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世博源)“摩天组屋”:普通新加坡人的豪宅梦(组图)

 tonyabbs 2012-04-30

寻找世博源)“摩天组屋”:普通新加坡人的豪宅梦(组图)

2010-04-27 09:10:00 来源: 东方网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东方网4月27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世博会新加坡馆像一个音乐盒,展示主题叫做“城市交响曲”。馆内的主题展区也都与“音乐”有关。等待区的“狮城交响曲”为参观者展示新加坡市民的生活。二楼的“城市交响曲”视听区中会播放新加坡馆的主题曲MV。三楼的“花园回旋曲”更加绚丽,各种植物组成一个热带花园。

  音乐盒的创意,反映了新加坡的现实,它是欢乐的,它也是精巧的。因为新加坡土地有限,人口密度极大。正因为如此,新加坡政府的组屋政策,更值得借鉴。2001年8月,当新加坡政府宣布将位于城市中心丹戎巴葛并面朝大海的两座组屋重建时,很多人都相信这块地处金融区的黄金地段会卖出一个好价钱。然而,这里将建造的七座摩天大楼,事实上只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给普通居民居住的政府组屋。换句话说,这些房子不过是享受着政府补贴的公共住宅。房屋的售价,只有周边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

  2009年12月,七座摩天大楼已然矗立海边,设计师还巧妙地用天桥将这七座大厦在26层和50层分别连接起来,并在天桥上设置了“空中花园”。
(寻找世博源)“摩天组屋”:普通新加坡人的豪宅梦(组图)
4月24日,上海世博园区,试运营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中影音室里四格屏幕正在播放新加坡馆主题MV。
(寻找世博源)“摩天组屋”:普通新加坡人的豪宅梦(组图)
位于新加坡城市中心丹戎巴葛附近的一组政府组屋。目前,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比市价便宜很多的组屋内。
  CBD建政府组屋

  丹戎巴葛“摩天组屋”所在的区域,不仅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也是繁忙的丹戎巴葛港的所在地,目前的港口契约将在2027年到期,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划,港口契约到期后将不再续约,而是将这一区域开发为一个高尚生活区域。将这一区域称为新加坡的外滩,一点也不过分。站在“摩天组屋”上,不仅能够将新加坡一览无遗,也能够看到圣淘沙岛和周边的海景。新加坡政府把这块黄金地块拿出来,发展政府组屋,也表明其意图在未来仍然大力推行政府补贴的居住模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教授亨利表示,“居者有其屋”被证明是新加坡最成功的政策之一,新加坡也是目前世界上房屋自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央商务区域内建设新型的现代组屋,表明新加坡政府仍然会坚持这个已经有50年历史的政策,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有质量的生活保障。他表示,除了组屋外,新加坡也非常注重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和更加有效的医疗保障,以及更加友好的对外国移民和工作者的政策,以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新加坡仍然能够保证其亚洲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空中花园走廊”

  一般来说,组屋建设往往选用最简单的建筑结构,以保证将成本降至最低。但是,为了这项具有代表意义的组屋计划,新加坡政府破天荒地为组屋举办了一次设计大赛。由于地块处于市中心,其9.28的容积率相当于每英亩的土地上要放置将近300套住房,这种建筑密度相当于普通组屋的3倍左右。摩天大楼式的设计几乎是每家建筑师事务所的必然选择,而政府也希望建造更加气派的“摩天组屋”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入住政府组屋。

  最终入选的ARC建筑事务所则凭借着大胆的“空中花园走廊”的设计拿到了这项组屋工程。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在组屋的第26和第50层分别架设空中天桥,将七栋组屋联系在一起,而天桥上则种植各种植物,使其成为“空中花园”。巧合的是,尽管设计者并不相同,但是世博会新加坡馆的一个设计巧思也是在新加坡馆的屋顶上设置一个“空中花园”。

  负责“摩天组屋”设计的邱平明表示,当时想到空中花园,并非完全由于其概念独特,而是囿于土地面积实在太小,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空间和绿色,既然地面公园不可行,“空中花园”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而用天桥把“空中花园”连起来,则是希望能够更多地利用空间。用了天桥这个构思后,“摩天组屋”在26楼拥有600米长的跑道,可供居民日常跑步健身,而在50层顶层则拥有一个步行区域。此外,七栋建筑被连接起来后,由于很多设施可以互相使用,也可以减少各项公共设施的整体数量,以留出更多的空间。

  在房屋外观的设计上,设计师选用了“电源插座式”的构思,即在一套组屋内若干个窗户上,分别设计凸式落地窗、有绿色植物的落地窗和阳台等不同结构,使之看起来像一个电源插座上功能不同的若干插头。

  “摩天组屋”建造期间,很多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向地产中介打听,怎样才能购买到这个豪宅单位,当得知这是一套仅供新加坡中低收入人群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后,很多人都深感惊讶。

  普通人的豪宅梦


  “摩天组屋”从2004年开始向公众出售,尽管其地点优越,并且设计精巧,但政府为其的定价仍与一般组屋售价相近。有意购买该组屋项目的新加坡公民,需要提前递交申请,最终购买者由建屋发展局(HDB)通过抽签产生。经过多次发售,到2009年最后一批组屋发售时,其价格已经比最初发售时提高了50%,为每套45万至65万元新币,但这一价格仍在多数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只有周边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2009年12月13日,第一批居民领到了“摩天组屋”的钥匙。

  在2009年12月13日当天拿到钥匙的May对记者表示,她和丈夫在2006年申请这幢组屋的四房式单位,当时的价格在30万元新币左右,她跟丈夫两个人的月收入差不多在7500元新币,还贷的压力不是很大,她计划装修之后入住自己的新居,同时也计划在2012年生小孩。她高兴地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新加坡人,从来没想到能住在如此市中心的地方,尽管未来仍有房贷和孩子的消费压力,日常生活消费也在不断上升,但凭借夫妻两人的努力,肯定能够让生活过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