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揉肚心悟·医论杂谈

 在水一方2 2012-05-02
揉肚心悟·医论杂谈
2008-11-08 12:24
古今之本不同论

《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流。灌其根而枝乃茂,澄其源而流自清,此乃治本之良策。故为医者治病,必究其本,非此不得其要。然本有先天后天之分,古今所论不同,各有其由。

   盖圣人以脏论本,故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所当然,无可非议。今笔者则以源道论本,故曰:“脐为先天之本,肠为后天之本。”经纬之言,自然之理。

   脐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始生,先结胞胎,一茎透起,名曰脐带,赖母气而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入脐而成人。故中医认为:脐是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同时又是母体为婴儿输送营养,维持生命的通道。《医学源始》中说;“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脐通诸经百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生命之根,先于肾,故曰先天之本在脐。

   肠何以为后天之本?统而言之:

     1.盖古人用心良苦,五脏六腑惟肠称道,道之要意本也,根也,源也。故肠即为道,理当为本。

     2.肠者道,非常道,脏腑之道,气血之道,津液之道,水谷之道,生命之道,健康之基石,生命之源泉,无为而有为,平凡而伟大,莫胜于此。

     3.余积五十年之经验,为人治病,无论大病小病、急病慢病、还是疑难之症,皆以脐肠为本,揉而治之,如桴击鼓,未病已病异病无一不应,一法多治百病皆愈,名曰神仙一把抓.,其理何在,一言蔽之,肠好脏腑安,人生多平安。故曰后天之本在肠。

   上述所言,虽与圣人有别,但绝非独出心裁之谬论,而是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心悟,但补前人之未备,自成一家言,旨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求同存异,促进医学发展。此余一生之夙愿,每每于怀,前思后想,不敢冒昧,今诸于世,必将争论,褒贬各异,五花八门,何去何从?终有公论,但愿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不求一花独放,但愿春光满园。

   附:脐

     1.胎儿出生后,与母体相连的脐带脱落后的凹陷。人的脐在腹部,也叫肚脐眼。

     2.【中医】脐,解剖部位名。①人腹中部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处,本处穴名“神阙”。《灵枢·五色》:“当肾者,脐也”         ②即脐带。《诸病源侯论》卷四十三:“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

   脐的特点和功能

     1.脐,位于腹部正中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侯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名曰神阙。神阙穴是生命居住的地方。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均依靠脐带的供血和营养的输送,以维持胞儿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代中医学家把脐看做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

     2.《会元针灸学》记载:“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天脐带如荷茎,系母之命门,天生一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针灸穴名解》则指出了脐与肠胃的亲密关系:“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仅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为之神也。”故脐为经气之汇海,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主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