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蛇咬了怎样就近解蛇毒?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2-05-09

 

 
古田一男子听信偏方酿祸东南快报讯
       凌晨4时许,福建省人民医院有一名59岁的古田男子被五步蛇咬伤出现多脏器衰竭不幸死亡。令医生惋惜的是,导致他死亡的罪魁祸首不是五步蛇而是所谓“黄酒解蛇毒”的民间偏方...,5号,该男子到竹林采笋时,右小腿被五步蛇咬伤。当时,他并不知道被什么蛇咬了,就到当地民间蛇医处就诊。期间,他服用了白酒泡的青草药,同时外敷了一些草药。为防止蛇毒扩散,他还在右大腿绑扎了一道,10多个小时未松绑过。后来,他听说有个解毒偏方,喝酒能加快解蛇毒,就一下灌了两大瓶(共5斤左右)的青红酒。不料,5斤酒下肚后,男子就开始不停呕吐,从被咬的右小腿到腰部很快就肿了起来,面色非常吓人。5月7日凌晨3时55分许,该男子被送到省人民医院蛇伤救治中心。送来时,该男子不停呕吐,四肢冰冷,已经出现休克全身脏器都出现衰竭。虽然医生马上进行抢救、会诊,但最终没有救回男子。
  “五步蛇咬伤后40个小时就送来医院的,救不了的很少。”省人民医院蛇伤救治中心主任黄小宾非常惋惜地说,福建不少地方的民间单方都有用到中药炖酒来解蛇毒。但这是一种很危险甚至致命的做法,因为酒精会使全身的毛细血管舒张开来,会使毒素吸收更多,导致加重中毒。古田男子没救过来,就是和他喝了大量的酒有关。正常人一下子喝过量的酒都会引起酒精中毒,更何况该男子还被蛇咬伤。
无独有偶 66岁老太太延误救治拇指不保 五一前后,省人民医院收治了好几个蛇伤病人,伤者送来时,病情都很重,而且及时送来的很少。好几名患者,都喝药酒进行解毒。其中一名66岁的宁德老太太右上臂被竹叶青咬伤,6天后才送到省人民医院。期间,她也喝了青红酒炖草药,所幸量不多,救回一命。但是,由于她在被咬后一直用纱布绑扎伤口,最后,右手大拇指没能保住。
       专家:伤口绑太紧,易造成缺血
  黄主任说,由于患者在被蛇咬伤后,往往对伤口绑得太急太紧,这样很容易造成肌肉缺血坏死,临床上就有一些因此而截肢的病例。“不少人都是用土办法,弄点草药敷敷,喝喝药酒,见情况没好转,才到医院去看的。被蛇咬伤还是尽快去医院救治比较好。可以第一时间拨打120求助,这样就能及时被送医。”黄主任说。

  专家说法 被蛇咬伤后应保持被咬部位静止

                                火柴、白花植物都能解毒

  如果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应该如何紧急处置呢?黄主任说,被蛇咬到的第一时间,尽量保持被咬伤的肢体部位静止,切勿惊慌跑动,如果是四肢,让其处于下垂的状态,此时,身边如果带有小小的火柴就可能救你一命。 “蛇毒说白了就是一种蛋白,火柴的瞬间高温加热可以对其进行灭活,消除毒性。具体做法是尽快用火柴头在伤口处围成一圈,然后再点燃。与蛇毒的危险性相比,这点烧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黄主任说,除了用火柴,也可用打火机燃火烧灼伤口处破坏蛇毒。但相对火柴来说,打火机的火焰可能在伤口处还没达到要求温度时,已经让人无法忍受。此外,还可用火罐拔伤口处,将带有毒液的血排出。处理后,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

  如果伤口肿了,尽量选择用钝器如玻璃、竹片等,先将伤口切开“一”字口,使组织液尽快排出,避免肿胀厉害,损害组织。不过要注意伤口不能切太深,以免破坏正常组织甚至血管,反而使毒液更容易进入血管,中毒更严重。

  接下来就是绑扎伤口,在伤口的近心端缚扎,以阻止淋巴及静脉回流,避免蛇毒随着动脉血流侵害血液系统。但应注意一般以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缚扎,上肢可缚扎肘关节下部;下肢可缚扎于膝关节下部。绑扎15分钟后,可松解2-3分钟,防止绑得太紧血液循环不好,还可用三四根直木棍、笔等代替小夹板。

