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鳖子治乳腺癌及各种癌症等

 幸运草wrh 2012-05-02

木鳖子治乳腺癌
  
  爱人56岁时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手术,效果还不错。但10年后,乳腺癌复发,且有转移。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有位中医生建议我们用中药治疗。他给我们开了地桐子(木鳖子),让我们回去磨成细末,和鸡蛋一起炖服。爱人用了这样的方法后,病情没有再恶化,半年来身体一直还比较硬朗。方子如下:地桐子500克,加沙炒至淡黄色、酥透,研为细末,过筛,纸包压去油脂后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克,鸡蛋1枚,拌均匀,炖服。1次/日,用1周;然后2次/日;半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
  贵州 邓颖陶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地桐子即木鳖子,此药性温味苦,有毒。主要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功效。古人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漏、秃疮、牛皮癣等。木鳖子可内服,但外用居多。近年研究发现,木鳖子具有抗癌作用,其抗癌成分主要是木鳖子皂甙、木鳖子酸、齐墩果酸等。临床证明,木鳖子对鼻咽癌细胞、胃癌的扩散有抑制效果,并对多种癌细胞有杀抑作用。临床可配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多种肿瘤。有人采用上方药治疗癌转移时淋巴结肿大(病种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恶性淋巴瘤)38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方中鸡蛋有清热解毒、消炎和保护黏膜作用,据前人经验,木鳖子和鸡蛋一起用,有助抑制木鳖子的毒性。
  提示:木鳖子有毒,炮制后毒性虽降低,但用量也须严格控制。选用上方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栗子茯苓枣粥治小儿口水多
  
  我小孙子今年2岁,小家伙简直就是个“口水兜”,尽管精心保护,但小下巴还是红红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只盼望着他赶快长大些,这样就可能不会再流口水了。后来亲戚中有位长辈告诉我,小孩子流动口水太多是病态,得治。他给我一个方子——栗子茯苓枣粥,让我煮来给小孙子吃。连续喂服1个星期后,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很多。现将其介绍如下: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安徽合肥 朱阿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之为“滞颐”(流涎不收),此证主要是由于脾脏虚冷(或脾胃积热),津液不收所致。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其主要表现有:唾液增多,或流涎不断,浸渍于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被浸润而常湿,且口腔周围可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粥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等。
  (编者注:幼儿出牙时,唾液腺受剌激,唾液分泌过于旺盛,容易出现流涎不止的情况,如果用健脾和胃的方法治疗不见效,应到医院小儿科去看。)
  
   红豆薏米粥治便秘
  
  我是一个便秘患者,有时三四天上一次“大号”,有时要隔一个星期才上一次。整天总觉得肚子胀,没一点胃口。为了缓解便秘,吃了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物。可是时间长了,我就出现了抗药性,以前吃几片药就能上厕所,现在连着吃几次药也没有一丝便意。后来朋友推荐了我一个简单的方法,煮红豆薏米粥来吃。没想到两天就可以顺畅排便了。红豆薏米粥做法很简单,将两者混合着一起煮成粥就行了,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早晚都可以喝。凉了就热一下,方便。我现在每天都喝红豆薏米粥,再也不用为便秘发愁了。
  河南 刘湘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中医认为,便秘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其成因有肠胃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不足、阳虚内寒等。临床发现,因脾虚生湿,湿滞肠腑,导致大肠传导阻滞而出现便秘也并非少见。而采用健脾化湿法可有效治疗这类便秘。
  红豆,又叫赤小豆,性平味甘,有利水、除湿、健脾、解毒等功效,能治疗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黄疸、便血、热毒痈疮等。红豆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类、蛋白质、铁质等,其中所含膳食纤维成分,有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排尿、通便的作用。薏米(薏苡仁)性平味甘,能健脾渗湿、止泻排脓,善治脾虚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水肿、脚气、肺脓疡等。二味合用,具有健脾化湿、调达气机功效,对脾虚湿滞引起的便秘当有一定疗效。但是,肠胃燥热、热盛伤津导致的便秘,或者脾虚无湿,以及孕妇,则应慎服上方。
  脾虚湿滞的主要表现:大便困难(或溏滞不爽),腹胀脘闷,纳呆,困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肛门灼热或腹中热等。
  编后: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安全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