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喑,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译文】即使我与你进行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肯定对,我肯定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肯定对,你肯定错吗?是我们两个人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错的呢?还是我们双方都对,或者都错呢?我与你都不知道,然则人本来就是昏暗不明无话可说。我们请谁来评判是非呢?假使请观点和你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你的观点相同了,又怎样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我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我的观点相同了,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来怦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不同,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相同,又怎么能怦判呢?那么我和你和其他别人都不评定谁是谁非了,还等待谁来评判呢?” “什么叫做和同于天的头绪呢?”就是说:“有是就有不是,有对就有不对。是的如果真的是是的,那么是的不同于不是的也就不须分辨了;如果是真的对的,那么对与不对也无须争辩。千变万化的争论之声等待人们的评判,与不等待的都是一样。和同于天的头绪,凭借于长时期的推演,所以可以穷尽一生。忘掉生死岁月忘掉是非仁义,就能终止于无穷的境界,所以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穷尽的境域了。” 【说明】这一段是说事物是相对的,是非是无标准的,而且是不可认识的。只有和同于天的头绪,凭借于长时期的推演,穷尽一生,忘掉人世间的是非仁义,终止于无穷的境界。如果要想求得是非标准?今生今世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说,这个人世间根本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因为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所以认识事物就不同。实际上,庄子有些偏激了,要想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当然不可能,但若是统一一群人的思想,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人们(或者绝大多数人)都一致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只是人们在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不大一样,但这是可以统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