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7)

 李先生图书馆藉 2012-05-02

10.8】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10.9】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以上两条在许多注家眼里是垃圾条,桂本写「四五日」已经够好了;宋本写六七日简直不知道说什么。仲景若写「六七日」是指一个感冒周期,不论传到哪条经;一般人的感冒周期不是一个礼拜就是两个礼拜;如果是写四五日,就是照黄帝内经六经顺传(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理论,表示少阳已经结束了,要传太阴;而六七日是不分经的感冒。所以第八条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已经病过少阳的阶段,没什么发烧,却很躁烦,这表示病没好,转入阴症。

「躁烦」跟「烦躁」不一样,如果是强调「躁」跟强调「烦」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烦」,所感所见的每件事都不爽,是心理上的不爽快,当然肉体也有烦的表现,手脚放到哪里都不对劲,嘴巴也会烦,舌头一直舔嘴唇;「躁」就是有不自觉的多余动作,像抖腿就是基本的躁。烦比较是实热,当然也有例外,当阳被阴缠住不得解脱的时候会烦,那是吴茱萸汤症的阴实,不是躁;躁的感觉为什么属于阴?出自西医的中医恽子愉说,所谓阳虚而阴实的状况会躁,是代谢力低落,心脏力量不够,脑中缺氧,躁的症状是以脑中缺氧为前提,那是阴症。

这一条无法凸显其临床意义是因为人不一定真的会乖乖照传经的次序生病,唯一的是当有人看起来开始出现手足躁动时,这就要想到是脑部氧气不足,要从阴症体质来治。

第九条的临床意义比起第八条更是垃圾了。三阳传完要传三阴了,病人反而吃得下饭不吐,表示没有传到三阴。少阳是要吐的,少阴也是又吐又拉的。但这一条看起来是一个不看病、只看《黄帝内经》的人写的。尤其现代人三阴病照样吃得下饭。

10.10】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少阳弦脉的特质越来越不明显,表示已经平复了。

10.11】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仲景的六经时间跟十二经脉的营气循行时间是不一样的,仲景的六经是人体六个区块的阳气量跟天地之间的对应来论断的,三阳是太阳是中午,二阳是阳明是黄昏,一阳是少阳是清晨,三阴就在半夜。少阳的时间是清晨,所以少阳要好也是清晨。用西医的理论来看也是通的。一般少阳感冒吃小柴胡汤是立即就好,不用等到清晨;但如果是严重的小柴胡汤症,少阳在西医是有个关卡的,就是人在睡醒之前是分泌肾上腺激素、内分泌开始调整的时间,仲景的少阳时间刚好就是内分泌重整的时间,所以少阳区块调整自律神经、内分泌到底有没有好,要经过一个清晨才会知道。

温胆汤(讲义p69

柴胡汤类方补充【温胆汤】(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病后不得眠方二首》

《病源》:大病之后,腑脏尚虚,荣卫未和,故生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而不得睡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卧者,胆冷也。(出第三卷中)

《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方:

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出第五卷中)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胆虚实第二》

胆虚寒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名曰胆虚寒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半夏、竹筎、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虚烦证治》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宋.严用和《济生方》

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复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汤泡七次、竹茹、枳实去皮,各二两,陈皮去白,三两,白茯苓去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温胆汤的医理是魏晋南北朝以后比较特别的论点。温胆汤是从脏腑寒热的角度来处理脏腑寒热跟脑髓的关系。他体现的是《黄帝内经》时代之后,后代医家还能创出可用于临床的虚玄理论,例如胆热就嗜睡、胆虚就不睡,是很虚玄的理论,但可在临床上体现之。

此外,温胆汤的创立也代表开业医师正式向张仲景的柴胡汤挑战。柴胡汤虽然有效,是治少阳病有效,但是治少阳病之外的疾病就有点太过于猛烈。所以后代医家就会不断地在柴胡系统里创一些方,让药物作用在少阳区,可是不要有柴胡的副作用,温胆汤就是很成功的方剂。

柴胡的伟大是走在膜网,亦即三焦区块;后代医家就用植物的膜网来当作引经药,所以用竹茹。温胆汤就是同样可以把药性引入膜网系统去清热、化痰、调整气机的方子,但是它不能治少阳病,但是真正关系到体温调节的少阳还是要用柴胡,也就是要调整脑下垂体、下视丘的功能还是要靠柴胡,但除了关系到体温调节的开关之外,温胆汤等于是把柴胡能做的事情一样一样夺下来。例如胆囊割掉要常吃温胆汤使情绪安定,竹字辈的药物都可以清热,竹茹可以清三焦之热、让心里不烦。

温胆汤出自南北朝的《集验方》,王焘先以《诸病源候论》认为一个人卫气、荣气不合的时候不能睡觉,卫气不能入荣气、阴阳不和,要让阳入阴,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就要用生半夏让阳入于阴,如果是心烦不得眠是心热,要用栀子汤、朱鸟汤;虚烦不得卧是胆冷,胆冷的时候,三焦区块会有一种错觉,身体侦测系统,以为你是躺在冰天雪地之中,如果睡着了就会起不来,所以一直要提醒你别睡着。所以用竹茹清热、用陈皮通气,生姜半夏去痰,吃了之后有调气的功能,三焦上得来,气机下得去。

温胆汤主治:

失眠:温胆汤是一帖无差别可用的失眠药方,当然心烦睡不着、心中懊恼,心乱乱的,还是栀子汤有效,烦得不得了是朱鸟汤有效,如果没学中医的人,一帖温胆汤开下去,十个有七个失眠有效。那三个没效的,温胆汤也吃不坏。所以副作用极小、效果极好。我的失眠只有温胆汤有用,搞到半夜不累,天亮才睡,我那是时差不是失眠。我吃了温胆汤就能够早睡了。而我吃了温胆汤能够早睡的那几天,两个无名指指甲各长出一些白点,表示身体在进行某些调整。而无名指是三焦经。走膜网的竹茹果真走的就是三焦区块。

平定情绪:孙思邈说胆虚寒的人左手关上脉跳得很没力,那表示少阳虚,宋朝陈言说温胆汤又治「惊悸」,这等于是温胆汤开始向柴胡龙骨牡蛎汤挑战,膜网区块有不该有的痰,用柴胡跟龙骨牡蛎把它打掉,让人比较不容易受惊吓,某些容易受惊吓的人也可以用温胆汤治当然要放茯苓、茯神之类的药物来安神。到了严用和的《济生方》说温胆汤可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详,这已经是在篡桂枝加龙骨牡蛎的汤症。容易害怕、四肢浮肿、饮食无味等等,温胆汤虽然无法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打败仲景方,可是他却做到仲景的柴胡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小柴胡汤的七成力道。

晕车:走少阳区块去痰。跟小柴胡汤加苓桂朮甘汤比起来,治晕车的效果温胆汤是差不多强。

后世研究方剂的人会说,温胆汤果真是治胆寒的吗?虽然半夏有点热、生姜不算冷,可是竹茹、枳实也是寒的,加加减减,这个方剂也没有比较热,为什么吃了之后胆会比较暖?这也是悬案。所以也有医家说:说是温胆,其实是凉胆。所以说胆虚睡不着,胆热嗜睡,到底有没有临床的价值,这也要存疑。所以这个方子虽然能帮助人睡得好,但不能证明他跟胆的寒热有什么关系。

 

关于朱木通的书

朱木通写的医案集《中医临床廿五年》,前阵子绝版了,还有很多人没买到。学《伤寒》,这是一本很重要的参考书。手边还是有一本比较好。< 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