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筋膜疗法的一些认识

 成为亨特 2012-04-27
  由于我的皮肤对疼痛的敏感性,前段时间陈总特地加工了个比较钝的工具,让我痛感大减。陈总告诉我使用新工具并不会影响疗效,因为我的上层筋膜已经化开。今天却又告诉我必须使用原来比较尖的这种工具。不得已在我腰部洒了5次减低皮肤敏感度的一种药水。并且下次去的话,继续采用这个方法,还让我事前喝点酒。
      
  痛苦的筋膜疗法啊,什么时候能显现他们网站上的神奇呢?整整两个月了。
      
  筋膜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上海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学说对传统单纯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提出挑战。认为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并无腰腿痛征象。只有当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存在着无菌性炎症反应病变,才会诱发下肢疼痛。这个学说揭示了椎管外人体软组织压痛点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指出了此种演变方式是按脊柱力学平衡的补偿调节的,具有对应性和系列性的特点。确认肌肉及筋膜与骨膜连接处,即肌肉的起止点,系软组织疼痛的损害病变之处,共同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其它压痛部位和肌肉的肌腹部位(激痛点),骨筋膜室或骨筋膜管(神经卡压点),骨与肌肉筋膜间隔区域等均可由前者的病变而继发。
  宣蜇人依据这个学说,自认为彻底的颠覆了西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针对腰椎间盘进行处理的传统方法,并且在实际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尽管我十分信服对软组织的处理在腰突症治疗中的强大功效,但经过自身的体会和思索,我对这个理论的绝对性,相当保留自己的看法。此处按下不表。
      
  国外,筋膜疗法也存在多年,创始人为Ida P. Rolf(1896-1979)。她强调筋膜的重建和构造整合,和国内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提到“筋膜学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江阴市的陈超然中医师提出的。陈超然探索人体软组织劳损40余年。发现运动系统软组织劳损(疼痛症)病因、病理机制是肌组织在动、静力劳损下,在长期寒湿因子侵袭下,随年龄老化肌组织张力低下而致浅、深层筋膜劳损,压迫神经、血管出现酸痛、麻木、肢冷等症。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南方医科大学某教授利用这个概念发表论文曾经引起了一场由中国工程院参与的口水仗。该教授认为人体组织存在一个筋膜支架,成为人体的第十个功能系统——检测与调控系统,这也是针灸的穴位所存在的载体。他提出运用数字人体解剖学研究,通过计算机三维重新构建了人体全身的筋膜支架,再用全身图像分割浏览的方法对国标361个穴位进行解剖学定位,结果显示全部穴位均分布在人体不同深度的筋膜结缔组织。现在看来似乎是场闹剧而已。
  不过,现代医学确实已经证实筋膜是人体功能的一种重要调控系统,在实现生命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传递方面有重要作用。我觉得这确实可以为传统中医的火罐推拿针灸等提供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解释。这些有关于软组织的理论,也为中医的抻筋拔骨等其他方法提供来全新角度的阐释。很多老祖宗的东西,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看来不能全部丢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