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围血管病的防治

 阡陌躬耕 2012-05-02

周围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 余新林 稿源: 甘肃日报  2012-04-24 06:23



  □余新林

  什么是周围血管病?

  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

  因为大家对周围血管疾病了解较少,因此误诊率高,有许多病人由于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而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周围血管病有哪些?

  动脉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栓塞、动脉炎、动脉瘤、雷诺氏病(现象)、糖尿病血管病变、动静脉瘘等。静脉性疾病:包括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等。

  生活中如何发现周围血管病呢?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危险信号发现这些疾病:

  1.疼痛:周围血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表现。如头晕头痛、胸痛、腹痛等。临床最多见的是肢体疼痛。这类疼痛常伴有肿胀、麻木、发凉、皮肤颜色苍白或紫暗,后期发黑坏死。2.肿胀:肿胀是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则肿胀多局限于某一肢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可致肺动脉栓塞而猝死。3.静脉曲张:早期见下肢的浅静脉曲张显露,后期则出现皮肤发黑,肢体肿胀,发痒,最后发生溃疡,形成“老烂腿”长期不愈。4.坏疽和溃疡:凡肢体久不愈合的溃疡和坏疽多与血管疾病有关。5.血压变化:血管疾病可引起局限性的血压变化,如两侧血压不对称,甚至一侧脉搏、血压测不到。肾动脉狭窄可引起持续性的高血压。

  哪些人群易患周围血管病?

  1.40岁以上人群。血管壁老化,内膜壁不平坦,血黏度增高,运动量少,血流速慢。2.恶性肿瘤病人,统计表明此类病人较正常人发病率高20%。3.偏瘫病人,高脂血症病人,骨折、术后病人,血流缓慢,血黏度高易形成血栓。4.长期服用避孕药者。血液抗凝性差。5.严重感染、严重缺水病人也因血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

  患了周围血管病怎么治疗?

  治疗大致分三部分,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血管治疗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方法,它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本病?

  中医古典医籍《内经》说过:“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说在没有得病时预防更重要。

  1.经常运动,可以调动腿部肌肉的泵的作用。2.从事经常站立工作的人应当穿紧身衣裤保护腿部。3.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有血栓形成之倾向者,平时可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4.偏瘫、骨折后等长期卧床者应经常活动下肢,自主活动有困难者,可由他人协助做被动运动。5.孕妇可经常抬高下肢,穿弹力袜保护。6.长途旅行的人,在坐卧铺、乘飞机时要定时活动下肢,做屈伸关节的运动。

  总之,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类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轻者可致功能障碍、残疾,重者可有生命危险。因此,当肢体出现怕冷、发凉、疼痛、麻木,皮肤颜色改变,肢体肿胀、沉重,肢体皮下出现结等,应及时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周围血管病专科医师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余新林,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医学与肿瘤科、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微创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