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广西桂林人。生于1893年,故于1988年,享年95岁,是国学大师级人物中的一个。
梁漱溟幼童期总是病歪歪的,人们担心他难以长命;他后来又长期食素,却能享有高寿。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去探寻一下他的养生之道。
晚年,他曾书写一幅自勉的人生座右铭:“性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及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此外,他主张“少食多动”,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看来,先生的高寿奥妙就在这里了。
除了吃素,梁先生经常喝的是牛奶、酸奶和淡茶,有时也喝少量的红葡萄酒。他喜欢吃水果、干果及各色点心。爱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桃、荔枝、西瓜、甜瓜、柑橘、山楂、杏、柚子、猕猴桃等,干果则常吃核桃、枣等。
先生常食粥,他日记里就提到小米粥、玉米粥、香蕉粥、百合粥等不同品种。早餐常食豆浆、豆腐脑加油条、油饼等,或换食牛奶、面包、鸡蛋。西红柿炒鸡蛋或西红柿蛋汤是他最常吃的,黄瓜、丝瓜、冬瓜、豌豆、豆制品及绿叶菜都喜欢。
他的“少食”含意是:“任何感觉可口的东西都不多吃”,“少食就是不贪吃,只吃八分饱”。他对晚辈亦这样要求,以至于孙子每次与他外出,回家都要在奶奶面前喊“饿”。
“多动”指什么?梁先生的解释是:“对我来说,即在天明前后,起床下地之前,在床上做锻炼活动,包括多种动作,主要有搓腰身、搓脚心、搓足三里;揉腹部;用手指扳脚尖……”起床后及饭后是散步。而“最好的一种健身活动是打太极拳“。甚至在“批判”他的时候,在中途休息期间,梁先生也会旁若无人地打起太极拳来。
关于淡泊、平和,梁先生说道:“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郁积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健康。所以说气平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他对一般事项是不去计较的,更不去追求富贵荣禄;若面对不平,他又无所畏惧,该呼则呼。
梁先生即使年逾九旬,仍具有超人的记忆力。他能复述在延安相见时毛泽东的整段讲话;能讲出几十年前朋友的住址和电话号码。这显然得益于他的不断学习与思考。而不断学习与思考,不仅增强了他的记忆力,也成就了他的“大家”地位。
有趣的是,他在卧床期间不是去背诗词、背语录,而是背《金刚经》。他认为这样做没有宗教上的意义,而是为了促使自己的内心宁静、淡定与平和,利于康复。
据《名人寿星珍档》
黄建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