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 | 冬至大如年,怎么过?

 老鄧子 2017-02-03


冬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冬至受到极大的重视,古人通过各种方式庆祝,有些习俗流传至今。冬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过冬至吧~


冬至为何大如年?


冬至日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使得这一天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从冬至日开始,白天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自夏代开始, 人们便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一年的开端和生命萌发的汛期。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自然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如何庆祝冬至?


1

祭天、祭祖

祭天

冬至时节的祭天活动是一个特定的天人沟通仪式,依照天圆地方的原则,冬至圜丘祭天,夏至方泽祭地。历代帝王均将冬至视为盛大的朝仪活动日,其被称为“国之大典”。在冬至这天南郊祭天,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共贺佳节。


祭祖

在寒风凛冽的时候,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节点,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并且在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对族群关系进行再确认,从而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这种年终祭祖习俗历代传承。东汉民间,冬至节前数日就清洁斋戒,冬至之日,以黍米与羊羔祭祀玄冥之神与祖宗;宋人在冬至“祭享宗禋,加于常节”。明清以后南北民间依然以冬至为祭祖日,“清明扫墓,冬至祭祖”成为通行的民间俗语。


2

贺冬拜节


古人很看重冬至,大年、寒食、冬至并称三大节。冬至被视为“亚岁”。唐人又以“小岁”称冬至,白居易在《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中有“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的佳句。宋人最重冬至。冬至在民间生活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故民间盛行贺冬拜节,互送节物,举杯相庆的风俗,一如后世的新春佳节。冬至日亲戚间相互拜贺,特别要拜贺尊长,称为“贺冬”或“拜冬”。唐人杜牧以诗的语言记述了他在冬至日接受小侄拜贺的亲情:“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履长

古代冬至有“履长”之贺,还有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三国时魏国曹植《冬至献履袜颂表》云:“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袜,所以迎福践长。”


冬至很早就有了祈寿添岁的民俗,老人是家庭的尊长,更要为老人延寿。为老人祈寿的民俗之一是,妇女给家里的长辈奉献新作的鞋袜,古代称之为“履长至”这种习俗是晚辈在向长辈表示孝心,年轻后辈及时给老人奉上新鞋新袜,帮助老人过冬;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这样的献履仪式,使老人们在新岁之始,以新的步履与时俱进,健康长寿。


敬师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冬至之日“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元旦。师,就是老师。这种冬至节敬师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


民国《虞乡县新志》:十一月‘冬至’即‘冬节’。关门闭户,以养微阳。俗掘蔓菁晒干,以为药物。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先师。学生各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为‘豆腐节’。


3

冬至食品,燕园寻觅


庆贺冬至的食品有着顺阳助长的象征意义。其中从文化积淀层面上来说,最典型的是馄饨,当代最流行的则是水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天提到的四种冬至食品,在燕园的食堂里都能找到哦,我们一起品味这些北大的冬至美食吧。


馄饨

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现今四时皆吃的馄饨在过去是冬至的专门食品。古人认为冬至阳气虽生,但阴阳包裹,阳内阴外,正与夏至相反,夏至食粽是为了剥阳释阴,冬至食馄饨则是为了破阴释阳。馄饨形如鸡卵,颇似阴阳未分时的一团浑沌,在阳气始生的冬至日,人们食用馄饨,以模拟的巫术形式,破除阴阳包裹的混沌状态,支助阳气生长。民间还因馄饨谐音混沌,意即糊涂不开窍,于是说吃掉馄饨,“可益聪明”。


农园馄饨



水饺

当代北方地区在冬至大多有吃饺子的习俗, 据说是纪念东汉神医张仲景, 他为了不让人们冻掉耳朵, 给大家煮羊肉汤, 形似“娇耳”下锅, 人们在这天吃饺子, 也意味着不会冻掉耳朵。不管是馄饨还是饺子, 形状有相似之处, 其食物的功能亦是相似的。


学五水饺





汤圆

在以米食为主的南方,冬至日吃米面制成的圆形食物 ,称为“团子”或“汤圆”。


学五桂花汤圆



羊肉汤

民国《江津县志》记有冬至日“邑俗多市牛羊肉煮而食之, 谓可以壮体温” 。 追寻其深层次的原因, 有“羊”同“阳” , 人们认为吃羊肉不仅可以缓和身体, 而且还能够支助阳气的生长。


燕南羊杂汤





4

数九


从冬至日数起,所谓“连冬起九”,每九天为一九,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尽,春回大地,天气变暖,这叫“数九”。这是中国老百姓计算寒暑变化的一种方法,表达盼望春天的心情。


很早以来,各地民间都流传着许多因地制宜,反映本乡本土气象物候的“九九消寒歌”或曰“冬至九九歌”、“数九歌”。各地的“九九歌”既是时令俗谚,也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歌谣。



走到今天,冬至也许不再像古代一般得到重视,但这一天对于今人来说仍然有着重拾希望的意义。最漫长的夜,就像是人生中低谷的情绪、困顿的境遇一般黑暗。但黑夜终将过去,明日开始,光明会越积越多,温暖也伴着春天如期而至。这个转折点,我们用食物来寻找幸福,用传承的习俗来感怀先人。我们在最长的夜,期翼着光明的到来,你我都终将和萧索的寒冬道别,迎接下一个春暖花开。



冬至

end




图片:李香花,曾亮,夏子然,曹菲菲

文字:部分参考    

萧放·《冬至大如年——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

郭玲丽 ·《冬至风俗考》

张茜 ·《冬至节俗以及饮食文化的变迁》

编辑:曹菲菲

排版:曹菲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