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 拓宽未来发展战略空间
本报评论员 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立足于城乡发展现状及现实基础、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调整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大决策。为此,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对2010年工作的部署中,再次明确提出:全域城市化是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增长点,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空间。要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总体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能够与经济发展目标及规模相适应的战略空间。近年,我市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全局出发,顺应城乡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业已形成的初步格局,先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V字型经济发展格局、全域谋划等战略思路。今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中首次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全市上下探索全域城市化新路。顺应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换的趋势,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吸引和增加投资扩大城市规模,通过发展产业推动城市发展,通过增加就业扩大城市人口,使全域城市化成为拉动新时期发展的新引擎。要坚持全域谋划,以国际现代标准和生态理念,推动城市组团化发展,形成各具功能和特色的经济区,实现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为增强城市承载力、发挥辐射力、提升综合实力奠定基础。 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基本格局,我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初步框架包括:由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旅顺口和高新园区构成的主城区组团,由开发区、保税区、金州和普兰店湾构成的新市区组团,以瓦房店、长兴岛为主的渤海区域城市组团及以庄河、花园口、长海为主的黄海区域城市组团。全新的城市发展格局,昭示着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也激发出我市全域(尤其是广大区市县)的发展激情。我们看到,各相关区域按照全市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已迅速调整、制定出各自区域的发展规划。与此同时,黄、渤两海沿岸及广大县域的土地上,经济热度迅速升温。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初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大部分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前三季度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涉农区市县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超过50%,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市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的现实基础及必要性所在。 全域城市化战略,为大连的未来发展画出了蓝图,廓清了思路。加速全域城市化进程,关乎全市城乡每一个角落的发展,也关乎全市城乡每一位百姓的福祉。当务之急,全市上下应进一步深刻认识全域城市化对大连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思想和工作迅速统一到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上,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有关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紧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部门应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打造中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城镇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沿海城市带。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市县应认真研究、紧紧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并完善各自区域的发展规划,做到既服从全市发展大局,又因地制宜、符合各自区域发展特点与实际,避免走弯路、走慢路,强化新一轮竞争意识,争当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急先锋。 加速全域城市化全方位保障及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要按照市委十届八次会议的部署,围绕全域城市化,推进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海通道、轻轨交通、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新老市区及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连接,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主城区经济功能向北转移,强化各城市组团的产业支撑;要探索和推进新市区组团、渤海城市组团、黄海城市组团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调动区域发展积极性;要以重点项目带动全域城市化,让大项目成为全域城市化开发建设的抓手与引擎,形成持续、强劲的拉动力。 确立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科学发展理念。全域城市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民生为本,在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让全域城市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惠及百姓。要坚持生态立市,遵循全域生态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海洋及岸线资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的有机统一。要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区域,加强保护限制开发区域,优化提升集约开发区域,加快形成城市组团、生态植被、公共交通走廊相结合的空间模式。要把全域城市化战略作为我市建设城市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系统健康协调、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民生活健康富裕、全民生态意识良好的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构建以人为本、经济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