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与反思

 天雷教育 2012-05-05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宝贤中学  李健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

 网络的无限性

 将本校课前音乐做为导入,请同学欣赏并发动学生与歌曲共舞。

问学生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请一生上台来利用网络现场查出这首歌曲并下载。

总结:我们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再此领略了网络的神奇,它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改变了交往领域、交往对象、交往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呢?

欣赏本校课前音乐,上台来现场利用网络查找并下载上述课前音乐,利用QQ接受一张新年贺卡,感受网络的无限性。

导入新课,活跃气氛

 

过渡

有请我们的辩手们!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辩术,也听一听他们对网络交往的分析和阐述。

 

 

活动一

小小辩论赛

网络的

两面性

学生辩论结束之后,进行小结:双方的辩论非常精彩,认为正方辩论得好的同学,请举手?认为反方辩论得好的同学,请举手?认为正方的观点正确的同学请举手?认为反方的观点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依次统计举手人次。问:上述四问中,前面两问与后面两问题之间有何不同?

小结:欣赏对方的口才与辩术,并不意味着赞成对方的观点。

请2——3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请一探究性学习小组展现他们对“怎样认识网络交往?”这一问题的探究结果。

 

 

介绍辩手,辩论赛开始,双方分别围绕本方观点呈现论据,质疑对方。

突破重点: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它。

 

 

过渡

可见,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正如我们的同学刚刚所说,网络交往对我们发挥的作用到底是利还是弊?要看我们对待它的心态如何?那么我班同学对待网络交往的心态如何呢?情况怎样呢?课前我们的调查小组以此为调查课题对我班54名同学的网络交往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所调查出来的结果如何?

 

 

 

活动二

小调查

 

 

 

 

 

学生展示完后,师再现调查中所发现的本班同学在网络交往中所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调查小组派代表用课件呈现他们的调查问卷、计算所得到的数据以及从数据中所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本班同学自己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三

小组合作探究 (出谋划策)

 

引导、启发……

请两组探究性学习小组展现他们对“中学生应该怎样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这一问题的探究结果。小结:略

小组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活动四

延伸探究

 

请2组探究性学习小组展现他们对“延伸探究”的探究结果。

 

 

 

结束课程

网络无极限,让我们与歌共舞

 

请学生上台利用网络现场查出《与世界联网》这首歌,并播放

 

 

教学效果预测

教师研究性的教与学生研究性的学有机结合于具体的活动中,师生共同一步步将主题挖掘深透。以学生为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欲。课堂气氛会比较热烈,但也不排除有冷场现象出现的机率,因此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调动,真正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探究。此外,教师还需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以顺利整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

教学实录:

导入:播放歌曲《童年》,问学生,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请一生上台利用网络现场下载这首歌曲。

小结:网络这种工具非常神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网络,深层次地认识一下它。

活动一:辩论赛

正方:网络交往利大于弊                    反方:网络交往弊大于利

师问:同学们是否发现了一些问题?

小调查同学四个问题:

①认为正方辩论得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认为反方辩论得好的同学,请举手?③认为正方的观点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④认为反方的观点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师问:①②两问与③④两问有何区别?

生:前者问辩论技巧,后者问观点。

师问:上网有利,论据正如正方辩手们所说,上网也有弊,请反方四辩来呈现论据。

反方四辩来呈现论据:……

师结:上网有利也有弊。但上网一定利大于弊吗?上网一定弊大于利吗?

生:不一定。

师问:什么情况下上网利大于弊呢?什么情况下上网又会弊大于利呢?

生:……

生(余佳聪):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好奇心也很强,有什么方法可以制止未成年人受到网络弊端的伤害呢?

师问:现在我们同学们提出来了两个问题:①什么情况下上网利大于弊呢?什么情况下上网又会弊大于利呢?②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好奇心也很强,有什么方法可以制止未成年人受到网络弊端的伤害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上网利大于弊呢?什么情况下上网又会弊大于利呢?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网络呢?

