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理解梁漱溟说的「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Wdjljjfj 2018-02-17

“做学问的八个境界”是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演讲上提出来的,演讲原题名为《如何成为今天的我》,先生根据自己治学经历讲做学问分为把各层次,具体内容我摘录如下:

(一)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

(二)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

(三)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

(四)学然后知不足

(五)由浅入深便能以简御繁

(六)是真学问使有受用

(七)旁人得失长短二望而知

(八)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

此外,先生还提出了“盖学至于高明之域,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然但得心思剀切事理,而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

其实这八点理解起来都很简单,对以上八点稍作分析,先生说“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这篇演讲虽已过去近百年,其中的治学途径及态度,却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今的尤其是从事学术科研的教师,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仍能让人从中获益良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