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路出家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4-26
半路出家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8-12-04  点击次数: 484

  “出家”,是梵文Pravrajana的意译,又译作“林居者”,音译为“波吠尔野”,是当时“沙门系统”的一种传统——离开家庭,剃去须发,到人迹罕至的山林里面修行,这种传统被释迦牟尼沿袭,后来成为佛教徒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佛教认为,世俗家庭只能给人带来烦恼,只有离开家庭净心修行才能摆脱世俗的垢染和拖累。正如《释氏要览》里面所说的:“家者是烦恼因缘,出家者谓灭垢累。”

  佛教说的“出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年就离开家庭,削发受“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著花鬘、不歌舞观听、不蓄金银、不非时食),先在寺庵里面做“沙弥”或“沙弥尼”,成年以后再受“具足戒”(内容全面的戒条),成为比丘、比丘尼,叫做“自幼出家”;一种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削发即受“具足戒”,叫做“半路出家”。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15岁时追随父亲出家,是第一个“自幼出家”的佛教沙弥。(摘自《佛教成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