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拿坠楼当最后的归宿

 空间网 2012-05-03

“坠楼身亡”这个词不仅沉重,代表着一个血淋淋的悲剧,更让人惊悚的是,这样的“空中自由落体运动”在新闻报道出现得如此频繁。2月末北京育英中学一位高二女生裸身从教学北楼四层窗口跳下,中国传媒大学一位日籍研二女生因疑失恋坠楼身亡,前段时间一位14岁女生因为不满学校强迫剪短发在自家五楼窗户跳下。跳楼的悲惨事件在新闻报道中从来不缺,也总是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屡屡上演。

跳楼身亡的悲剧事件在不停不停地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直到我们开始对它们视而不听、见而不闻。 屡屡抢镜的跳楼自杀事件,在这个乱象丛生的社会,在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心理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一杯生活的死水。不管大众的视角如何,坠楼身亡本来就是一个再悲剧不能悲剧的生命归宿。对逝去的人而言,或许是一痛快的解脱,他们可以挣脱世间不尽人意般的烦恼,展开自由的灵魂驶向心中美好的天堂。不要以为他们得到解脱,他们身边的亲人好友该怎么办呢?当触目惊心的血泊流淌在地面上,我们不要麻木,取而代之的是睁开双眼正视,该引起我们强烈的思考。

这是个人的问题,终究也会归纳到社会的问题。不是他们不怕死,只是他们短暂“视死如归”的盲目勇气占了上风。像新闻报道的死者王某,因为跟男友康某吵了一架,就立即从5楼纵身而下,抢救无效身亡。王某的情绪占了自己理智上风,那种不快的心绪对她说是个恶魔,比死亡这种“恶魔”强大成千上万倍。因为情绪恶化,丧失理智,我们只能无奈做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他们的死亡跟他们个人的意念密不可分,在个人缺陷意念的背后,隐着对社会的危患,这又何尝不能从社会的层面来分析死者的缘故,从社会的角度来杜绝这类不理智的行为。

社会组织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跳楼坠亡事件,不能死板地一味帮助死者家属处理后事。除此之外,必须抑制这些社会隐忧。在公民的教育中,社会多给大家作生命方向的指导,引导大家爱惜生命,懂得生活,追求向上的目标。当个体遇到生活不如意的事儿,也就不会弱不禁风挫败在情绪面前,相反是增加对生活怀抱强烈的自信与乐观。

坠楼身亡不是新鲜事,我们却要依旧保持着对它深刻的思考,杜绝悲剧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