第一研究小组(赵丽婷)读本组课前合作探究的结果(作业答案)。

第二研究小组(韦伟)读本组课前合作探究的结果(作业答案)。

请第一研究小组,发现自己探究的不足。

师问:中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呢?

生一:……

生二:……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生余佳聪同学所提的问题: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好奇心也很强,有什么方法可以制止未成年人受到网络弊端的伤害呢?谁能来帮助他呢?

生一:……

生二:……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师问:就政府来出力吗,还有哪些人也应该来出力?

生三:……

师小结:……

结束课程

请正方四辩来阐述自己现在的认识……

请反方一辩来阐述自己现在的认识……

宣布课程结束,下课。

教学反思:

一.  本课存在以下问题:

1.  偷换概念

网络≠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的两面性。

2.  本课的重、难点把握错误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本课的难点应该是:如何正确的进行网络交往,发挥网络交往的正面作用。而非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避免对网络进行不当的和狭隘的利用。”

从以上两点可见,教师本人对教材内容(包括概念)的理解欠准确,从而误导了这节课,也误导了学生。

3.研究性教学的对象是:通过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由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次基础上提出问题——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有必要进行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去进行探究——生将研究结果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发现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

教师对研究性教学不甚了解,师包办了学生的所有研究性学习题目的出题工作,且还忽略了所出题目“是否具有探究的“必要性”问题?”这一问题,现发现

这些题目其实并没有多大探究的价值。

4.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明显不符。

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中有一个活动,即 “活动二小调查。学生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自行统计调查数据并将调查结果用课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本应是本课最出采的环节,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呈现出来。

5.辩论赛气氛不佳,操作环节也有些乱。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此并没有需要进行辩论的必要。

当初之所以选择开展辩论赛这一活动是因为:我最初只是有这个设想,并且将此设想告之了学生,发现学生非常激动,全班一致赞同进行。不忍打击学生的这种热情,在进行正式备课时,我当仁不让的选择了开展辩论赛这一活动,之后也没去动“要删除辩论赛这一环节”的脑筋。其实学生的热情没错且非常难能可贵,但我们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不能盲目,必须考虑自己所预设的活动,是否具有“必须要”?是否能充分为本课的教学服务?是否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东西且是明确的、正确的东西?

6.课堂气氛欠佳,学生大致上是被教师“牵”着走,“控制”着走,课程并没有体现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探究性学习主体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7.整节课没有经过试教,也没有让全组同行们看过、听过和研究过,直接就拿出来上显得非常草率、甚至有些自大与乱。集体备课和教师“磨课”的过程绝对不能省略,因为众家之言总会比一人之见更全面,更能发现问题,我们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往往会犯“自己的孩子左看右看都非常好”的错误,从而局限于其中。因此,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案的局限性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二、本课的可取之处

教师本人的基本素质不错,语言的阐述和归纳较好,教态较亲和。

教师的应变能力也不错,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自己的发挥——只是这种发挥欠妥当。

三、改进措施

1.抓住“网络交往的两面性”这一重点,请学生去收集有关正、反两

方面的网络交往事例尤其是自己本人或身边人的真实事例——请学生展示几则典型事例——对学生展示的这几则事例进行进行分类,哪些是网络交往的正面事例?哪些是反面事例?——问学生: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

——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

2.请调查小组呈现本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

3.围绕调查小组在调查报告中所发现的我班同学在网络交往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刚刚在第1部分同学们所呈现的几则真实案例——尤其是学生所说的自己的亲身经历,发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正确的进行网络交往,发挥网络交往的正面作用?

生合作探讨:……

生:各抒己见……

4.情境探究

上QQ农场偷菜是利>弊,还是弊>利?

生合作探究:……

生:各抒己见……

师发动学生再次进行思考: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进行网络交往,发挥网络交往的正面作用?

生发言:……

师总结: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不能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

5.播放歌曲《与世界联网》,结束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