  此外,黄主任还建议大家可以就近在野外采集一些白色花朵植物的嫩叶,捣碎后敷在伤口处,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中医讲'热者寒之’,一般蛇毒为热毒,这些开白色花朵的植物一般来讲都是寒性的,正好可以解。”

  福建省最常见的致命毒蛇有10种最常见的是被竹叶青咬伤

  黄主任介绍,一般进入4月份后,医院每天都有一两个被蛇咬伤的病人;到了7、8、9月份,被蛇咬伤的病人每天多达八九个。多数病人是福州或省内一些山区的农民,在福州乌山和于山,也偶尔有夜间乘凉的市民被蛇咬到。

  黄主任说,我省最常见,并且毒性致命的蛇共有10种。第一类是产生血液循环毒素的蛇,常见的有竹叶青、烙铁头、蝰蛇、五步蛇。第二类是产生神经毒素的蛇,常见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第三类是分泌混合性毒液的蛇,常见的有眼镜蛇、蝮蛇、眼镜王蛇。

  在福建省的多数蛇伤病人,最常见的是被竹叶青咬伤。只要在有草的地方,竹叶青都有可能出没,且多喜欢在早晨和傍晚出没。排在次位的是烙铁头,皮肤纹路如龟壳花的蛇,以鸟类和鼠类为食,在山区或者一些乡下房屋内会出没,且常在晚间因寻食侵入住宅,且具有攻击性,因此发现此蛇,不要主动去侵犯。另外,还有一类银环蛇以鱼类为食,常在池塘、河边出没,到水边也要注意防范。

  到户外要先“打草”惊蛇用手电要照远一点

  黄主任说,虽说城区里少有蛇出没,但不少人热爱爬山、远足等这些活动,尤其是近期出外郊游的人很多,也常有驴友集体被蛇咬伤的事件发生。外出时要如何装备,才能有效避免被蛇咬伤呢?

  首先,要“打草”惊蛇。在户外有草的地方行走,先用木条或者脚拨动草,赶跑蛇。蛇属视力差听力好的动物,在地上发出的声响会通过振动波的形式传到蛇耳朵里,一般蛇没有主动攻击性,听到声响后会吓跑。

  其次,野外出行宜穿高帮鞋,要着严密性的长裤长袖衣,尽量保护身体皮肤,即使被蛇咬到伤口也不会太深。此外,晚上出门用手电时,要注意照远一点,因为一些毒蛇有热趋光性,会被手电吸引过来,不慎踩到就可能引起蛇的攻击。

  另外,一些乡下农家屋,如果有老鼠出没,蛇会跟随老鼠藏于家中阴凉、脏乱处,并筑窝,因此乡下房屋应注意卫生的清洁和干燥,经常打扫。
                                                                    以毒攻毒蜈蚣战癌症 2008/11/19/09:00 
 
 
        蛇药研究专家季德胜先生一次被花蛇在手臂上咬了一口,咬处的皮肤突然肿起,剧痛不止,随即变黑坏死。他赶忙服下自己配制的蛇药,但却未能有效地控制中毒症状,很快陷入了半昏迷状态。气若游丝的季德胜好不容易睁开双眼对人说:“快给我捉5条蜈蚣来。”结果5条蜈蚣下肚,病情仍未好转。情急之下,他连吃15条蜈蚣,终于化险为夷。从此蜈蚣也就成为季德胜蛇药的主要成分。


    中医学认为,蜈蚣性味辛、温,入肝经,有解蛇毒、疮毒及止痉挛的作用。蜈蚣解毒功效显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指出,蜈蚣“主啖诸蛇虫鱼毒”。将蜈蚣研为细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伤,并以消毒粗针穿刺咬伤肿胀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用蜈蚣加盐浸油,取油擦小儿秃疮,疗效颇佳。以蜈蚣加茶叶同敷患处,可治瘰疬。    蜈蚣的抗癌作用也比较明显。据近代著名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有一噎膈患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有大蜈蚣一条,方悟蜈蚣有神奇的疗效。中医学所谓的噎膈,即为西医的胃癌。人们受此启发,将蜈蚣晒干研末,每天服2~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