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兵无形”探微——读《孙子》札记古今中外的军事指挥员,都孜孜不倦地追求“胜兵无形”的最高境界,力争“制敌于无形”、“攻敌于不守”的战场效应。 一、胜兵无形的真谛是胜于无形的高深谋略 《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体系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矛盾”。先在《计》篇中,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智”列为将帅必备素质的“五德”之首。这个远见卓识,在2500年后的今天,尤其符合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后在《形》篇中,竟然又提出“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取得了胜利,却没有智谋的声誉,也没有显赫的功名。这与通常打了胜仗后要宣扬智名表彰勇功的常理常法相悖。 以上,孙武提出了一个有趣而深刻的战争现象:善于指挥作战的人,用兵如神,明明是大智大谋大勇大功,却偏偏让别人看不透悟不清。其奥妙何在? 答案是肯定的:善战者,胜于无形的高深谋略。智足多谋,智是谋的核心。高明的指挥员,凭藉自己的超人智慧,巧妙地运用“正合奇胜”、“避实击虚”、“示形骗敌”、“择人任势”、“顺详敌意”等谋略原则,消之于未然,转之于不觉。谋求“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战场效应,赢得了“全胜”或“战胜”,结果呢,使敌人打了败仗还看不清真象,甚至自己人也一时难以捉摸透,短期内不理解其深谋远虑。这是一种何等高明精湛的指挥艺术啊!所以,“胜兵无形”谓之神。 二、胜兵无形的直接表现是以“微妙神密攻守之术”制胜 《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出:“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由此,《十一家注孙子》的何氏提出并回答了一个问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安得无形与声哉?使敌人不能窥听耳。”张预的注释更有画龙点睛之功:“攻守之术,微妙神密,至于无形之可见,无声之可闻,故敌人生死之命,皆主于我也。”以上可见,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胜兵无形”的战争指导规律还有两个重要含义:其一,运用变化莫测和难以捉摸的攻守之术,才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二是“胜兵无形”可谓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即运用“微妙神密攻守之术”的手段,达到“敌人生死之命,皆主于我也”之目的。这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