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膳食用有讲究

 马脑壳 2012-05-04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食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血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饴糖)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藻、海带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等)能渗利小便。
   2.良药可口,服食方便。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的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
   3.优选药材,科学烹制。选购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均不能食用。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一般食用无不适气味的中药时,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
  4.适量有恒,有的放矢。“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