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爱的,我拒绝你是为了爱你和爱我自己

 中外比上 2012-05-05

    文:紫合(zihe78517@126.com

 

    自从学习了心理咨询之后,虽然我一直在自我成长阶段,但是,身边有困惑的朋友开始找我的越来越多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看事情的轻重。如果是普通的情况,我会愿意和对方探讨,但是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会推荐我比较信任的咨询师。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朋友,我知道你度日如年,强大的负面情绪无处倾诉,因此,你总想找我谈谈,对于你的信任,我非常感谢,但是,你可曾知道,我对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这样容易造成依赖,对我们双方都有害无利。

    就像我曾经出版的书,曾送给朋友看,但是朋友一直束之高阁,从未翻动过一页。也许她觉得我没有什么高于她的地方,或者她还拿着过去的眼光看我——那时她的状态还不如我呢!因此,我的书,也许就是她书架上的装饰而已,或者成为介绍给其他来客的谈资:我也有出过书的朋友。

    而真正读我的书的反而是那些陌生人,她看了封面、目录和作者介绍后,决心为这场阅读付费,买到家后,找个舒适的时间,仔细去读书里的内容,去深深体会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从而成了知音,成了评论者,或者对我的批评者,无论怎样的阅读结局,她都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的。如果她认为从书中感受到了很多好东西,让她很获益,她也愿意按照我的方法去做,这是很好的;如果她看出我的局限和错误,指点给我,这对我也是一种收获。这样的双方都获益的前提是:她首先斟酌好要为我的书付费,并怀着一种想要得到收获的心情去阅读。

    慢慢地,我不再轻易送书给朋友,除非她很想要。因为我知道,轻易获得的东西,别人往往不珍惜,对人对己,都没有什么益处的,反而轻贱了自己的劳动。

 

    上次去同道新文公司的许姐那里,我们谈到,免费的义务的做咨询或者其他沙龙活动,对人对己,其实受益不大。就有点像我们身在北京的人,总觉得故宫就在身边,结果呆了一辈子都没进故宫里头看看都有什么,反而是外地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看故宫,为了这趟参观游览,她会很早就研读和探索关于故宫的材料、历史,之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到这里,这时候,她在故宫中所观所感,都会一一珍惜,而唯有怀着这样的心,她才能在观赏故宫的时候收获巨大的喜悦,体会到巨大的满足。

    心理咨询也是一样的,在心理咨询中,信任关系,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个“信”,治疗也无从谈起。而收费和限定单次咨询的时间,实际上为了来访者能够得到“不远千里来参观故宫而得到的喜悦和满足”而设定的必要条件。不收费和随叫随到的咨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对来访者起不到什么帮助。

    免费、义务、公益的咨询,就像摆在我们身边的“故宫”一样,即便那里面蕴含着多么高深的文化内涵,多么源远流长的历史经典,因为我们自身的惰性和随时可以满足的心理优势,都阻碍了我们取得更多的收获,也阻碍了我们原本可以获得的成长。这是你我很难克服的人性(当然,有的咨询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案例经验等目的除外,这里并不排除免费的咨询没有效果,只是我认为效果很有限)。

    而付出自己义务劳动的人也很容易心理不平衡:我辛辛苦苦,只为他人,而你却对我挑三拣四;我牺牲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你却还在原地打转;我说的这么清晰了,可是你却还不明白;我都……而你……没有质量的回馈,很容易会让义务付出者感到挫败和恼怒。再说,如果你站在给予者的高度,本身也是对接受者的不尊重。

    你白送给他故宫的门票,或者让他想来故宫时候随时可以来逛,往往换来就会是这样的结果。

    收费和对咨询限定时间,是一种平等、责任和爱的体现,是对自己和来访者的尊重。

    我曾听过一个世界上收费最高的咨询师的故事,他做咨询的时候只说几句话,不超过十分钟。他会问:你来这想解决什么问题?之后用很简短的充满智慧的话点醒下来访者,咨询就结束。

    在来找咨询师之前,来访者会考虑自己的事情值不值得花费这么多钱而去找这个咨询师,自己能解决当然最好,他会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咨询的过程就是来访者自己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靠自己来完成,昂贵的咨询费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承担、自我成长能力);

