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山有三宝一曰云泉茶(图)

 苏迷 2012-05-05

时间:2012-5-5 9:04:00 来源:城市商报 字体:[ ]

树山有三宝一曰云泉茶(图)

树山村很多农家,都有这样的炒茶灶,坚持传统炒制方法

  相信去过树山的朋友一定对“树山三宝”有所耳闻。从3月底开始一直到7-8月份,云泉茶、杨梅、翠冠梨相继登场,把树山这个苏州近郊世外桃源般的山村,点缀得分外迷人。其中云泉茶,便拥有自己的一群铁杆粉丝。

  □商报记者 吕晓华 文/摄

  名泉之畔产名茶

  山有泉则灵,泉是山之魂。

  树山村境内有3座山岭:树山、鸡笼山和大石山,都是阳山支脉。云泉便在大石山之上。这脉泉水不仅是给了云泉寺和云泉茶一个诗意的名字,更主要的是给这片山林注入了活力。《阳山志》上写:云泉庵在大石,以庵下泉得名。庵下有泉二泓,一为“云泉”,水自石上泻纳小池,最为清幽,有拜石轩、毛竹磴、招隐桥、宜晚屏、玉尘涧、青松宅、杨梅冈、款云亭诸胜;一名“望湖”,又有凝霞楼、石井、石泉。这两脉泉水清凌甘冽,历来为人称道。元代诗僧善住的《游阳山北阜至云泉亭》,就直接描述说,美泉清流,烹茶最佳,以云泉之水煮树山之茶,美事成双,坐云泉亭啜之,三美也!

  树山茶便以“云泉”命名。当地人很自信,有云泉这样的好水浇灌茶树,其茶自然不会差。不仅如此,树山绝佳的自然生态,也为云泉茶提供了绝好的生长环境。放眼茶园,四面环山,大阳山、鸡笼山成了茶树的天然屏障,千亩坞塘,空气潮湿,冬暖夏凉。而且山地土壤富含硒、钙、铁、镁、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更添了树山茶的质量。
云泉茶茶味香浓

  当地人介绍,当时阳山一带所产茶叶,共同组成了在苏州很有名的阳山茶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龙湫茶和文殊茶,便是这一茶系中的重要两支,前者种植在龙湫泉下,后者栽培于文殊寺里,但数量都太少。云泉茶,也属于这一茶系。经过岁月的淘汰,龙湫茶和文殊茶业已湮灭,树山云泉茶却因不断改良,品质日益提升,产量大大提高,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树山村村民介绍,云泉茶其实早在东晋时就已负盛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色泽嫩绿,芽肥匀整,醇爽可口而闻名,曾长期为宫廷贡品。云泉茶有洞庭碧螺春一样的形状、味道、香气和汤色,但老茶客都说云泉茶更加经泡,“沏五壶味不淡茗”。所以对于不经常喝茶的“新茶客”来说,刚开始喝会觉得此茶带点涩,但过后回味却非常甜润,清凉解渴,久泡味浓,喝过之后会念念不忘,并对别的茶提不起兴趣。

  苏州茶叶专家李金珠介绍,尽管历史上阳山茶系很有名,但种植数量一直很少。树山茶真正壮大起来,还是在建国以后。1969年树山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种植面积37亩。1972年统计的产量是50多公斤。1996年注册了“树山”商标,并定名为“树山云泉茶”。如今树山茶园面积880亩,集体经营360亩,剩下的都是农户自己的。树山茶也采用碧螺春和炒青的炒制方法,清明前后采制,大约每亩可产碧螺春16斤,炒青30斤。
 农家土灶炒茶忙

  清明时节下午时分走进树山村,尽管不在煮饭烧菜的点,却可以看到不少人家“炊烟袅袅”。这便是农户在炒茶。上午采,下午炒,一人掌火一人掌灶,这便是树山村民坚持了多年的炒茶传统。一直到现在,村民散种的茶还坚持着这种纯手工炒的老传统。

  马龙根是树山村老的生产队长,也是当地有名的炒茶好手。他家里有6亩茶叶,平时就靠老夫妻两个人打理,新茶开采以后,便在附近村雇十来个采茶工,老马自己则专门负责炒。“炒茶是个耐力活,炒一锅两锅还好,但气温上来以后,一天要炒十几锅,往往要炒到凌晨,累到人几乎磕在灶台上。”至于机炒茶,老马个人是很不屑的。他说尽管机炒省力省时,但哪里炒得出云泉茶独特的香味来?树山村村民,但凡家里有茶园的,全部在自家院子备一个专用灶台,全部坚持纯手工炒的。而且销路很好,都是老客户预订的。

  分散经营,共享品牌。树山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凡是本村登记在册的村民,哪怕是自采自产自销,都可以叫云泉茶。但“云泉”二字毕竟是一块招牌,为防止村民用外地茶冒充云泉茶卖,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的情况,村里采用分散经营、包装统配的特殊经营方式。家中有茶园的农户先到村里登记,根据茶园面积推算一年的茶产量,以此来发放包装。这样既能确保茶农利益不受损,也能更好地保护云泉茶这一共有的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