊愕中,只见蒯祥从容地将两个龙头安放在门槛两端,用设计榫卯活络装卸被锯断的金门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活门槛,就是人称“金刚腿”的活络门槛。竣工之后,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亲自来验收,看到金门槛可装可拆,马车轿子可直进直出,十分方便,观者无不点头称赞,永乐皇帝更是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由于蒯祥善于榫卯技术,在他的组织之下,在施工中没有听到一点斧凿之声,建筑几乎不扰民;更重要的是,没有浪费一丁点儿建材,节约了营建成本。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承天门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了。像这样的良才,皇帝能不喜欢吗?

3


建筑泰斗的“香山精神”

蒯祥凭借技术,得到皇帝的赞许,于明代宗景泰七年,即1456年,擢升为工部侍郎。这里的“擢太朴少卿”,即提拔为管马政之从官。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从工部右侍郎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侍郎”,即长官之副。作为一个工匠,他享受到常人无法想象的荣宠。

但蒯祥的匠心本色自始至终从未改变。尽管蒯祥一辈子受到皇帝厚爱,可谓皇恩浩荡,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位工匠的本色。在晚年,他坚持不坐轿子,工作不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了受灾的家乡农民,向皇帝请求减少税收。因坚持不坐轿子,他曾经有一次误入宫殿之门,被新上岗的锦衣卫带走。之后皇帝知道他是蒯祥,特赦免其罪,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蒯祥在那个时代的工匠行列很特别吗?其实,像蒯祥一样的从一介平民逆袭为官的传奇工匠,在明代并不是个案。譬如蒯义、蒯钢、蔡信、郭文英、徐杲等俱以木工出身,后来有的官至工部侍郎,这在工匠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蒯祥的工匠精神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即公元1481年,被誉为“蒯鲁班”的杰出工匠蒯祥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享年84岁。

为了营建,蒯祥精于其艺;为了皇家,蒯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了人民,蒯祥鞠躬尽瘁,处处为家乡人民办实事,却从不为自己考虑。从永乐到宪宗,蒯祥得到明朝5位皇帝的赏识,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建筑艺术,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工匠,他的美德永远记在人民的心中。
图片

图片

扫码进入 百家讲坛
走近木工蒯祥
扫码进入 喜马拉雅
聆听更多工匠的故事

我们熟悉故宫,却未必熟悉建造者之一木工蒯祥。

木工、漆工、瓷工、陶工等等,这批谓之“工匠”的群体,看似平凡却能靠自己改变生活、甚至影响世界,但却往往成为大众“熟悉的陌生人”。
图片
不如让这样一本书,将十五位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的故事娓娓道来——频频被央视推荐的《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
图片

今年4月,商务印书馆的特约编审李昕先生在央视与读者分享2021年10月份的中国好书榜。

扫码观看

2021年10月中国好书


五一小长假期间,央视《读书》栏目播出的《平凡英雄:中华匠人》,在阅读图书《好物有匠心》的过程中,走近15位中华匠人传奇,揭开中国雕塑“塑圣”杨惠之、玉器雕琢“玉神”陆子冈、烧制瓷器“窑神”童宾的匠心世界与生命淬炼。

扫码观看

平凡英雄:中华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