    而为了不白花这笔昂贵的咨询费,来访者在事前会自己做大量的功课,把要想解决的问题想好,精练出来(“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来”,这是咨询的核心问题,很多人往往搞不清自己来咨询是为了解决什么,白白花费咨询费。而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也会和你探讨要解决什么问题,树立目标,这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自己能想清楚了当然又增强了自我承担、自我成长的能力);

    当咨询师给出简短而精炼的回复和提醒之后,咨询结束。留给来访者深深的回味,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用不菲的钱换来的咨询师的话,从而优异地完成咨询师的作业。也可能把这些话当成自己人生的信条和重要里程碑,这才表明,他听进去了咨询师的话,咨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普通情况下的咨询,咨询师留的作业来访者可能由于成长的痛苦而不愿去很好的完成,不愿面对自己,从而影响了咨询质量。君不见,有的人为了得到智慧,千里迢迢去某崇拜的寺院求签,得到的签的内容愿意去一生去回味,或者成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就是“信”的力量和价值)。

    这个昂贵的咨询,这个简短的咨询时间,当你肯愿意接受,在这之前、之中、之后,你自我成长就已经很好的开始、发展和增强了。这个咨询师也充分达到了心理咨询中“助人自助”的原则,即,心理咨询是帮助别人提高帮助自己的能力。当然,修炼成这样的人生导师,获得来访者如此的信任,是咨询师背后的功力使然。

   

    所以,亲爱的,去接受那些你需要付费的、有时间限定的咨询,才是对你有益处的,这些限定的条件,是对你和咨询师双方的有效保护。

 

     我们因为是同学、朋友、亲戚,拥有很多交叉的生活和过去的记忆,很难建立咨询关系中最重要的“信任”,即便是有一定的“信”,也会担心事后的“泄密”和对彼此生活的影响,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反而让你在极度亲密的关系之后远离我的生活,那样,我将失去你

    如果我对你介入太多,很容易成为你的救命稻草,你只要心里有了冲突有了负面情绪,就可能想到我,从而QQ我,打电话给我,而我,如果每时每刻都陪着你,当你想见到我时随时出现在你身边,看似对你无微不至,但是很可能让你自己失去自己的判断,我的思想会干扰你,从而让你失去你自己

    而我,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我对你介入太多,我的生活就无时无刻不忧你所忧,虑你所虑,慢慢,我将对你的生活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责任,极端点来说,如果你出了什么意外,那我可能终生将背负内疚的沉重压力。亲爱的,那样,我将失去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在你痛苦的时候,想抓紧我的时候,我会推荐你找我信任的咨询师,我会给你安慰和爱,但是我无法为你做咨询,也没有能力为你做咨询,即使我做咨询,这样的关系中,也是对你,对我无太大益处的,还可能造成彼此的伤害。

    曾经看过一个咨询师写的案例,她的同学在自杀前想到她,来到她家求救,从而,这个咨询师被“观世音菩萨”的朋友的称呼搞的无法拒绝,将她迎进了自己的家,从而这个走投无路的朋友成了她家的一员,她们之间的关系混淆在咨询关系和朋友关系之中,最后,这个同学严重干扰了这个咨询师的生活,而这个咨询师处于无法拒绝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尴尬境地,最终离婚,孩子也差点被害,而这个同学最后自杀身亡,同学的父亲在新年的时候来向这个咨询师问罪,觉得自己女儿的死是由这个咨询师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在关爱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保护自己。我们谁都很有限,谁也不是救世主,我们要允许自己和他人带着缺陷生活,因为我们谁都不是完整的人。

    即使你去做心理咨询,要知道咨询师也只是人生某一段路的陪伴者而已,她不能替代你去生活,而漫漫的人生路,需要你自己去经历那些痛苦和欢乐,你永远是你人生的主角。面对痛苦,虽然很难,但却是心性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你逃避和依赖别人,那你永远无法领悟你人生的所要学习的功课。

 

    当你找我的时候,我会给你适当的安慰和支持,也会陪你去找咨询老师,但是我拒绝你随时随地的召唤,也许看起来,这是一种冷漠和对你的残酷,但是,我这样做,是为了爱你,也为了爱我自己。

    我的拒绝,只是针对你的行为,并非我拒绝响应你爱的呼求。亲爱的,希望你能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