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式太极混元桩合劲与走架合劲的要领

 柔轻如风 2012-04-29
手指领劲可以,但主要作用是发挥散手上。
手指领劲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先在盘架时上换劲。
盘架子换劲,首先要合住劲。
说到合住劲,就是劲上备五弓,又与混元桩有关。
你站过混元桩吗?
我现在给你说几个要点:
一是颈部向上领起,拉起胸椎,产生伏身翻背的劲感,则背弓形成。
二是腹部肌肉向上轻轻拉起,使腰椎向后微突,腹部充实,产生弯腰转身的劲感,则腰弓形成。
注:以上两弓合为一主弓。
三是两脚外侧平行,脚尖有内转之意,脚跟有外转之意,两膝有上顶之意,注意向两腿内侧的肌肉承重,向外侧的肌肉放松,产生两腿内侧合抱的劲感,则两腿弓形成。
四是两臂沉臂坠肘,两肘有上抬带动两臂外扩之意,注意让两手后侧、内侧肌肉承重,让外侧、前侧肌肉放松,产生两臂合抱的劲感,则两臂弓形成。
这样站十分钟,你就会感到会别扭,别扭就对了,要的就是这种别扭,因为这与日常的用习惯不一样,但这正换劲的关键所在。长期站混元桩,当这种别扭成自然,就有功夫上身了,而且会产生极强的气感,感到全身都在抱一个球球。
但是,这种含住的是死圆劲,不能动,一动就散了。
下面,着关键了,如何做到动而不散。
杨式太极是桩架,行架如同站桩,但是不知其中要领的话,站桩劲感再好,一动就散。那要领是什么呢?
还得从五弓说起。
腿弓:要通过站桩,在尾椎骨与两脚踝之间练出一根弹黄来,尾椎骨是顶点,向下分成两段连结两脚踝内侧,当两脚踝动,就会带着尾椎骨动。形成两腿弓与腰弓的互动。等等,还没说完,因为弹黄是有拉力的,所以当身体后座,尾椎就要把两脚踝回拉至中正,当身体前弓,尾椎也就要把两脚踝回拉至中至,这样才能守中。
盘架子时,让两腿内侧的肌肉用力带动身体运作,不要让外侧的肌肉参与进来,让外侧的肌肉始终放松。两腿内侧的肌肉始终是一收一放的关系,当后腿肉侧肌肉用劲推动身体时,前腿内侧的肌肉用力路线就是从尾椎收到脚踝内侧。
腰弓:腰部保持站桩时的状态,在盘架子时调整两腿弓中正,一动而无不动,当腰向后弯或侧转,腰弓放松时即可发劲,即腰弓抖搂发劲。
背弓:背部保持站桩时的状态,在盘架子时与腰弓一体联动,也是一动而无不动,当背部向前翻浪,前胸内含时即可发劲,即背弓翻浪发劲。
臂弓:两臂如同挂在身上,与腰、背主弓联动,一动而无不动,两臂内侧肌肉支配两臂行动,外侧肌肉保持放松。
这样盘架子,可以行动如此肌肉运劲模式:
让两腿内侧、后侧,腹部肌肉,腰、背肌肉和两臂内、后侧肌肉承重并支配身体运动,让两腿外侧、前侧,胸部及两臂外侧、前侧肌肉放松休息,尽量不让它们参与运动。
刚开始这样盘架子会很别扭,因为和人体平时的用力方式不一样,但时间一长,你就会感到如论做什么动作,全身就象抱着一个球在动,如果练出这种感觉,那就把混元桩练成动桩了,也是把架子练习动桩了,当别扭成为自然,功夫就上身了,同时产生很强的气感。
气感这东西,我与其他同行的看法有分岐,但有个总的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然而然,别刻意追求,也别刻意压制,气感有就让它有,气感无也别强求,时间长了总会有气感的。
这时,你将发现发劲会变得非常干脆,化劲也会自然做到灵活而守中。
     下面说一直手指领劲的问题
领是领起的意思,是动意。
由手指上的动意确定全身合劲运动和发劲的方向、速度,即古书上说的形于手指。
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话的含义,以为形于手指是指一切劲都要现形到手指上。
所以手指上是不用劲的,但可以气达指梢。
手指领劲在盘架子有推手时用手不很明显,但在散手格斗中非常重要,善于手指领劲的人,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到对方,就可以立即发劲将对方打出去。
没有形成手指领劲习惯的人,散手格斗中反映总会慢半拍。动起手来就意味着挨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