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彩石民俗之冬至

 悠悠往事书屋 2012-05-04
                     冬      至

西彩石民谣: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和夏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成书于夏代的典籍《夏小正》载:“十一月,……日冬至,阳气至”,冬至之日已俨然与书中。古时的冬至是一个祭祀上天和祖先的日子。《周礼·大司乐》云:“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意思是说,按周代礼制,冬至这一天国家的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奏乐祭天,乐奏六章,则天神降临,即可以进而礼神了。到了汉代,冬至之礼仪日繁,甚至演变成百官放假的节日。《后汉书·礼仪志》:“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至此,冬至日朝中百官“绝事不听政”,放假在家安度冬至。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冬至一节则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看来宋代的京都汴梁冬至日家家穿新衣戴新帽,置办酒宴祭祀祖先,官府亦放假往来拜贺,像过年一般热闹。至于明清,冬至日节俗更浓。康熙《济南府志·风俗志》载:“仲冬十一月冬至,日极南景(影)长,故谓之‘长至’,又为‘履长节’。唐宫中以女红揆日长短,冬至后比常日添一丝之功,杜子美诗‘刺绣五纹添弱线’是也。京师朝贺庆拜如元旦,礼亚于岁朝,故又曰‘亚岁’,各直省郡邑以是日设龙亭拜贺,属员参上官。亦有以是日祀祖先者,济属诸邑多不行此礼也。”道光《济南府志·风俗志》云:“仲冬月冬至日缙绅随地方官诣万寿宫,忘阙朝拜,士亦投刺拜贺,弟子礼于先生。”可见明清时期京师及直隶各省过冬至朝贺庆拜礼节仅次于过年,故曰“亚岁”。但离京城不远的济南一带冬至习俗远不如京师及周边诸省隆重,省城的官员乡绅这一天也无非是到万寿宫祭天和遥拜朝廷,文人雅士之间互相送送贺卡,学生向老师请请安,至于下属各县则几乎没有过节氛围了。

旧时西彩石所隶属的章丘一带冬至习俗正如《济南府志》所言之“济属诸邑多不行此礼”,莫说比之京师的“亚岁”热闹景象,甚至比省城的“投刺拜贺”和“礼于先生”都要淡化的多,淡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是在过节。故而在清代多部《章丘县志》中,均无冬至节日习俗的记载。尽管如此,西彩石民间冬至亦属二十四节气中可以作为节日过的三个节气之一,与之比肩的另两个节气分别是清明和夏至。除此以外的二十一个节气,在农家只不过是标示气候和农时变化的符号,而不是节日了。冬至日让人觉得像过节的最重要标志是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旧时的西彩石农家生活普遍比较困苦,水饺这种现代人已经不屑吃的食品却是只有过节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的美食,平日里难得吃上一次。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过节才能吃饺子,反过来吃饺子也应该就是过节了。每到冬至这一天,农家不论贫富几乎都要吃一顿饺子——尽管饺子皮是“掺假”(西彩石人称做饺子皮时在面中掺入适量地瓜面为掺假)的,饺子馅也是农家常见的红白萝卜、白菜和大葱的。每逢此时,充满节庆喜悦的人们一边包饺子,口中一边不断嘟囔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谚,可见人们从心底里也是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过的。至于为什么冬至这一天人们要吃饺子呢,或许在久远的过去西彩石一带也流行热闹非凡的冬至节俗,只是后来随朝代更迭和居民的迁移而逐渐淡化,穿新衣戴新帽朝贺祭祖的“亚岁”习俗随之失传或移至他日(例如祭祖习俗移至农历十月一等),仅仅保留下了吃饺子的食俗。由于水饺形状似人的耳朵,山东西部地区的居民甚至干脆以形状称之名为“扁食”。故冬至吃饺子的另一个说法是,这一天吃了饺子在接下来的“数九寒天”中冻不掉耳朵。

冬至以后便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西彩石人用“数九寒天”或“十冬腊月”来形容严冬这段时间。“数九寒天”开始于冬至日,即从这一天开始“数九”,西彩石称之为“交九”。“交九”后每九天为一九,一直数到九九,计八十一一天,每一九都有相应的形容词来比喻冷暖变化,故而形成一首“数九”歌谣,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西彩石人口中的这首歌“数九”歌谣与全国流行的《九九歌》几乎一字不差,或许是受到民国时期一篇小学课文的影响。西彩石村民国十七年建起了国民小学,念洋学堂的孩子很多,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村中许多家庭尚遗有民国国语课本,记得书中就有这首《九九歌》。从《九九歌》中每九的气候冷暖程度变化看,最冷的应该是“三九四九冰上走”时期,即在“三九”和“四九”,故而西彩石亦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三九严冬季节寒凝大地,西彩石村内村外大大小小的水湾都会结出尺把厚的冰,孩子们乐得跑到冰上或滑冰、或玩冰爬犁、或抽陀螺发疯似地玩耍。那时西彩石以南的狼猫山水库几乎每个冬天也会结很厚的冰,去大龙堂赶集的人们都会抄近路推车挑担往来于冰上。只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气候变暖,农村的水湾也几乎冬季不再结冰,这种景象也难得一见了。至于旧时人们口语中常说的“数九寒天”、“十冬腊月”等形容严寒的词语,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家生活的改善渐渐被人遗忘。在西彩石还能用上“十冬腊月”一词的或许还有一首名曰《尿床女婿》的童谣,即:“说了位大姐本性黄,找了个女婿好尿床。十冬腊月里上了冻,冰冰①凌子尺半长。五黄六月里化了冻,蛤蟆蛙子②闹朗朗。婆婆过去洗洗手,公公过去洗脊梁。小叔子跳下去洗了澡,逮了鲶鱼呱嗒嘴,逮了个鲤鱼扛着枪。”

西彩石民间与冬至有关的还有量日影预测年景的习俗。旧时每年冬至日有心人便在天井树一把白布尺,正午时分将尺子投在地上的影子两端头做一记号,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日影的长短,并依据影子长度来预测来年的年景丰歉。相应的一句口诀是:一尺七,饿煞鸡。一尺八,不大差。一尺九,家家有。意即日影“一尺七”主来年歉年,“一尺八”主平年,“一尺九”主丰年。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远离西彩石而去,这些传承了数百年的冬至习俗也逐渐在民间消失了。

注:

①冰冰,即冰,冰凌。冰冰,西彩石土语发音为dòng  dong。另,西彩石土语称“结冰”为上冻,结成的冰曰“冰冰”。

②蛙子,即青蛙。蛙子,此处西彩石土语读音为wái zi。辨析:蛤蟆,广义的蛤蟆指全部蛙类,包括癞蛤蟆、青蛙等;狭义蛤蟆指癞蛤蟆。蛙子,专指青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