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记谭门七代?(一)

 兰黛公主 2012-04-29

自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起,中国京剧发展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如果要评价京剧在中国的辉煌史,那就这么说吧,在建国前相当长时间里,京剧圈差不多就是整个娱乐圈的代名词,所以京剧又被称为国剧是名副其实的。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艺术家。现在即使不懂京剧的人都知道梅兰芳,还知道四大名旦、四大老生等名词。

旧时,梨园子弟虽然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走夫贩卒的追捧,但社会地位低下,属于下九流,俗称戏子。按李敖的话说,旧时戏子见了婊子都要请安的。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社会对艺人们的侮辱。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家庭贫困,想谋一条生路,是没人想去从事这个行业的。所以虽然出名的京剧大家不少,但是世代从事京剧事业的不多。梨园行素有“五世而斩”的说法,即传承一般最多不过五代人,能有三代就算不错了。

像梅兰芳的梅氏家族只有四代,现在到梅葆玖一代,下面就没有梅姓接班人了。而四大名旦中的另一位程砚秋,更是禁止下一代从事京剧事业。个中原因除了当时家中生活较为优裕,怕孩子们吃苦,最主要是自尊心极强的程先生深感旧时艺人受到的屈辱。他的三个儿子各学有专长,但无人再入梨园。他的女儿曾想继承父业,也被他禁止。他甚至拒收女弟子,就是因为旧时女艺人常遭受权贵的欺凌和污辱,他不忍自己的女弟子再重蹈覆辙

但是,在京剧行内有个家族,竟有七代共四十多人从事京剧事业。那就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谭门七代。谭门代表人物从第一代谭志道起,历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到现在风华正茂的谭正岩,绵延七代不绝。这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戏曲史上的奇迹。

不要说别的,只要想想,我们能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能到曾祖就不错了。如果不仅能清楚了解自己祖上七代的历史,而且他们基本都有影音资料以艺术形式存世。这在几经政权更迭的中国,几乎是绝无仅有,但是谭门就做到了。这一点,大概只有少数的欧洲王室才能与之相比。这对讲究地位尊卑、瞧不起梨园的旧时中国社会无疑也是一个反讽。设想作为一个谭门后人,当目睹这些鲜活的资料,体味着先祖的辉煌,心中的那份感受非当事者难以想象。

 

[转载]中国京剧第一世家鈥斺敿翘访牌叽 <wbr>(一)

谭门六代扮演诸葛亮:后排左起为谭小培、谭鑫培、谭富英,前排左起为谭孝曾、谭元寿、谭正岩

 

谭门七代是两百余年来京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人。我们现在来讲述谭门七代中每代的旗帜人物。 

 

谭门第一代  谭志道(1808—1887)

 

谭门第一代谭志道是湖北江夏(今武昌)谭左湾人。谭左湾世代以畈米为业,即用米换谷,再将谷加工成米。谭志道的父亲谭成奎在武昌府衙当捕快又开米行,家庭较为宽裕。
    谭志道在做完当天的畈米生意后,总爱走进戏园里听戏,后来喜欢上汉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学兴趣越浓,久而久之便成为票友。他头大身粗,为人豪爽,胆子较大,还继承了父亲的一些功夫,喜爱打抱不平,难免惹些是非,湾里人说他是个“翻生”(不听话的后生)。

一年农历五月,他在外惹事后跑回湾里。有天,谭志道来到邻乡的豹澥,见镇上正在唱戏,便挤到台前。当他看得正起劲时,只见戏班的班主上台说,因有一演员得了急病不能出演,原定的戏唱不了,只好临时换一曲。听班主说要换戏,台下一片哗然,班主几次道歉也压不住鼎沸的场面,眼看就要出事。这时,站在近台的谭志道冲着班主说“我能代角出演。”正当班主半信半疑之时,只见谭志道一个箭步跳上台,经与班主一番言语后,自己到后台简单地化化妆就上台演开了。因他在武昌戏园看的戏多,大部分都能唱全本,所以一开口就见功夫。

因谭志道是临时上场,确实又演得好,台下接连暴发掌声。从那天起,谭志道便一炮走红,竟成了戏班的业余演员。谭志道的嗓子特别洪亮,声音尖而丽,极像一种名为“叫天子”的鸟儿(鹨鸟的俗称,也有说是云雀)。后来,人们在“谭大头”的外号之外,又称他为“谭叫天”。

几年之后,谭志道干脆下海,他在湾里邀约了几个唱得较好的人组建了一个班子,还请了乐师,正而八经地组成戏班了。谭志道主唱老旦,兼演老生。先在附近的湾村唱,后来发展到外地去唱了。

谭志道下海后,因为有人说他是“下贱的戏子”,故其母讨厌他操此行业,曾向他的父亲发牢骚说:“是你做了哪一件缺德的事,让你儿子干上了‘戏子’这一行的。”

咸丰三年,谭志道的戏班在河南唱戏遇人闹场子,讲和不成便与人打了起来,一不小心当场打出了人命。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事,官府派兵来抓人,情急之下,谭志道连行头都没顾得要就逃了(也有说是为了躲避当时战乱)。

就这样,谭志道领着夫人熊氏和六岁的儿子谭鑫培,另搭戏班唱戏。从河南过山西,一路卖唱,辗转将近一年,终于进入河北境内,最后在天津安顿下来。 

后来谭志道又到了北京,加入了后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的三庆班,并与程大老板合作演戏。还是主唱老旦,兼演老生。谭志道就成了谭门七代京剧世家的第一代。

光绪十三年,谭志道病逝,享年80岁,葬于永安门外南河沿谭家坟地。谭志道的代表剧目有《探窑》、《断后》、《辞朝》等。他的唱腔缠绵细致,而且韵味醇厚。尤其是他与程长庚合演的《朱砂痣》,被当时誉为双绝。谭志道老旦戏的唱与做,对后来的老旦名家龚云甫有一定的影响。他是“花雅之争”后期,京剧形成初期的一个重要人物。

何为“花雅之争”?而且提起京剧起源,很多人就说徽班进京,但是估计说的人心里都在犯嘀咕:徽班是唱徽调的,怎么成了京剧起源了?

“花雅之争”,是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其实在京剧成为国剧之前,戏曲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昆腔。皇室和士大夫阶层认为它比较雅气,叫雅部,而其它的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就称为花部。

乾隆中期,随着属于花部的地方戏种兴起,花部和雅部就为戏曲的统治地位产生竞争。在竞争中,虽然皇室竭力地扶持昆曲,但是在花雅之争的长期拉锯战中,昆曲终于败北。

徽班进京后,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这样形成了京剧。简单的说,就是部分花部融合后成了京剧,打败了昆曲。

由于京剧的唱腔主要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西皮二黄合称皮黄,所以京剧也叫皮黄戏。

如果说谭志道是京剧形成初期的重要人物,那么他的儿子谭鑫培就是京剧走向成熟期时的一代伶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