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石桥乡旅游开发建议 牟红 受武隆县石桥乡委托,重庆理工大学教师对武隆县石桥乡进行了考察和访谈;就武隆旅游和石桥乡旅游问题进行了交流;形成以下建议。望得到政府重视,为武隆旅游第二次创业树立典范。 一、武隆旅游第二次创业创什么? 1. 旅游开发向纵深发展 昨天:武隆旅游发展成就辉煌;今天:我们寻找武隆旅游第二次创业的契机;明天:按照旅游发展规律,武隆旅游出现空间结构的转换和更迭,武隆旅游从发展重点的地理选择上必须向纵深发展。沿着芙蓉洞——芙蓉江——芙蓉湖——石桥湖路线,将游客带入一个辉煌深处的宁静村庄。这个纵深发展地理结构,可能成为典范,带动武隆旅游观光向休闲发展。 2.乡村旅游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把发展农业、工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观光农业等,提高工农业附加值,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这是一种旅游产业导向下的新农村建设。除了考虑旅游的开发,还要考虑新农村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通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一个典范:乡村旅游“自组织”形式 石桥乡的旅游开发,宜选择“低重心启动,自组织开发”。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这是一种与未来旅游需求相契合的开发形式。 “乡村旅游自组织形式”——“乡村生态”概念形成的基础源于广义的生态旅游含义。广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既要有利于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也要保证利益相关者和平共处、利益共享,从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机制——一种发展理念。 它有四大含义: 1.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核心吸引物的生态价值,包括当地乡村自发形成的生产、生活状态; 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在于提供乡村绿色旅游服务,促进乡村文化生态保护,和实现各方利益共享; 3.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4.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容纳的要素:各种旅游服务业态的总和。 生态性是石桥乡乡村旅游产业形成的基石:核心旅游吸引物的生态价值。由此形成乡村旅游产业生态集群,即在特定空间形成的、以有效的乡村旅游供应链和物质代谢关系组织起来的生态化的产业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生物群落的生态属性,会自发组织和演化。 于是,“自组织”的概念由此产生。自组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必须满足四个要求: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系统存在涨落机制。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其具有自组织属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环境存在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今天我们对生态的看法是: 我们不仅需要一朵吸引游客的花朵,我们更需要寻找和造就一片适合花朵生长的土壤。(石培华建议) 三、武隆水乡——一个最乡土的地方 当然,花朵还是需要的,石桥乡的花,要靠作“水”和“乡土”嫁接形成。在结构上补充武隆旅游方式,在功能上完善武隆旅游形态。结束武隆旅游无水或少水现象,营造一片“可以亲近的武隆水乡”。 武隆山中,芙蓉湖里,有一个“水秀石桥”。 1.主题形象 “流水神韵” “大道空灵”。两句话代表两条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的旅游开发路线。主线(明线)——“流水神韵”。它突出亮点,凸显资源特色,要求开发以水为主线、水为支撑,用水串连景观线、游憩线,串联节点和片区。“水”空灵开阔、神态清爽,“智者乐水”的哲学思想又提升了形象意境,水色牵动着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次线(暗线)——“大道空灵”。它从两个方面体现,第一,中国人立身之道:水德——大隐隐于世,古代:隐逸文化,真名士风范,现代闲适生活的鼻祖;当代:“慢生活”,逃避快节奏的“慢生活”,悠闲而不懒散,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第二,中国立国之道: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土地、家园、根。 2.项目开发 以“露营基地”为起点;“金猪”养殖为特色;“漂流项目”造势;启动石桥乡旅游开发。 石桥湖总体规划5K产品设计例
四、“乡土”元素――野草、野花营造特色景观 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农作物和野花、野草,在水乡乡村中演绎关于土地、农民、农耕文化的故事,诠释 “白话”景观的理念。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野花等最经济的元素来营造特色景观;对庄稼、野草和乡村水乡重新的认识,让游客感受自然的过程、四时的演变、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感受农耕历史的延续。 强调现代景观的简约和功能主导性,体现的设计思想:即白话的景观与寻常之美。歌颂土地之美。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生态文化游憩地。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趣的基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延续其自然和人文过程,让生态服务功能与历史文化的信息继续随河水流淌。 五、四大战略计划――农村土地整合的运作 1.“六畜兴旺计划” 以“金猪”养殖为契机,开发精品牲畜养殖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五谷丰登计划” 进行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高科技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 3.“四通八达计划” 通过绿色安全食品专营市场的建设,以"培育绿色市场"为工作目标,以检测中心为质量保障体系,对在本专营市场进行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认证,带动绿色食品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4.“七彩乐园计划” 按照特定目标构建,建设以“乡村水秀生态人居”为主题的景观农业村落。整座村落规划,服务于开发商对于“种植、养殖水秀生态人居”目标。整个村落群都是生态人居科学研究的试验地,是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用“隐逸”文化展现浪漫主义,从环保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切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的事业,同时带动假日休闲消费。若干样板乡间别墅,简朴、舒适、经济、浪漫的空间定能找到“垂涎者”。要把建筑物做的就像大山上的石头、树、草一样的,感觉是从山上长出来的,追求的造型感觉。整个设计要像中国山水画一样美,有着小桥流水一般的静谧意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打破了农村房屋建设“一张图纸盖全县农家”的陈旧习俗,形成与乡村环境协调、富有区域乡土特色、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个性化民居。 创新就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创新就是把简单事情规模化;创新就是把简单事情精致化;创新就是把简单事情艺术化。“水乡石桥”把看似简单的东西赋予文化的内涵、艺术的品味。普通的事情就有了美的过程,就从需要变成了享受,精致和美感能将平凡升华为文化而价值倍增。 (注:2010年4月1日,重庆旅游商会和重庆理工大学的旅游专家,应重庆市武隆县旅游管委会和武隆县石桥乡政府邀请,对武隆县石桥乡进行了考察,对武隆和石桥乡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系牟红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牟红和工商管理系主任、 副教授:曹华林和曹华林的建议稿。) (选自《旅游与交通》杂志2011年2月1日出版,第四卷第2期总第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