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思堂病例之4—患者腹痛为哪般?(兼谈补液后复诊的重要性) | 学思堂

 月未圆书斋 2012-05-09

学思堂病例之4—患者腹痛为哪般?(兼谈补液后复诊的重要性)

昨天值急诊的夜班。一例腹痛的病例让我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小结一下。

患者,男性,34岁,以“突发中上腹痛2小时”为主诉来诊。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未及干湿啰音。HR76bpm,律齐,未及杂音。腹部柔软,中上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查血常规提示:WBC15.8×109/l.N86.1%。血、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前班医生给予抗感染、解痉止痛、抑酸等治疗,并交代患者补液后复诊。大约1个小时后,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在患者再次进入诊室时,我注意到他一步一挪,行动迟缓,右手捂着肚子,表情比较痛苦。

这个患者肯定还有其他情况!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嘱患者躺在检查床上,目前患者的血压120/70mmHg,腹部柔软,脐周压痛存在,麦氏点压痛不明显。追问患者目前无恶心,呕吐,排气通畅。完善腹部立卧位平片无异常,腹部+泌尿系B超提示亦无异常。如果是一般的急性肠痉挛或者胃肠炎,经过上述处理后,即便没有明显的缓解,应该不会加重。但患者腹痛持续存在,且血象水平较高,炎症肯定存在。

不会是急性阑尾炎吧?虽然患者麦氏点压痛不明显,我还是有了这根弦。我记得《外科书》上所讲,对于右下腹压痛,有时可用叩诊来检查,更为准确。也可嘱患者左侧卧位,体检效果更好。当我让患者左侧卧位再次进行麦氏点压痛检查时,这个时候腹痛就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的结肠充气试验和腰大肌试验也比较支持。

我立即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同时请急诊外科医师会诊。会诊的外科医生非常认真,在询问病史并进行查体后,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成立,便收入外科病房进行手术治疗。

 虽然这例腹痛患者处理过程没有一波三折,但细节之处值得进一步思考。

体会:

1.对于腹痛且血象偏高的患者,最好嘱患者补液后进行复诊,这样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我们在进行执业医师考试时,常常碰到“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经典案例,这在我们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患者在复诊时,临床医生可以再次进行查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对于内科医师,也要常常温习外科常见病的内容。例如本例患者,虽然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众所周知,但注重查体的细节至关重要。如果右下腹痛不明显,是否还会想到让患者左侧卧位进一步证实?毕竟左侧卧位是盲肠和阑尾一般是固定的,这样查体就比较精确。是否会做结肠充气试验进行辅助诊断呢?在追求成为大内高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内外兼修。在恰当的时候请会诊,也是从医过程中需要揣摩的学问。

3.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当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患者仍存在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甚至推翻原来的诊断,重新追查病因。说到底,这是临床思维的问题,更是责任心的问题。

这是对该病例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广大站友指正,大家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