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头下的陷阱

 雪峰读书 2012-05-04

舌头下的陷阱

 
王萍萍
-
 
  舌头是一块柔软的肌肉,同时也是锋利的刀刃。它鼓动众口可铄金,积聚谗毁可销骨,它能屈能伸,能正能反,阴阳不定,杀人无形,只要一不小心,你就可能遭遇暗算……
  
  涨薪战役中的“炮灰”
  
  小安是公司新招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公司按照最低级别给他定了工资——每个月2500元左右。工资虽然不多,可也能够保障他一个人在北京的基本生活开销。刚开始的一个月,小安工作热情饱满,什么活儿都争着做,可是过了不久,他心中的天平就开始失衡了:我累死累活拼命干,却只挣2500元;其他人对工作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却拿六千多!小安心中的不满很快形于辞色,好几次跟同事透露出加薪的愿望。
  部门其他同事对小安的想法很是赞同,而且热烈响应,很多人甚至在小安耳边嘀咕着各式各样的小道消息: “小李也是和你一起进公司的,他就能拿40D0,活还没你干的多!”“公司肯定欺负你这种应届生!其实你工作做得很好,不比有经验的人做得差!” “跟经理提加薪!凭什么让人剥削!”在大家的鼓动下,小安很快就写了一封请求加薪的邮件,直接发送给总经理。
  其实,小安作为一个新员工,暂且不说自身能力如何,仅因为对公司各方面还不了解、不熟悉,其工作效率也是有限的。况且,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虚心学习各项业务,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所以,尽管小安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很多,但是他的付出和创造出的价值可能还是不成正比,因此,仅凭自己的付出来评判自己的所得多少,是不恰当的。本来,如果有一个远见卓识的朋友,听到小安的抱怨,应当提醒他多动腿,少动嘴。可是小安碰上的同事却没有一个理智的“思想者”,而是群起鼓噪,煽风点火,生生把一个羽翼未丰的菜鸟推上了“加薪战役”的前线。
  且说总经理打开邮件,顿时一拍桌子,高声说道: “绝对不加薪,今年都别想!”总经理的这一高声断喝,传播的速度比风都快。又有很多“好心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安,小安脾气也不小,连夜写了辞职信决定走人。
  小安走了,总经理暗自觉得有些可惜——本来想锻炼锻炼这个年轻人,好让他将来担当技术骨干的,没料到他未到两个月就放下手中的工作走了……
  总经理让HR经理调查小安离职的“幕后原因。”被调查者纷纷表白,自己与离职人员无关,之所以最近频繁出现人员流动的原因,都是因为工资偏低。最后,总经理为各位“忠心留守”的员工都上调了工资。
  
  危险的“攻守同盟”
  
  根据心理研究,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即某时某刻只能注意一个对象。大家经常批判的“推过揽功”,就是利用人类注意力的这一特征而实现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大家都是凡人,工作中就难免出现失误。但是,有雅量容忍下属犯错的领导却有限。于是,本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有几个领导能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向上级解释工作失误的原因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啊!
  小赵为人敦厚,勤劳肯干却不善言辞,对于领导的指示能够执行,但是并不懂圆通,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小赵的直接经理小孙恰恰和他个性相反,是一个“灵活机智”的人。一次,孙经理没有仔细审核合同,使小赵经手的一份合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疏漏,造成公司的一笔业务亏损。总经理闻讯非常恼怒,一定要将责任人严办。孙经理虽然心中忐忑,但是毕竟是经过风浪的人,他在第一时间跑到总经理办公室,向领导保证调查整个事件,并建议召开检讨会,将总经理的意见下达到部门中的每个人。
  草拟合同的小赵听到消息,登时慌了。虽然合同出现重大失误,但是他是听从孙经理的话才贪图快捷,没有按照流程办事的。于是小赵立即找孙经理商议办法,孙经理苦口婆心地指点道:“小赵,你也是老员工了,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了如指掌,现在出现重大失误,如果是其他员工,我肯定没有多余的话就让他走人。但是你平时一向工作努力,我还是会向上面争取给你机会的。话又说回来,这件事我也有很大的责任。这样吧,你跟总经理解释一下,我也向总经理低头认错,咱们分担这事的责任,事情就应当好办一些。”
  小赵听后依言行事,主动找到总经理,解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诚恳地坦白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总经理听罢,没有说话。第二天,总经理找孙经理谈话,想听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包括对小赵的处理意见。孙经理说: “小赵是老员工,出现这种工作失误非常不应该,而且听说其他部门对他的意见很大。据说小赵曾经出言顶撞客服部经理,气得客服部经理发誓再也不和小赵打交道了。”
  这几句话的确具有杀伤力。部门出现重大失误,其经理起码监管不力,何况员工的错误是在其授意下发生的,部门经理更是难辞其咎。但是,孙经理在解释错误发生的原因时,却将总经理的关注点悄悄转移到小赵身上,让总经理的不满情绪有了一个明确的靶子——这是以牺牲小赵的前途为代价的。最后,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了,处理决定也公布了——小赵被辞退,黯然离去,而孙经理呢,仅仅是挨了批评,说“不能给自己部门的人护短”。这句话,当然是孙经理向临行前的小赵表白的。
 
 借口的威力
  
  小杜是公司技术开发部门新上任的主管。在这家公司里,有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简直就像“一个被猫爪子抓过的毛线团”。公平地说,这不能怪小杜,因为这是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后遗症”。但是,作为技术主管,小杜有责任改善这种状况。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公司领导问及小杜能否尽快解决那些技术难题时,小杜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
  可是,半年过去了,技术难题依然卡在那里,越来越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小杜也真的着急了,可是解难题哪里有拍胸脯那么简单?小杜只好改变策略,把技术难题下放到部门的各个员工身上,每个人负责一项。但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庞杂,需要密切的配合,在这方面,小杜完全没有经验。在公司例会上,小杜的工作进度缓慢,不少问题有头无尾,难以完成。但这并没有让小杜难堪。他的理由一大堆,当然,这些理由全是与别人有关——“现在的大学教育水平实在有限,那个新的程序员竟然完全不了解以前的语言!”“张伟没有工作热情,交给他的工作总是拖延,没有一件完成得了!”“李健技术能力不足,什么问题都来找我,我哪有那么多功夫给他解释?”
  小杜的抱怨经常在公司领导的耳边响起。领导找员工谈话了解情况,员工们说,小杜给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常对他们讲:“你们要是做不了工作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就请走人!”
  虽然话不中听,可领导们对小杜的工作态度还是很满意的。于是,小杜每天的工作从“组建团队解决技术难题,指导下属员工的工作”渐渐变为“筛选简历,面试候选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小杜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换了三批下属团队,而且问题的根源也变成了“人才难寻”,“员工流失”等人事问题。小杜每次换人,公司领导都把人力资源部经理训上一顿:“要严把面试关啊!难道就不能开拓一下新的招聘渠道?”
  其实,懂软件编程的行家都能明白小杜抱怨中的不合理成分,也能知道人员流动真正的原因。但是只要存在“是”与“非”,关键就不在于谁是与谁非,而是领导相信谁的话。所以,小杜部门的人员流动,最终让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专员也是每两个月换一个。
  凭心而论,要说“话多”的人心肠有多么歹毒也是不公正的,很多时候大家在说“闲话”的时候并没有预测自己话语的力量和事隋的后果,只是随口说说,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就不得不断调整自己的“闲话”,让自己处于有利的形势。所以,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应知道舌头下面有陷阱,一不小心,可能就要掉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